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完成一个人特定岗位初始职业化所需的、不可或缺的和独有的知识、技术、技能、程序、方法和认识的教育活动。通过德育课为思政教育主渠道,提出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理念及教育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民族心理教育相结合,探求比较有效的德育途径,为整个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为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的需要服务,促进新疆的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和建议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应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主要内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舆论阵地宣传我国民族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广泛深入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德育课程改革成为强化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这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是跟学生最近的,而且绝大多数的班主任是专业教师,能结合专业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动力教育与就业目标挂钩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与普通高校的总目标基本一致,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新疆地区的区域状况,还需要增加具体的分目标:一是确立人的发展目标,即职业教育中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二是确立健全的心智目标,三是确立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两大方面,一是它本身的教育价值属性,有导向功能,开发功能,规范功能,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有促进功能,评价调控功能。
(一)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正确的就业观念
通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得学生不仅具有普通高校的思想素质,更需要了解企业行业发展,坚持改革观、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坚持为经济建设的成果服务精神。要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在企业的发展中,能看到整体和局部,长远和眼前的利益,能够以企业集体的利益为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产学研和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开拓思路,保持头脑清新,注重生产效益的提高,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新疆农职院建立专人负责的就业指导,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充分发挥窗口桥梁作用。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通过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困难得到了缓解,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针对高职学生不爱学习、学业基础差带有普遍性的特点,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成才。
(二)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在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以及生产第一线岗位的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应当教育学生不贪图享乐,不怕吃苦,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在职业生涯中磨练自己的顽强的意志,勇于实践,努力创业。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必须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必须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所以目标的制定要注意特定素质的养成。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学生的思想构成是多方面的,在职业教育中思想教育是学生的精神主导,少数民族学生在经过思想教育后心理变得成熟,思想教育需要从民族心理开始,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要在高职阶段,结合职业教育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后进行正确引导,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应当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又不断完善。
(一)关注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这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同时,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
(二)辅导员教师对民族学生心理的把握及引导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可塑性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他们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追求上进等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有情绪不稳定、意志较为薄弱的一面。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和自我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一个情感世界十分丰富的群体,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心理相辅相成
中国的民族种类繁多,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青少年教育也随之而受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差、知识面窄。但他们又有独特的一面,自尊心强、潜力大。
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工作,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关系到能否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的大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1-4-6.
[3]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4,(9).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和建议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应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主要内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舆论阵地宣传我国民族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广泛深入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德育课程改革成为强化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这是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是跟学生最近的,而且绝大多数的班主任是专业教师,能结合专业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动力教育与就业目标挂钩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与普通高校的总目标基本一致,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新疆地区的区域状况,还需要增加具体的分目标:一是确立人的发展目标,即职业教育中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二是确立健全的心智目标,三是确立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两大方面,一是它本身的教育价值属性,有导向功能,开发功能,规范功能,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有促进功能,评价调控功能。
(一)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正确的就业观念
通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得学生不仅具有普通高校的思想素质,更需要了解企业行业发展,坚持改革观、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坚持为经济建设的成果服务精神。要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在企业的发展中,能看到整体和局部,长远和眼前的利益,能够以企业集体的利益为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产学研和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开拓思路,保持头脑清新,注重生产效益的提高,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新疆农职院建立专人负责的就业指导,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充分发挥窗口桥梁作用。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通过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困难得到了缓解,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针对高职学生不爱学习、学业基础差带有普遍性的特点,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成才。
(二)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在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以及生产第一线岗位的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应当教育学生不贪图享乐,不怕吃苦,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在职业生涯中磨练自己的顽强的意志,勇于实践,努力创业。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必须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必须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所以目标的制定要注意特定素质的养成。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学生的思想构成是多方面的,在职业教育中思想教育是学生的精神主导,少数民族学生在经过思想教育后心理变得成熟,思想教育需要从民族心理开始,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要在高职阶段,结合职业教育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后进行正确引导,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应当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又不断完善。
(一)关注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这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同时,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
(二)辅导员教师对民族学生心理的把握及引导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可塑性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他们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追求上进等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有情绪不稳定、意志较为薄弱的一面。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和自我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一个情感世界十分丰富的群体,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心理相辅相成
中国的民族种类繁多,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青少年教育也随之而受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差、知识面窄。但他们又有独特的一面,自尊心强、潜力大。
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工作,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关系到能否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的大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1-4-6.
[3]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