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劳无获”,对就读于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的肖皓而言,这是多年实践后得出的真知,他对此感触颇深。
通过自己的努力,已上初三的肖皓在书法、吉他、钢琴、文化课上都取得过好成绩。特别是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努力带给了他更多的好运气——14岁生日那天,他登上第十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的领奖台,荣获金奖,这次经历成为他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回忆。
一个学期后,许多同学选择了退出,留在社团里的成员只剩下一半,肖皓就是其中一员。“最开始我并没注意到他,半年后才发现他是支‘潜力股’。”作为学校机器人社团的指导老师,戴胜军坦言:“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了机器人,比他功底好得多。他虽是新手,但能踏实学习,第二个学期就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才引起大家的关注。”
第一次参加长沙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初出茅庐的肖皓就荣获一等奖。之后他又在第十一届湖南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第十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中相继获得金奖,并成功入围国际赛,拿到三等奖。短短一年内,肖皓从市赛到国际赛都体验了一遍。
“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才能进入高一级的赛事,像他这样一次性‘打通关’的不多,一般的学生至少要两年才有机会参加国际赛。”说起肖皓,戴胜军忍不住点赞。
从“抄程”到“编程”
如今,机器人编程对肖皓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如何从“菜鸟”升级到“大神”,他表示:“学编程就像学数学,只要理解了就不难,很快能上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编程的理解是基于大量的模仿练习。刚学编程时,肖皓把教材通读了一遍,将每个例题都照着输入电脑,渐渐地,他对编程熟悉起来,一些程序自然而然印在了脑海。
机器人的动作不外乎是走路、转弯、上下台阶、搬运物体、躲避障碍等,“把每个动作的程序设计熟记、背牢,再根据不同的场地,改写其中的数值就可以了。”掌握方法后,肖皓编程的速度越来越快。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这种“复制、粘贴”的方法毫无意义,编程变成了“抄程”,即使机器人能按照指令完成任务,也难有成就感。于是他开始有意避开“老套路”,试着用新办法解决问题。
机器人走弯道时,传感器不能敏锐地辨别方向,经常会出错。为此,很多学生把弯道分成几段直线,机器人按直线行走就不会偏离赛道。肖皓却用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把机器人的马力增大,提高传感器的辨别能力。
在一次接力赛中,参赛选手要设计出两台接力机器人,第一台机器人携带“接力棒”到达指定地点后,将“接力棒”传递给第二台机器人。按照往常的方法,选手们大多给机器人设计两只手,像人类一样用手抓取、传递物体。但肖皓却参照泥沙车的工作场景,并设计出程序,用倾倒的方法传送。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个机器人也被他视为最得意的作品。
如戴老师所言:“机器人的编程没有唯一答案,很多看上去毫无关联或理论上行不通的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不走寻常路
在机器人编程中不按常理出牌,在生活和学习中,肖皓也不走寻常路。
2015年,肖皓受邀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了带给观众一场特别的表演,他将几首歌曲串烧,并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改编后的吉他演奏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回想起这段经历,他备感自豪。
学习文化课时,肖皓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为物理老师曾说,每道题都有多种解法,为此答题时他总想着尝试新方法。若其他同学的方法更新颖,他就认真听取,将他人的方法转化为己有。
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琢磨“一题多解”。有时候,老师也忍不住夸赞:“方法很奇特,也不难理解。”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曾经有一道数学题,他绞尽脑汁找到了6种解题方法,但老师却提出了8种。这让他佩服不已,也深感学无止境。
今年,肖皓即将进入高中,在入学之前,他就开始为全国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做准备:向学长了解比赛规则、购买专业书籍等。粗略地把专业书翻阅一遍后,他直言:“和以前的机器人编程相比,真是‘大巫见小巫’,太考验智商了!不过我一定会去试试!”
莫问前路凶吉,但求落幕无悔!相信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通过自己的努力,已上初三的肖皓在书法、吉他、钢琴、文化课上都取得过好成绩。特别是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努力带给了他更多的好运气——14岁生日那天,他登上第十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的领奖台,荣获金奖,这次经历成为他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回忆。
一个学期后,许多同学选择了退出,留在社团里的成员只剩下一半,肖皓就是其中一员。“最开始我并没注意到他,半年后才发现他是支‘潜力股’。”作为学校机器人社团的指导老师,戴胜军坦言:“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了机器人,比他功底好得多。他虽是新手,但能踏实学习,第二个学期就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才引起大家的关注。”
第一次参加长沙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初出茅庐的肖皓就荣获一等奖。之后他又在第十一届湖南省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第十六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中相继获得金奖,并成功入围国际赛,拿到三等奖。短短一年内,肖皓从市赛到国际赛都体验了一遍。
“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才能进入高一级的赛事,像他这样一次性‘打通关’的不多,一般的学生至少要两年才有机会参加国际赛。”说起肖皓,戴胜军忍不住点赞。
从“抄程”到“编程”
如今,机器人编程对肖皓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如何从“菜鸟”升级到“大神”,他表示:“学编程就像学数学,只要理解了就不难,很快能上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编程的理解是基于大量的模仿练习。刚学编程时,肖皓把教材通读了一遍,将每个例题都照着输入电脑,渐渐地,他对编程熟悉起来,一些程序自然而然印在了脑海。
机器人的动作不外乎是走路、转弯、上下台阶、搬运物体、躲避障碍等,“把每个动作的程序设计熟记、背牢,再根据不同的场地,改写其中的数值就可以了。”掌握方法后,肖皓编程的速度越来越快。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这种“复制、粘贴”的方法毫无意义,编程变成了“抄程”,即使机器人能按照指令完成任务,也难有成就感。于是他开始有意避开“老套路”,试着用新办法解决问题。
机器人走弯道时,传感器不能敏锐地辨别方向,经常会出错。为此,很多学生把弯道分成几段直线,机器人按直线行走就不会偏离赛道。肖皓却用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把机器人的马力增大,提高传感器的辨别能力。
在一次接力赛中,参赛选手要设计出两台接力机器人,第一台机器人携带“接力棒”到达指定地点后,将“接力棒”传递给第二台机器人。按照往常的方法,选手们大多给机器人设计两只手,像人类一样用手抓取、传递物体。但肖皓却参照泥沙车的工作场景,并设计出程序,用倾倒的方法传送。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个机器人也被他视为最得意的作品。
如戴老师所言:“机器人的编程没有唯一答案,很多看上去毫无关联或理论上行不通的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不走寻常路
在机器人编程中不按常理出牌,在生活和学习中,肖皓也不走寻常路。
2015年,肖皓受邀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了带给观众一场特别的表演,他将几首歌曲串烧,并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改编后的吉他演奏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回想起这段经历,他备感自豪。
学习文化课时,肖皓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为物理老师曾说,每道题都有多种解法,为此答题时他总想着尝试新方法。若其他同学的方法更新颖,他就认真听取,将他人的方法转化为己有。
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琢磨“一题多解”。有时候,老师也忍不住夸赞:“方法很奇特,也不难理解。”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曾经有一道数学题,他绞尽脑汁找到了6种解题方法,但老师却提出了8种。这让他佩服不已,也深感学无止境。
今年,肖皓即将进入高中,在入学之前,他就开始为全国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做准备:向学长了解比赛规则、购买专业书籍等。粗略地把专业书翻阅一遍后,他直言:“和以前的机器人编程相比,真是‘大巫见小巫’,太考验智商了!不过我一定会去试试!”
莫问前路凶吉,但求落幕无悔!相信越努力的人,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