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卢氏县教育体育局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补齐乡村学科薄弱教师短板,解决农村学校和教师教育管理及教学行为落后、教研活动效率低、教师培训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落后等问题,积极推行城乡结对帮扶支援活动,让城区和乡镇的名校分别对口支援一所规模小、位置偏远、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农村学校。通过结对帮扶、对口支援、学校蹲点、专题调研、专题培训、课例研讨、教师走教、送课下乡、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缓解乡村教师不足和教师素质偏低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双方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益。下面结合我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开展谈几点作法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结对,建好成长平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双方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要在活动之初,科学规划好支援学校名师与受援学校教师队伍的合理搭配,采取我校名教师组与对口支援学校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兼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结对,旨在培养新一批骨干教师;我校学科带头人和名班主任组分别与受援学校年轻教师结对,旨在从思想认识上、常规教学和德育管理上予以引导,使受援学校年轻教师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尽快站稳讲台。如杨艳芳老师与受援学校的李华老师结对,张登峰和程芬两位老师与王萍老师结对等,帮扶效果都很显著。这样“一对一”、“二对一”的组合,凸显了结对子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另外,双方学校一定要 倾心关注着教师的成长,两校教师结对及帮扶工作为各自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为了让教师们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教导处、教科室要制订结对帮扶的相关措施和激励机制,构建夯实“师徒结对”模式。作为师傅教师,要以身为范,通过定期入校和利用通讯手段,帮助徒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并从课堂教学入手,指导徒弟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常规工作,如:主动帮助徒弟教师进行板书设计、规范上课环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课外帮助他们从教材分析、备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环节进行改善,从理念上、教育教学方法上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使受援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徒弟教师,正确理解教师的本质内涵,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爱岗敬业,虚心请教,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和自身的不断学习,受援教师都掌握了良好的备课、上课和课堂管理的技巧,逐渐成熟起来;支援教师在帮扶的过程中,以自己無私奉献、孜孜不倦、勤奋努力的师德师风去潜移默化地感召帮扶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青年教师学有榜样、做有方向,自然便形成了浓厚的师徒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
二、网络教研,实现教学相长
近年来,卢氏县教体局教研室积极引领全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利用互联网+集体教研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双方学校也通过借助飞信群、QQ群、微信群和沪江Cctalk等网络平台,实现了读书、备课、上课、评课、管理、反思的24小时联络互动经常化。下面就集体备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我们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落实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双方学校分学科分年级确定每学科备课内容,每人主备一个单元,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二是双方学校分学科分年级确定每周备课时间在微信群里集体备课;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互相在群里发表意见,共同商议,由主备人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发在研究群里。三是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四是及时反馈总结,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通过双方教师集体备课,一是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二是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三是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勤于走动,互助专业成长
首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训计划。学期初组织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专门开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校本研训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训计划,分解给每位教师符合自身实际的校本研究主题,每位教师一份研训计划,让他们心中有数。
其次改变校本研训的模式。改变原来一个人说其他人听的研训模式,确定每个人每周一个主题,让主讲教师积极准备,每位参加研训的教师都来收集资料。在研训的时候改变以往的方法,围绕主题各自评价主讲教师主题实施情况,每位教师不再把课堂常规评价作为评价的方式,必须用理论指导审视主讲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情况。让每位教师都发言,而且要求每位教师的发言必须有理论的依据。用理论来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的评价方式,切实让每位主讲教师,通过校本研训能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受援学校为了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真正成长,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到支援学校去观摩名师示范课、同堂异构课等,去学习他们校本培训的先进经验。每次听课回来后让参加听课的教师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每位讲课教师的得失,让听课的教师上范例课,让没有参加听课的教师通过模仿性的课堂了解现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教学水平。再组织教师集体来评价讲课教师的整体状况,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讲课教师的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观摩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派出教师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随之得到很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变的更加成熟。同时支援学校领导教师也要切实扛起帮扶责任,尽可能多抽时间到受援学校开展示范课引领和集体研究活动,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收看支援学校名师教育讲座和公开课,提高和促进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观看完成后给他们留给一定的时间来反思,每位教师写出自身的体会,并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模仿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公开课教学,让全校教师观摩,综合评定得失,找出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
总之,开展城乡结对帮扶,能有效推动乡村优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城乡结对帮扶创新了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方法,能有效促进乡村教师成长,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合理结对,建好成长平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双方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要在活动之初,科学规划好支援学校名师与受援学校教师队伍的合理搭配,采取我校名教师组与对口支援学校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兼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结对,旨在培养新一批骨干教师;我校学科带头人和名班主任组分别与受援学校年轻教师结对,旨在从思想认识上、常规教学和德育管理上予以引导,使受援学校年轻教师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尽快站稳讲台。如杨艳芳老师与受援学校的李华老师结对,张登峰和程芬两位老师与王萍老师结对等,帮扶效果都很显著。这样“一对一”、“二对一”的组合,凸显了结对子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另外,双方学校一定要 倾心关注着教师的成长,两校教师结对及帮扶工作为各自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为了让教师们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教导处、教科室要制订结对帮扶的相关措施和激励机制,构建夯实“师徒结对”模式。作为师傅教师,要以身为范,通过定期入校和利用通讯手段,帮助徒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并从课堂教学入手,指导徒弟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常规工作,如:主动帮助徒弟教师进行板书设计、规范上课环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课外帮助他们从教材分析、备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环节进行改善,从理念上、教育教学方法上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使受援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徒弟教师,正确理解教师的本质内涵,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爱岗敬业,虚心请教,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和自身的不断学习,受援教师都掌握了良好的备课、上课和课堂管理的技巧,逐渐成熟起来;支援教师在帮扶的过程中,以自己無私奉献、孜孜不倦、勤奋努力的师德师风去潜移默化地感召帮扶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青年教师学有榜样、做有方向,自然便形成了浓厚的师徒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
二、网络教研,实现教学相长
近年来,卢氏县教体局教研室积极引领全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利用互联网+集体教研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双方学校也通过借助飞信群、QQ群、微信群和沪江Cctalk等网络平台,实现了读书、备课、上课、评课、管理、反思的24小时联络互动经常化。下面就集体备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我们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落实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双方学校分学科分年级确定每学科备课内容,每人主备一个单元,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二是双方学校分学科分年级确定每周备课时间在微信群里集体备课;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互相在群里发表意见,共同商议,由主备人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发在研究群里。三是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四是及时反馈总结,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通过双方教师集体备课,一是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二是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三是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勤于走动,互助专业成长
首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训计划。学期初组织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专门开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校本研训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训计划,分解给每位教师符合自身实际的校本研究主题,每位教师一份研训计划,让他们心中有数。
其次改变校本研训的模式。改变原来一个人说其他人听的研训模式,确定每个人每周一个主题,让主讲教师积极准备,每位参加研训的教师都来收集资料。在研训的时候改变以往的方法,围绕主题各自评价主讲教师主题实施情况,每位教师不再把课堂常规评价作为评价的方式,必须用理论指导审视主讲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情况。让每位教师都发言,而且要求每位教师的发言必须有理论的依据。用理论来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的评价方式,切实让每位主讲教师,通过校本研训能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受援学校为了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真正成长,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到支援学校去观摩名师示范课、同堂异构课等,去学习他们校本培训的先进经验。每次听课回来后让参加听课的教师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每位讲课教师的得失,让听课的教师上范例课,让没有参加听课的教师通过模仿性的课堂了解现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教学水平。再组织教师集体来评价讲课教师的整体状况,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讲课教师的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观摩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派出教师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随之得到很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变的更加成熟。同时支援学校领导教师也要切实扛起帮扶责任,尽可能多抽时间到受援学校开展示范课引领和集体研究活动,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收看支援学校名师教育讲座和公开课,提高和促进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观看完成后给他们留给一定的时间来反思,每位教师写出自身的体会,并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模仿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公开课教学,让全校教师观摩,综合评定得失,找出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
总之,开展城乡结对帮扶,能有效推动乡村优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城乡结对帮扶创新了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方法,能有效促进乡村教师成长,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