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版大概也觉得这么做不值当的,于是职场新人打扮成了职场女魔头,那一身花红柳绿行头的价钱,就连时尚杂志的总编也要靠借才能实现,除非女明星或者土大款的小蜜,才有此消费能力。如果外国人看了,真会觉得北京房价还真便宜呢!
电视上看到一个自称博士的人讲养生,提到减肥时他强力推荐一种叫左旋肉碱的东西,据说吃了之后不但躺着就能瘦,还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类似于“睡睡瘦”之类的东西。我听时半信半疑有这等好事,但还是忍不住去药店寻摸,果然,那药在节目一播出后卖斷了货。
多疑症让我上网去搜,有人举证说:那个博士是卖药的,他在电视上叫西木,淘宝上有个很大的卖家姓栗,栗者,西木也。在单位说起此事,我同事刚好认识该节目的制作方,她说:你可别信他们的,最近他们找的全是江湖术士。
我自认是个稍有判断力的人,为什么还是差点禁不住诱惑呢?归了包堆,就是对方抓住了我包括千万女性的弱点:永远想减肥,永远不想付出辛苦。我姥爷八十好几了,他目前唯一的人生愿望就是长生不老,所以他屡次上推销员的当,买了一大堆巨贵无比的健康床垫、健康净水器、保健药品,为了让他心情舒畅,家人对此只能采取沉默。每次上完当后,我姥爷总是振振有辞地说:“报纸上、电视上都做广告了,还能有假?”
我发现这个基因也遗传到我妈身上,她有时也这么反驳我。我很冷酷地打碎她的幻想:“我就是干媒体的,媒体见了钱也是孙子。”奈何她不信。
中国人一向有三人成虎的传统,只要很多人相信,不管是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都会引得另一批人堕入。另一个传统是中国人特别需要他人的教导,历年来畅销书的排行榜总有一个奇怪的门类占据,就是教别人如何为人处事。高级点的《资治通鉴》、《三国演义》,低级的有早期林清玄、刘墉的心灵鸡汤;各类官场文学、职场指南;怎样钓金龟、怎么搞人际、怎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还有现在各种雨后春笋般的中医养生。
读者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被忽悠的。我听说,两大售书网的前三名基本都是做出来的,所谓做,就是书商付费自己买书买榜,读者一看:哟,这么多人买,一定是好东西,我不买就亏了。这就好像路边聚了群人看热闹,你也挤进去,不过就是一摊狗屎,看的人多了,似乎也成了黄金。
我现在形成的概念是:越红的书越不能买,买了一定后悔。有本书叫《杜拉拉升职记》,红得很起劲,电影、电视剧、话剧遍地开花,我看书时就大觉上当。文笔宛如初中生,你说人生哲理吧,哪怕最浅显的也谈不上;该书号称职场新人指南,说穿了,就是教人鸡鸣狗盗,那么简单的东西,还需要人教,要学它的人也不用在职场混了。最可笑的是,主人公拼死拼活加班费神,搞了那么些小伎俩,最后工资不到一万,有这精神干嘛不自己创业,或去干收入是行政十几倍的销售呢?看了只觉得职场女性可怜,看官场文学意淫的男人,大多是基层公务员或是这辈子早已与官无缘的人,而看这种职场书的女人,看的不是女人怎么混到行政总监,而是怎么边混边钓上销售经理,因为那经理月入至少十几万。
电影版大概也觉得这么做不值当的,于是职场新人打扮成了职场女魔头,那一身花红柳绿行头的价钱,就连时尚杂志的总编也要靠借才能实现,除非女明星或者土大款的小蜜,才有此消费能力。如果外国人看了,真会觉得北京房价还真便宜呢!
电视上看到一个自称博士的人讲养生,提到减肥时他强力推荐一种叫左旋肉碱的东西,据说吃了之后不但躺着就能瘦,还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类似于“睡睡瘦”之类的东西。我听时半信半疑有这等好事,但还是忍不住去药店寻摸,果然,那药在节目一播出后卖斷了货。
多疑症让我上网去搜,有人举证说:那个博士是卖药的,他在电视上叫西木,淘宝上有个很大的卖家姓栗,栗者,西木也。在单位说起此事,我同事刚好认识该节目的制作方,她说:你可别信他们的,最近他们找的全是江湖术士。
我自认是个稍有判断力的人,为什么还是差点禁不住诱惑呢?归了包堆,就是对方抓住了我包括千万女性的弱点:永远想减肥,永远不想付出辛苦。我姥爷八十好几了,他目前唯一的人生愿望就是长生不老,所以他屡次上推销员的当,买了一大堆巨贵无比的健康床垫、健康净水器、保健药品,为了让他心情舒畅,家人对此只能采取沉默。每次上完当后,我姥爷总是振振有辞地说:“报纸上、电视上都做广告了,还能有假?”
我发现这个基因也遗传到我妈身上,她有时也这么反驳我。我很冷酷地打碎她的幻想:“我就是干媒体的,媒体见了钱也是孙子。”奈何她不信。
中国人一向有三人成虎的传统,只要很多人相信,不管是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都会引得另一批人堕入。另一个传统是中国人特别需要他人的教导,历年来畅销书的排行榜总有一个奇怪的门类占据,就是教别人如何为人处事。高级点的《资治通鉴》、《三国演义》,低级的有早期林清玄、刘墉的心灵鸡汤;各类官场文学、职场指南;怎样钓金龟、怎么搞人际、怎么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还有现在各种雨后春笋般的中医养生。
读者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被忽悠的。我听说,两大售书网的前三名基本都是做出来的,所谓做,就是书商付费自己买书买榜,读者一看:哟,这么多人买,一定是好东西,我不买就亏了。这就好像路边聚了群人看热闹,你也挤进去,不过就是一摊狗屎,看的人多了,似乎也成了黄金。
我现在形成的概念是:越红的书越不能买,买了一定后悔。有本书叫《杜拉拉升职记》,红得很起劲,电影、电视剧、话剧遍地开花,我看书时就大觉上当。文笔宛如初中生,你说人生哲理吧,哪怕最浅显的也谈不上;该书号称职场新人指南,说穿了,就是教人鸡鸣狗盗,那么简单的东西,还需要人教,要学它的人也不用在职场混了。最可笑的是,主人公拼死拼活加班费神,搞了那么些小伎俩,最后工资不到一万,有这精神干嘛不自己创业,或去干收入是行政十几倍的销售呢?看了只觉得职场女性可怜,看官场文学意淫的男人,大多是基层公务员或是这辈子早已与官无缘的人,而看这种职场书的女人,看的不是女人怎么混到行政总监,而是怎么边混边钓上销售经理,因为那经理月入至少十几万。
电影版大概也觉得这么做不值当的,于是职场新人打扮成了职场女魔头,那一身花红柳绿行头的价钱,就连时尚杂志的总编也要靠借才能实现,除非女明星或者土大款的小蜜,才有此消费能力。如果外国人看了,真会觉得北京房价还真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