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初中美术教学,要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生活想象个性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领域旨在让学生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该领域的教学活动包括设计和工艺的学习,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因此,该领域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本文谈一谈如何在“设计·运用”领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关联生活实际,激发创造欲望
“设计·应用”领域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学习的成果也体现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以苏少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设计·应用”领域的《霓裳之舞》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初步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并促进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审美和表现能力。
在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当属一年一度的迎新文艺会演。我便以迎新会演为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成员设计一套参加迎新文艺会演的服装。当我宣布完本節课的设计内容及要求时,学生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首先让各小组讨论本组节目内容。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各组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激烈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后,我趁热打铁抛出第二个问题:你们打算穿着怎样的服装来表演这个节目?款式是怎样的?面料又有什么要求?经过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各小组代表争先恐后地交流起本组的讨论成果。之后,我又要求各小组按照“其他小组服装设计方案的优点、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以及对本组的启发”的思路进一步交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大家综合事先掌握的服装设计知识,依据本组节目的特点以及节目表演的色彩和造型等元素进行创作,有的组采用汉服元素,有的组采用卡通元素,还有的组采则用简约时尚元素。当“梦的寄语”“古韵今风”“彩色海洋”等一件件款式独特、色彩绚丽的服装作为小组创作成果公开展示时,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训练发散思维,挖掘想象潜能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密不可分,而训练发散思维是挖掘想象潜能的重要方法。我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创造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设计·应用”领域的《时间的表情》一课为例。本课的技能目标是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一款造型新颖的钟表,表现独特的创意。课堂上,我先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造型的钟表草图。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画的钟表造型几乎都是圆形的。为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我让学生先在教室里找一找,除了圆形还有什么形状可以做成钟表的造型。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展,对钟表的造型、读数及装饰等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卡通形、几何形、动物形、植物形、生活用品形、综合形等样式丰富而新奇美观的钟表的造型,甚至有学生设计出了无脚吊钟、可擦写的记事钟等。
三、尊重个性表现,鼓励艺术创造
“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作品创作不同于解数学题目——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创作美在独特性和创意性。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让他们陈述创作理由。
例如,在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设计·应用”领域的《最亲近的家具》一课最后展示环节中,当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把椅子上台展示时,我发现一位学生的作品别具一格——椅子的支撑采用三条“反抛物线”结构。我询问这位学生的创意思路,他的回答也让我非常吃惊。他说:“因为我看别人做的椅子都是四条腿,那我就要和他们都不一样。只要我设计制作的椅子坚固、美观、实用、安全,不就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吗?”学生充满个性的作品和简单朴实的回答,所表现的不就是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会的创造性思维吗?课结束时,我给予了这位学生充分的肯定:“创造其实很简单,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虽然这位同学设计制作的作品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显得粗糙了一些,但并不影响这件作品脱颖而出。因为他的个性表现,也因为他的艺术创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积极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欣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 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84-87,98-100,28-32,14-19,69-745,6-7,9,10,11,15,18,20,21,27,29,34,36-37,39,40-43,45-46,48,53,54-55,57,58,63-65,70,71-75,82,84-87,89,91-9326,30,32-33,48,50,53,54,56,57,58,62-66,71,88-9013,38,56,70,72,73,74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生活想象个性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领域旨在让学生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该领域的教学活动包括设计和工艺的学习,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因此,该领域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本文谈一谈如何在“设计·运用”领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关联生活实际,激发创造欲望
“设计·应用”领域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学习的成果也体现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以苏少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设计·应用”领域的《霓裳之舞》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初步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并促进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审美和表现能力。
在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当属一年一度的迎新文艺会演。我便以迎新会演为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成员设计一套参加迎新文艺会演的服装。当我宣布完本節课的设计内容及要求时,学生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首先让各小组讨论本组节目内容。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各组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激烈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后,我趁热打铁抛出第二个问题:你们打算穿着怎样的服装来表演这个节目?款式是怎样的?面料又有什么要求?经过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各小组代表争先恐后地交流起本组的讨论成果。之后,我又要求各小组按照“其他小组服装设计方案的优点、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以及对本组的启发”的思路进一步交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大家综合事先掌握的服装设计知识,依据本组节目的特点以及节目表演的色彩和造型等元素进行创作,有的组采用汉服元素,有的组采用卡通元素,还有的组采则用简约时尚元素。当“梦的寄语”“古韵今风”“彩色海洋”等一件件款式独特、色彩绚丽的服装作为小组创作成果公开展示时,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训练发散思维,挖掘想象潜能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密不可分,而训练发散思维是挖掘想象潜能的重要方法。我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创造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设计·应用”领域的《时间的表情》一课为例。本课的技能目标是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一款造型新颖的钟表,表现独特的创意。课堂上,我先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造型的钟表草图。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画的钟表造型几乎都是圆形的。为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我让学生先在教室里找一找,除了圆形还有什么形状可以做成钟表的造型。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展,对钟表的造型、读数及装饰等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卡通形、几何形、动物形、植物形、生活用品形、综合形等样式丰富而新奇美观的钟表的造型,甚至有学生设计出了无脚吊钟、可擦写的记事钟等。
三、尊重个性表现,鼓励艺术创造
“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作品创作不同于解数学题目——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创作美在独特性和创意性。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让他们陈述创作理由。
例如,在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设计·应用”领域的《最亲近的家具》一课最后展示环节中,当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把椅子上台展示时,我发现一位学生的作品别具一格——椅子的支撑采用三条“反抛物线”结构。我询问这位学生的创意思路,他的回答也让我非常吃惊。他说:“因为我看别人做的椅子都是四条腿,那我就要和他们都不一样。只要我设计制作的椅子坚固、美观、实用、安全,不就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吗?”学生充满个性的作品和简单朴实的回答,所表现的不就是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会的创造性思维吗?课结束时,我给予了这位学生充分的肯定:“创造其实很简单,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虽然这位同学设计制作的作品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显得粗糙了一些,但并不影响这件作品脱颖而出。因为他的个性表现,也因为他的艺术创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积极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欣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 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84-87,98-100,28-32,14-19,69-745,6-7,9,10,11,15,18,20,21,27,29,34,36-37,39,40-43,45-46,48,53,54-55,57,58,63-65,70,71-75,82,84-87,89,91-9326,30,32-33,48,50,53,54,56,57,58,62-66,71,88-9013,38,56,70,7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