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们正由应试教育逐步变为素质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显重要。本文主要指出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对教师的要求展开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文素养;培养
一、背景与意义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我们古籍《易经》:“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和成果的总称,既体现在物质方面,又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所谓“人文素养”,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它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月异高速发展,科技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客观上造成了人们片面强调科学技术,冷落了人文教育。随之出现了诸如信仰危机、理想淡薄、精神空虚、等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教育界也曾出现“学好数据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论调。
学校教育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学生,如果只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而缺少人文素养,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32具人”。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第三次我们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将素质教育推向教育改革的第一线,我们的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人性化是目前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一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曾告诉记者:“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我是搞软件设计的,现在的设计要求人性化,这样的产品才能受到欢迎,而学习人文知识能从更为深广的层次和层面上去了解人的需求,从而开发成功的软件。爱因斯坦说:“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技术是需要人文精神作为其内在的精髓,没有人文精神的技术是得不到长远发展的、无生命力的技术。
“技术是把双刃刀”。人们在享受着技术带来的方便生活,同时也遭受着因他人不当使用技术而带来的危害。中国信息安全报告:2016上半年截获的病毒样本2312万个,大规模的数据泄漏,处在互联网中的计算机时刻受到黑客的攻击。能用技术去攻击他人计算机,能用程序编写出计算机病毒的人,他们不缺技术,他们缺的是人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語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案例两则
案例一:《3.5动画素材——flash形状补间动画》
这是XX中学的郑老师一堂校际交流课,在该堂课中,胡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中国味道的课。
引入:观看《墨之舞》视频
师:播放视频《墨之舞》(《!墨之舞》动画展现了一滴墨慢慢转变成个古代翩翩起舞的女子,活灵活现。)
生:欣赏视频。(一阵阵惊叹声……)
这段视频完全让学生沉醉在墨的韵味和舞的优美中,再加上古人的音乐,像是将整个课堂从现代搬到古代,让学生进入这样一种意境中,那里有人谈着古琴,有人用毛笔写着书法,有人跳着舞。
借一滴墨,学习形状补间动画技巧
师:我们就借这滴墨开始今天的学习历程吧。
演示:①在第一帧中画一个黑色的圆,并加以改造,使之像一滴墨;②在第30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利用相应的绘图工具,也加以改造,使这成为一个另一个形状;③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动画补间”类型为“形状”。
观看效果。
接下来,轮到学生开始大展拳脚了。请学生模仿从一滴墨开始,凭着自己的想象,使之不断变化。
学生激动着,兴奋着,都在想像着自己的这一滴墨最后变成的样子。
借象形文字,演练形状补间动画技巧。
师:形状补间动画的效果是多变的,不仅可以使一滴墨可以展现它的婀娜多姿,也可以实现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更可以可以实现孙悟空的72般变化……我马上展示并发送了相关素材,接着说:“现在请同学们自主选择你的素材,实现某个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让我们动起来吧!”
一生:哇,这个龙字是这么变过来的啊,好像有点难画哦,
另一生:啊——我画好山了,看我画的像不像…… 同学们都自己选了一组字并沉浸在作画中。
墨是中国文人情结的体现,以墨言志,以墨抒情,以墨咏怀,墨诠释着文人气息和高雅情趣。中国墨文化伴随着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对人类文化艺术的保存和绵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象形字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它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我们汉字的文字内涵。这节课中,胡老师通过讲授flash形状补间制作技术向同学们展示了墨和象形字这两样中国文化,让学生体味一把中国的味道,增加了对传统的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提升了文化素养。
案例二:《3.6视频素材—会声会影的应用》
这是XX中学的李老师一堂校际交流课,该课主要讲会声会影软件的应用。
[片断一]:上课开始,学生观看视频(聋哑儿童在特殊学校里的学习生活)
师:这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离我们有些远,但却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对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片断二]演示讲授完会声会影软件的使用后,李老师下发素材,布置了本堂课的任务。利用手中的素材制作一段2分钟的视频。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都是聋哑学生的生活写照。有在校门的照片,有学生特写照,有学生的剪纸作品照,有教室中讨论作业的手语视频,有食堂洗碗的视频,有细纹刻纸的视频、有老师教学生手语的视频等。
师:任何一个作品的制作,都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传递一个声音。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主题思想去选择素材,并输入你想对他们要说的话,或者你想对观看你制作的视频的人的话。
个别学生在它的视频中输入文字“关爱聋人,从传递祝福开始!”“不是所有的关爱都需用语言表达,无声的世界同样能感受世界的温暖。”“可敬的聋人朋友,你虽听不到我的祝福,但能看到我的问候,真心祝你健康快乐,生活幸福!”“无声的世界因关爱而变得多彩,多多关照残疾人,世界因你而变得奇光异彩!”“……”
学生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也深深打动了听者。整堂课上下来,学生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一丝吵闹,同学们像是肩兼使命,全心投入到视频创造中。我想这就是李老师除了教授学生会声会影软件应用外更重要的东西吧。教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给他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这个班的同学忘了怎么用会声会影去制作视频时,他们还会忘了我们的身边还有这么一群需要我们关心和爱护的特殊的人吗?我想同学们应该不会忘记。
分析:之所以这两节课留下深刻印象,是由于至今还深深记得一滴墨滴入水中,慢慢转变,最后婉如一个少女在跳水袖舞的;还记得象形字“云”变为现在的汉字“云”是那么神奇和自然;还记得这个社会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折翅的天使,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护。
四、依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主观意识上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要深刻体悟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很重要,提高信息素养更重要。尽管信息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不过由于从事技术活动的当事人对利益的不同考虑和追求,导致科学技术应用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项科技成果,一个技术手段,往往既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导致人类的灾难。因此要时刻注意,当教学生一项技术时,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善用技术,如何用好技术,以防技术使用不当而受到危害。例如教学生上网,可以上网查资料,但如果上网玩游戏,甚至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害健康就得不偿失,不如不教。
(二)教师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层次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首先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专业技术外,还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1.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
2.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3.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4.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提高文化素养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浸润的过程,是一個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教师要在备课时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材内外的人文内涵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要为本节课找到合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不仅学到技术知识,还通过这些素材培养了人文素材。为寻找合适的教学素材,教师必须对教材非常准确的把握和细腻的处理,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教师还要有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备课时要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有助于我们挖掘到学校和社会家庭中的人文教育内涵,用生活中生动的实例,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会是一种更形象生动的教育,这种教育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教育效果。如案例一中的《墨之舞》和像形字,案例二中的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的素材,都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结束语
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术、更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技术课的教学只强调科学规律的客观物质和技术应用,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擅长去发现、挖掘一切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文素养;培养
一、背景与意义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我们古籍《易经》:“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和成果的总称,既体现在物质方面,又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所谓“人文素养”,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它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月异高速发展,科技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客观上造成了人们片面强调科学技术,冷落了人文教育。随之出现了诸如信仰危机、理想淡薄、精神空虚、等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教育界也曾出现“学好数据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论调。
学校教育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学生,如果只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而缺少人文素养,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32具人”。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第三次我们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将素质教育推向教育改革的第一线,我们的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人性化是目前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一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曾告诉记者:“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我是搞软件设计的,现在的设计要求人性化,这样的产品才能受到欢迎,而学习人文知识能从更为深广的层次和层面上去了解人的需求,从而开发成功的软件。爱因斯坦说:“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技术是需要人文精神作为其内在的精髓,没有人文精神的技术是得不到长远发展的、无生命力的技术。
“技术是把双刃刀”。人们在享受着技术带来的方便生活,同时也遭受着因他人不当使用技术而带来的危害。中国信息安全报告:2016上半年截获的病毒样本2312万个,大规模的数据泄漏,处在互联网中的计算机时刻受到黑客的攻击。能用技术去攻击他人计算机,能用程序编写出计算机病毒的人,他们不缺技术,他们缺的是人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語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案例两则
案例一:《3.5动画素材——flash形状补间动画》
这是XX中学的郑老师一堂校际交流课,在该堂课中,胡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中国味道的课。
引入:观看《墨之舞》视频
师:播放视频《墨之舞》(《!墨之舞》动画展现了一滴墨慢慢转变成个古代翩翩起舞的女子,活灵活现。)
生:欣赏视频。(一阵阵惊叹声……)
这段视频完全让学生沉醉在墨的韵味和舞的优美中,再加上古人的音乐,像是将整个课堂从现代搬到古代,让学生进入这样一种意境中,那里有人谈着古琴,有人用毛笔写着书法,有人跳着舞。
借一滴墨,学习形状补间动画技巧
师:我们就借这滴墨开始今天的学习历程吧。
演示:①在第一帧中画一个黑色的圆,并加以改造,使之像一滴墨;②在第30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利用相应的绘图工具,也加以改造,使这成为一个另一个形状;③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动画补间”类型为“形状”。
观看效果。
接下来,轮到学生开始大展拳脚了。请学生模仿从一滴墨开始,凭着自己的想象,使之不断变化。
学生激动着,兴奋着,都在想像着自己的这一滴墨最后变成的样子。
借象形文字,演练形状补间动画技巧。
师:形状补间动画的效果是多变的,不仅可以使一滴墨可以展现它的婀娜多姿,也可以实现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更可以可以实现孙悟空的72般变化……我马上展示并发送了相关素材,接着说:“现在请同学们自主选择你的素材,实现某个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让我们动起来吧!”
一生:哇,这个龙字是这么变过来的啊,好像有点难画哦,
另一生:啊——我画好山了,看我画的像不像…… 同学们都自己选了一组字并沉浸在作画中。
墨是中国文人情结的体现,以墨言志,以墨抒情,以墨咏怀,墨诠释着文人气息和高雅情趣。中国墨文化伴随着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对人类文化艺术的保存和绵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象形字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它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我们汉字的文字内涵。这节课中,胡老师通过讲授flash形状补间制作技术向同学们展示了墨和象形字这两样中国文化,让学生体味一把中国的味道,增加了对传统的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提升了文化素养。
案例二:《3.6视频素材—会声会影的应用》
这是XX中学的李老师一堂校际交流课,该课主要讲会声会影软件的应用。
[片断一]:上课开始,学生观看视频(聋哑儿童在特殊学校里的学习生活)
师:这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离我们有些远,但却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对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片断二]演示讲授完会声会影软件的使用后,李老师下发素材,布置了本堂课的任务。利用手中的素材制作一段2分钟的视频。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都是聋哑学生的生活写照。有在校门的照片,有学生特写照,有学生的剪纸作品照,有教室中讨论作业的手语视频,有食堂洗碗的视频,有细纹刻纸的视频、有老师教学生手语的视频等。
师:任何一个作品的制作,都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传递一个声音。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主题思想去选择素材,并输入你想对他们要说的话,或者你想对观看你制作的视频的人的话。
个别学生在它的视频中输入文字“关爱聋人,从传递祝福开始!”“不是所有的关爱都需用语言表达,无声的世界同样能感受世界的温暖。”“可敬的聋人朋友,你虽听不到我的祝福,但能看到我的问候,真心祝你健康快乐,生活幸福!”“无声的世界因关爱而变得多彩,多多关照残疾人,世界因你而变得奇光异彩!”“……”
学生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也深深打动了听者。整堂课上下来,学生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一丝吵闹,同学们像是肩兼使命,全心投入到视频创造中。我想这就是李老师除了教授学生会声会影软件应用外更重要的东西吧。教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给他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这个班的同学忘了怎么用会声会影去制作视频时,他们还会忘了我们的身边还有这么一群需要我们关心和爱护的特殊的人吗?我想同学们应该不会忘记。
分析:之所以这两节课留下深刻印象,是由于至今还深深记得一滴墨滴入水中,慢慢转变,最后婉如一个少女在跳水袖舞的;还记得象形字“云”变为现在的汉字“云”是那么神奇和自然;还记得这个社会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折翅的天使,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护。
四、依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主观意识上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要深刻体悟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很重要,提高信息素养更重要。尽管信息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不过由于从事技术活动的当事人对利益的不同考虑和追求,导致科学技术应用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项科技成果,一个技术手段,往往既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导致人类的灾难。因此要时刻注意,当教学生一项技术时,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善用技术,如何用好技术,以防技术使用不当而受到危害。例如教学生上网,可以上网查资料,但如果上网玩游戏,甚至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害健康就得不偿失,不如不教。
(二)教师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层次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首先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专业技术外,还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1.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
2.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3.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4.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提高文化素养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浸润的过程,是一個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教师要在备课时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材内外的人文内涵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要为本节课找到合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不仅学到技术知识,还通过这些素材培养了人文素材。为寻找合适的教学素材,教师必须对教材非常准确的把握和细腻的处理,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教师还要有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备课时要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有助于我们挖掘到学校和社会家庭中的人文教育内涵,用生活中生动的实例,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会是一种更形象生动的教育,这种教育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教育效果。如案例一中的《墨之舞》和像形字,案例二中的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的素材,都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结束语
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术、更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技术课的教学只强调科学规律的客观物质和技术应用,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擅长去发现、挖掘一切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