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义 内涵
一、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且贵在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处理好大学价值理念等战略问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利于高校用国家的主流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引领、统摄办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特色;有利于在价值多元的新形势下,构建共同价值,形成价值共识,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和大学梦的正能量。
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在高校建设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念,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强化理想信念学习,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转化为自我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3.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领风尚,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自觉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彻于高校办学路径的探索,实现高校科学发展
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增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理念、新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着力清除不适应不符合高校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明确办学目标,集聚办学资源,发挥办学优势,促进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是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五是要继续做好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价值理念的创新,建设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必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员工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大学价值理念。成功的高校应该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努力建设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藉以振奋、激励和凝聚人心。
3.筑牢意识形态领域,把握趋势、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想文化潮流进程及其对高校的影响,把握趋势、正面引导、重在建设,促进校园的团结与和谐。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建工作,要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自觉融入党建、促进党建;二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坚持“以文化人”,善于运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四是重视校园媒体特别是新型媒体的作用发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提供微观舆论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大学梦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兴富.高校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正能量.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姜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理论观察,2013,(8).
[3]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2007.
[4]高校如何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义 内涵
一、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且贵在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处理好大学价值理念等战略问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利于高校用国家的主流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引领、统摄办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特色;有利于在价值多元的新形势下,构建共同价值,形成价值共识,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和大学梦的正能量。
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在高校建设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念,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强化理想信念学习,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转化为自我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3.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领风尚,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自觉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彻于高校办学路径的探索,实现高校科学发展
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增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理念、新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着力清除不适应不符合高校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明确办学目标,集聚办学资源,发挥办学优势,促进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是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五是要继续做好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价值理念的创新,建设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必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员工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大学价值理念。成功的高校应该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努力建设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藉以振奋、激励和凝聚人心。
3.筑牢意识形态领域,把握趋势、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想文化潮流进程及其对高校的影响,把握趋势、正面引导、重在建设,促进校园的团结与和谐。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建工作,要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自觉融入党建、促进党建;二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坚持“以文化人”,善于运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四是重视校园媒体特别是新型媒体的作用发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提供微观舆论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大学梦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兴富.高校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正能量.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姜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理论观察,2013,(8).
[3]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2007.
[4]高校如何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