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把三鹿等问题品牌推向了生与死的边缘,也使中国乳业遭受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繁杂的声音中,质疑、猜测、传言纷至沓来,中国乳业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中国乳业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受到了重创,更有人担心这次事件会不会从此毁了中国乳业。中国乳业在危难中沉沦,还是在危难中重生?它的下一步会走向何方,有着怎样的前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车轮中寻找到中国乳业未来的答案。
美日乳业在危机中重生
美国是食品卫生标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然而在1858年,在当时全美最大、最发达的都市纽约,曾爆发了震惊一时的“泔水毒奶”事件。这一事件致使一年里有8000名儿童死亡。
日本是一个公认的食品安全度很高的国家。然而,即便如此,日本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在不断上演着。2000年,全日本最大的牛油奶酪生产商雪印公司的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5种牛奶制品被查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万名消费者中毒,酿成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发生在美国和日本的这些乳品事件,其严重程度与“三聚氰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美国和日本的乳业并没有在这些事件中从此一蹶不振,反而在这些事件之后整个乳业获得了更加健康的发展平台。如今,美国人均年牛奶消费量在300公斤左右,人均每天喝奶0.83公斤。日本早在2004年人均年牛奶消费量就达到93.6公斤。而目前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21.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美国和日本的乳业并没有因这些事件倒下,其关键在于国家和企业面对问题的态度:纽约毒奶粉事件最终成为美国食品安全法规出台、成形的触媒,催生了美国“以生产过程的环节控制为主、以抽样检验验证为辅”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同时食品监管的法律也因此得到了强化。
日本政府在吸取雪印乳品公司教训的基础上,于2003年制定并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基本法》。同年7月,日本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对违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施以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
中国乳业在磨难中成长
中国创造了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发展奇迹,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国强则民富,民富国更强。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温饱型转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牛奶成为老百姓消费升级的代表,从几十年前老百姓每天早晨的一碗小米粥到今天的一杯奶;从最早老人、孩子、病人的营养补品到今天每人一杯的营养必需品。
中国乳业这几年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平台。十年间,牛奶消耗量增长了5倍,更诞生出产值超百亿的民族大品牌。但如果以历史的眼光、世界角度看待中国乳业,就会发现,真正的中国乳业某种程度是从无到有,从微小到现在的庞大。乳品行业是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转型中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突出代表,这也促使近两年乳品市场快速成长,也为快速成长的中国乳品企业提供了跳跃发展的基础。
但是这场中国乳业之难的发生绝非偶然,它是中国乳业发展过程中,奶站监管、乳制品企业准入、发展模式等诸多问题积累的总爆发。
在中国毒奶粉事件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亦提醒:不应该夸大渲染中国产品的危险,不要把中国描绘成“万恶之源”。该组织食品安全主管丹麦人舒隆特指出:在规模庞大的食品生产领域中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并不简单,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舒隆特表示:“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一番比较。1995年,欧洲发现疯牛病,并传播到全世界。稍后不久比利时又爆发了二恶英丑闻。但我们当时也并没有说,欧洲的所有产品都很糟糕。这些问题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同样也会出现在新兴工业国家。现在我们要帮助中国对相关机制进行改善,但是宣称所有食品安全问题都源于中国,则是完全错误的。”
政府企业共担行业规范大任
三聚氰胺对中国乳业的影响已不是一个国内问题,甚至影响到了“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形象。通过事件,我们确实需要反思,但我们不应失去对中国乳业未来的信心。中国乳业在长期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企业、奶农之间的长效机制建立的问题,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待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灾难也未必是一件完全的坏事,中国乳业曾承载了消费者的厚望,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大乱之后的乳业必然会实现大治。
在这次三聚氰胺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行动。中国政府对此次事件不偏袒、不隐瞒、雷厉风行的处置做法,已经为行业的净化提供了最充分的前提。同时政府加强监管,对每个乳品企业都派驻了监管员;对市场所有的乳制品进行检测,确保消费者买到的都是合格产品。并出台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相信政府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规范行业发展的法规出台。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所指出的:一方面要贯彻实施奶制品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奶制品的建设一定要从严,投资人的资质、资产状况、资金状况等,都要严格要求。对投资人要有限制,有没有奶牛场,有没有稳定的奶源,工艺、设备、条件是否具备投资建厂等。还有,地区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盲目、重复建设等,在产业政策和产业标准中都要有规定。另一方面要有经济规模的规定,不能搞大量的小企业、小奶制品厂,否则质量上不去。基本经济规模方面的产业政策还要进一步修订,要进行新建奶制品厂的核准。
在企业方面,一些负责任的企业更是积极行动、公开发表声明、主动承担责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消费者利益。
速度、态度、行动,在三聚氰胺这次事件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充分展示了誓将危机根源解决的决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永远是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的根基,相信民族乳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治”后,管理会更加严谨,链条会更加完善,“从田园到餐桌”的安全体系会更上一层楼。
资讯
宁夏夏进乳业集团公司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给整个奶制品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宁夏夏进乳业集团公司在这次奶粉风波中经受住了考验,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多次抽检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从成立之初至今,夏进乳业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狠抓食品安全,全力将夏进品牌打造成值得老百姓信赖的乳制品。
奶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全区奶产业的龙头,夏进乳业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奶牛养殖园区39个,通过推进奶牛饲养标准化,强化奶牛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扶持农户由分散饲养、人畜同院改为生活和养殖分离,集中区域发展规模小区养殖。为给奶牛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减少奶牛疫病的发生,公司制定了完整的动物环境卫生、防疫、检疫、免疫、消毒的时间安排和技术操作规程,通过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饲养、统一管理,有效保证了奶源质量。夏进乳业视质量为企业生存的命根子,不仅为每个奶牛养殖园区派驻质量监管员,还加强乳制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每一批次产品都要经历现场取原奶检测、收奶检测、半成品检测、成品厂内检测和送交质监部门检测5道关口,需5个人签字后才能出厂。公司先后投资700多万元为原料检测室配备了各类检测设备,可进行20多个常规检测项目,并派送多名质检人员先后到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乳品检测中心学习培训,真正做到了原料进一批检一批,合格一批使用一批,产品生产一批检一批,合格一批出厂一批,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万无一失。截至目前,经质监部门监测,夏进乳业生产的500多个批次系列产品均为合格产品。
正是有了一系列科学完整的生产经营理念,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企业犹如“利剑”在手,傲立于乳品市场不败之地。
毫无疑问,中国乳业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受到了重创,更有人担心这次事件会不会从此毁了中国乳业。中国乳业在危难中沉沦,还是在危难中重生?它的下一步会走向何方,有着怎样的前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车轮中寻找到中国乳业未来的答案。
美日乳业在危机中重生
美国是食品卫生标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然而在1858年,在当时全美最大、最发达的都市纽约,曾爆发了震惊一时的“泔水毒奶”事件。这一事件致使一年里有8000名儿童死亡。
日本是一个公认的食品安全度很高的国家。然而,即便如此,日本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在不断上演着。2000年,全日本最大的牛油奶酪生产商雪印公司的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5种牛奶制品被查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万名消费者中毒,酿成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发生在美国和日本的这些乳品事件,其严重程度与“三聚氰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美国和日本的乳业并没有在这些事件中从此一蹶不振,反而在这些事件之后整个乳业获得了更加健康的发展平台。如今,美国人均年牛奶消费量在300公斤左右,人均每天喝奶0.83公斤。日本早在2004年人均年牛奶消费量就达到93.6公斤。而目前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21.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美国和日本的乳业并没有因这些事件倒下,其关键在于国家和企业面对问题的态度:纽约毒奶粉事件最终成为美国食品安全法规出台、成形的触媒,催生了美国“以生产过程的环节控制为主、以抽样检验验证为辅”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同时食品监管的法律也因此得到了强化。
日本政府在吸取雪印乳品公司教训的基础上,于2003年制定并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基本法》。同年7月,日本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对违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施以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
中国乳业在磨难中成长
中国创造了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发展奇迹,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国强则民富,民富国更强。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温饱型转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牛奶成为老百姓消费升级的代表,从几十年前老百姓每天早晨的一碗小米粥到今天的一杯奶;从最早老人、孩子、病人的营养补品到今天每人一杯的营养必需品。
中国乳业这几年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平台。十年间,牛奶消耗量增长了5倍,更诞生出产值超百亿的民族大品牌。但如果以历史的眼光、世界角度看待中国乳业,就会发现,真正的中国乳业某种程度是从无到有,从微小到现在的庞大。乳品行业是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转型中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突出代表,这也促使近两年乳品市场快速成长,也为快速成长的中国乳品企业提供了跳跃发展的基础。
但是这场中国乳业之难的发生绝非偶然,它是中国乳业发展过程中,奶站监管、乳制品企业准入、发展模式等诸多问题积累的总爆发。
在中国毒奶粉事件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亦提醒:不应该夸大渲染中国产品的危险,不要把中国描绘成“万恶之源”。该组织食品安全主管丹麦人舒隆特指出:在规模庞大的食品生产领域中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并不简单,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舒隆特表示:“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一番比较。1995年,欧洲发现疯牛病,并传播到全世界。稍后不久比利时又爆发了二恶英丑闻。但我们当时也并没有说,欧洲的所有产品都很糟糕。这些问题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同样也会出现在新兴工业国家。现在我们要帮助中国对相关机制进行改善,但是宣称所有食品安全问题都源于中国,则是完全错误的。”
政府企业共担行业规范大任
三聚氰胺对中国乳业的影响已不是一个国内问题,甚至影响到了“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形象。通过事件,我们确实需要反思,但我们不应失去对中国乳业未来的信心。中国乳业在长期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企业、奶农之间的长效机制建立的问题,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待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灾难也未必是一件完全的坏事,中国乳业曾承载了消费者的厚望,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大乱之后的乳业必然会实现大治。
在这次三聚氰胺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行动。中国政府对此次事件不偏袒、不隐瞒、雷厉风行的处置做法,已经为行业的净化提供了最充分的前提。同时政府加强监管,对每个乳品企业都派驻了监管员;对市场所有的乳制品进行检测,确保消费者买到的都是合格产品。并出台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相信政府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规范行业发展的法规出台。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所指出的:一方面要贯彻实施奶制品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奶制品的建设一定要从严,投资人的资质、资产状况、资金状况等,都要严格要求。对投资人要有限制,有没有奶牛场,有没有稳定的奶源,工艺、设备、条件是否具备投资建厂等。还有,地区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盲目、重复建设等,在产业政策和产业标准中都要有规定。另一方面要有经济规模的规定,不能搞大量的小企业、小奶制品厂,否则质量上不去。基本经济规模方面的产业政策还要进一步修订,要进行新建奶制品厂的核准。
在企业方面,一些负责任的企业更是积极行动、公开发表声明、主动承担责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消费者利益。
速度、态度、行动,在三聚氰胺这次事件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充分展示了誓将危机根源解决的决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永远是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的根基,相信民族乳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治”后,管理会更加严谨,链条会更加完善,“从田园到餐桌”的安全体系会更上一层楼。
资讯
宁夏夏进乳业集团公司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给整个奶制品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宁夏夏进乳业集团公司在这次奶粉风波中经受住了考验,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多次抽检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从成立之初至今,夏进乳业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狠抓食品安全,全力将夏进品牌打造成值得老百姓信赖的乳制品。
奶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全区奶产业的龙头,夏进乳业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奶牛养殖园区39个,通过推进奶牛饲养标准化,强化奶牛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扶持农户由分散饲养、人畜同院改为生活和养殖分离,集中区域发展规模小区养殖。为给奶牛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减少奶牛疫病的发生,公司制定了完整的动物环境卫生、防疫、检疫、免疫、消毒的时间安排和技术操作规程,通过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饲养、统一管理,有效保证了奶源质量。夏进乳业视质量为企业生存的命根子,不仅为每个奶牛养殖园区派驻质量监管员,还加强乳制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每一批次产品都要经历现场取原奶检测、收奶检测、半成品检测、成品厂内检测和送交质监部门检测5道关口,需5个人签字后才能出厂。公司先后投资700多万元为原料检测室配备了各类检测设备,可进行20多个常规检测项目,并派送多名质检人员先后到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乳品检测中心学习培训,真正做到了原料进一批检一批,合格一批使用一批,产品生产一批检一批,合格一批出厂一批,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万无一失。截至目前,经质监部门监测,夏进乳业生产的500多个批次系列产品均为合格产品。
正是有了一系列科学完整的生产经营理念,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企业犹如“利剑”在手,傲立于乳品市场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