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规划每日拜访路线,是万恶之源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2B是否会吃掉经销商?
  我们先从一个敏感的话题说起,B2B是否会吃掉经销商?
  1.B2B模式现状——还是旧瓶装新酒:京东、阿里喊得凶,各地也有B2B巨头出现。但从他们自身运营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产品线整合、增加客单价和终端进货频率。后台琢磨怎么设置大仓、小仓、中转仓、前置仓、大车、小车、三轮车、冷藏车……降成本提升效率。其实这些还是过去大经销商研究的事情,只是因为有资本介入,胆子和想象空间更大了而已。
  2.B2B痛点现状——还是团队管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哪个B2B巨头,都离不开一个特征——庞大的地推队伍。这是在拜访八步骤上,又叠加推荐APP和数据开放分析。他们最头疼的,其实还是人员积极性、人员培训、人员考核、人员检核、人员效率等。
  因此,我的结论如下:
  B2B不会把经销商群体吃掉:B2B跟传统经销商拼的,其實还是团队效率、产品组合的效率、车辆的效率、仓储的效率,尤其是人员的效率。B2B不会把经销商群体吃掉,个体被干掉是自己不思进取,经销商阶层不可能被干掉。
  大象踩不死蚂蚁:经销商自己当老板,家人打工,这种小组织的效率,很多情况下是比大公司效率高的。平台最多能集成替代部分物流仓储配送功能。销售,尤其推新品,还得靠经销商和厂家人员,巷战,拼刺刀。


  不景气的时代,淘汰的是不景气的人:被淘汰经销商,是因为你的组织效率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如何用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提高经销商的组织效率。
  案例讨论:经销商团队管理状态
  市场:一个中型地级市开发了2000个终端网点。
  片区:6个业务员,每个人按照片区分配责任客户。业代每天自行安排自己的拜访路线。
  考核:业务员卖货拿提成,考核,终端进货量。
  会议:经销商有事的时候召集大家,开个早会或者晚会,宣布一下新的工作任务、产品政策……业代反馈一下今天市场上有什么问题,没事的时候不开会。
  主管在干什么:
  把经销商的经理叫过来问:“你作为领导,每天在干什么?”
  经理回答:“我检核督导员工工作。”
  问:“你检核员工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员工偷懒、没去终端店、价格乱了没人管理、终端店投诉送不到货,等等?”
  经理回答:“有。”
  问:“你检核市场肯定会发现问题,要对员工进行管理对不对?”
  经理回答:“对。”
  问:“你在这干了这么久的经理职位,检核员工不止一次了,请把你上个月的检核记录和奖罚记录给我看看。”
  经理回答:“我们没有那么教条,我们一般就是检核的时候,发现有什么事,我就当时打电话让他解决了,没有检核奖罚记录……”
  业务员在干什么:
  把业务员叫过来问:“你在市场上除了卖货,还干什么,你跑终端的时候要不要去做一些动作?”
  业务员回答:“贴海报、挂吊旗、整陈列……拜访八步骤。”
  问:“请你告诉我,你公司有没有给你规定,店里面必须是几张海报、几个排面……生动化标准,做到了奖励,做不到处罚?”
  业务员回答:“没有。”
  这个案例,是中国绝大部分的快消品经销商(建材家电等行业更差)目前的组织工作状态。部分厂家,也是如此。有个别国际企业全国深度分销,管理很细致系统。也有个别大经销商早就开始线路拜访的……但是那是极少数,最大公约数,还是这个样子。
  大家思考一下,在这个案例,结果会有什么问题?
  自己规划每日拜访路线,是万恶之源
  这个案例里面,哪一句话问题最大,最要命?——“六个业务员,每个人按照片区分配责任客户。业代自行安排自己每天的拜访路线”。
  为什么?
  举个例子,我在健身房里面,看到搏击教练教学员练功夫,训练学员踢“正踹腿”。等我出差两个月回来,再去健身房健身,看到老师还在教学员练“正踹腿”。后来跟搏击老师聊天,老师说:“自由搏击的基本套路,其实也就几十个动作,冲拳、摆拳、刺拳、鞭拳等,动作并不复杂,但是每个动作要重复训练10万次以上,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基本训练量够了,形成肌肉记忆,你的力量、准确度、速度自然就都上来了。”
  天底下,哪个工种,哪个职业,是没有每天基本工作量或者训练量的?连小学生都有,每天固定的要写多少字,要写多少作业。如果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用完成作业,你们自己喜欢写多少就写多少”,后果简直不可想象。
  细思极恐,很多行业的经销商(甚至厂家),现在给员工的管理状态就是:把你招来,给个底薪,告诉你卖一箱提成多少钱,给你划一片区域,这一片归你跑,每天跑多少店你自己安排,然后卖货我给你提成!
  这意味着业务员今天心情好,状态好,可以从早到晚上跑三十家、五十家终端。明天状态不好,天热,心情不好,只跑十家也可以。反正没人管。
  业代自行安排每天的拜访路线,这是市场表现的万恶之源。
  化繁为简,固化两个关键指标就够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立刻会想到线路手册、一图两表、CRC卡、路线拜访……没错,深度分销知识体系,代表快消人员管理最高水平。但是,很多厂家和绝大多数经销商,干不了,太复杂。
  四定拜访,也是二十年前的流行武功,拜访路线太僵化,春节前要压货先跑大店,竞品搞活动要赶紧回击,淡季来了要集中兵力跑能动销的机会店……市场瞬息万变,你却按线路每周一访,不行的。
  经销商能干什么呢,在原来的管理基础上,往前精进一小步就好了——考虑一下,能不能“固定最小拜访量,最小拜访频率”?   这一片市场划给你,总共是200家店,你一周跑6天,每天跑哪些店,你自己安排,哪些店量大,需要多跑。哪些店量小,需要少跑。哪些店有急事,需要立刻跑……你自己定,我给你充分自由,但是,我给你规定两个数:
  第一,最小拜访量,一天不能少于35家。
  第二,最小拜访频率:所有店,不管大店,小店,一个月最少跑两趟。
  固定最小拜访量,最小拜访频率。至少员工每天终端拜访量增加了,也不敢太放肆地跑大店不跑小店了,终端拜访质量就会提高。而且没有什么管理报表负担,因为够简单,所以人人能干。
  用最简单的办法,实现员工行踪透明化
  本案例中,员工拜访轨迹是随机的,布朗运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导致主管都不知道员工昨天去哪里了。
  管理是有基本伦常的,“你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看,要是出问题,我要你好看”,逐级检查,是最基本的管理逻辑。
  查什么?举个例子,比如查“漏单”。“漏单”现象在有些调料行业非常普遍。调料行业一个经销商代理的产品可能就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业务员不太可能到店里把几百个条码的库存全都看一遍,再下订单的。品种越多,业务员终端“漏单”就越多,损失很多销量。我的规则是“漏单”罚三倍。业务员在终端卖一箱啤酒,提成两块。你刚跑完的店,主管来拜访,终端又要一箱啤酒,漏单一箱,处罚3倍,6块!
  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逼着业务员到每一个终端店把订单拿满了。
  我们如何做到最基本的“员工行踪透明化”?有很多方法——
  可以模仿康师傅可乐的线路手册,一图两表……很多经销商觉得太麻烦了,驾驭不了
  可以让员工用手机监控系统,每个店进门前拍一张照片,整完货架再拍一张照片,出门再拍一张照片——然后怨声载道:图片上传慢、流量不够信号不好、照片造假……厂家业代都不愿意干,经销商的人更不愿意。
  可以让员工拿张白纸,今天出去跑一个店记一个店……这个简单吧,反正行踪透明了,就行啊。
  图省事的话,把每个终端都编上编号,让员工出去,今天跑到哪个终端只要把编号写出来就行了……这够简單吧。
  如果这个也麻烦,让员工到每一个店,只拍一张店头照片,也不用上传进入系统,直接发个微信给老板。第二天老板不管想检查谁,打开微信对话框就行了,时间地点都有,可不可以?
  我当然知道业务员会在手机里面存照片造假了。但是我的逻辑是,我才不管你发的照片是真的还是假的,我都当照片是真的,我去按照这个“真照片”去复查检查,你拍虚假照片就是给自己挖坑。
  还有的年龄大的业务员,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化肥行业的确有,那发短信可以不?发语音行不行?
  这要还干不了,我就没办法了……
  坚定一个原则,员工的行踪透明记录,让领导第二天可以去检查,就够了。办法虽然多的是,但是越简单越好。
  两个管理原则“固化最小拜访频率和最小拜访量”+“员工行踪透明”,最初级,又最重要,但是大多数经销商,目前真的都做不到。那么,我们来看个“极简版”的报表吧。


  解释一下:
  横着一列是一个终端,办公室把每个员工负责的终端明细全部打印出来,空白表格装订成册。
  数字1~31代表日期,员工一天填写一列,一个月填写一张表。
  每天晚上竖着看,是员工对应当日的工作量——昨天跑了几家店。
  月底横着看,是拜访频率——每家店这个月跑了几次。
  用这张报表,管理员工的“最小拜访量”,“最小拜访频率”。每天早会,老板把员工昨天填写的那一列报表拍照,就是“昨日行踪”。
  一天写一列,一个月填写一张表,简单明晰。
  虽然我们可以设计出完善系统堪称教科书的管理报表系统,但我还用这张表举例,就是因为它够简单。报表只是工具,重要的是背后的管理思想。
  往前一小步,也是新高度。
  进一寸,就有进一寸的欢喜。
其他文献
外卖通常以配送食物为主,而当衣服也能以外卖的方式配送时,你会选择尝试吗?继入驻大众点评后,近日海澜之家又正式宣布与美团外卖合作,开启“衣服外卖”新模式。  通过美团外卖,消费者可在线上进行选购并下单,美团外卖的骑手会前往距离客户最近的海澜之家门店取货,并在一小时内送至用户手中。除了官方承诺的线上线下同价同质外,该模式还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如满足退货条件,可立即申请退货退款。  看似有点不搭的合作,
期刊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商业资本的介入,中国文创力量正在崛起,虽与发达国家完善的生态链条相比,仍如蹒跚学步的孩童,尤其在IP孵化与变现等领域,还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近日,国内两大具有代表性原创平台跨界合作,一起为国创力量发声。作为一线漫画平台的网易漫画拿出旗下5款人气国漫IP,交由国内原创服装设计师平台D2C,设计制成新潮服饰,并且在上海日月光广场举办了一场名为“国漫时装周”的发布活动,
期刊
作者:格里·汤普森 大卫·W·梅洛  翻译:俞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创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今天的创业者而言,如何在看似固化的行业中开疆拓土?如何让公司拥有伟大的基因?《游戏改变者》一书作者从他们访谈的31位另类创业家身上找到了可以借鉴的答案。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主题。相信一些朋友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每天兢兢业业所做的工作看似无比正确,但我们
期刊
为了维持生命,我们每天都在简单重复着喝水这件小事,及时补充水分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和活力。近期天猫超级品类日推出了水专场广告,针对生活中的基本款饮用水提出了“一杯好水”的价值理念,并推出了一支主题为“理想生活,精致品水”的广告。  和一般广告不同的是,这支广告强调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传达一種精致生活理念。广告总监、餐厅大厨、基金经理和新手妈妈这些在都市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对水品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期刊
城市中总有那么一批人,冒著酷暑,直到汗流浃背,顶着暴雨,直至浑身湿透。他们是我们城市里的“超人”,辛苦工作是为了保证城市生活的安全和便捷。如果他们累了,我们又该怎么办?  近日,菜鸟网络联合多个快递合作伙伴发起了“城市超人补给站”的活动,在北上杭等18个城市的菜鸟驿站、快递网点和好邻居便利店建立了445个“补给站”,为快递员、环卫工人和交通警察提供免费的矿泉水补给。此外,菜鸟网络还通过摄像头将路人
期刊
把UGC变成广告创意是不少品牌都颇为热衷的营销方式,而奇多也是如此。在观察消费者群体时,它注意到大部分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那些吃到过的形状各异的奇多照片。于是它从中找到商机,借势举办了一场奇多摄影大赛,将普通的膨化食品玩出了大创意。  摄影大赛的主题不限,而主角只有一个,就是那些奇形怪状的奇多粟米条。大家需要展开想象,发掘身边一些形状奇特的奇多,将其拍照上传至官网并用简单文字说明。除了活动本身新
期刊
继音乐盒、游戏机、DJ台等一系列营销活动后,奥利奥最近又在微信小程序里上线了一家“不定时甜品店”。在这家虚拟的甜品店里,顾客们可以按照奥利奥甜品师提供的视频教程,来制作一款奥利奥甜品,如“奥利奥饼干+酸奶”变身成了“酸甜种草机”,“抹茶+抹茶奥利奥碎”则可做成“奶一口,抹茶”。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上传自己的DIY作品,与微信好友们一起分享。  作为一款口味经典且百搭的饼干,奥利奥的混搭吃法早已深入人
期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谈战略,唇齿之间“战略”成为了一个随时可以脱口而出的热词,以至于在你没整明白什么事时,往往自责觉悟不够高,其实嘴上挂着“战略”的人也很可能并没整明白战略究竟是什么。战略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你谈的、他谈的、我谈的战略可能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这种不在同一层面上的交流,其实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战略究竟是什么?  假如我们从公认的全球首席战略家,哈佛教授Michae
期刊
外卖是现代人生活模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用戶对外卖送餐时间的心理感知直接决定了其消费体验。不少用户与平台方的矛盾都是基于送餐时效问题,因此外卖小哥成了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为了让用户体会到外卖小哥的不易,饿了么近期推出了一个H5活动,通过展现其送餐奋斗史来推动其获得关注。  饿了么为送餐员制作了一个超级英雄主题的动漫,动漫中普通的外卖小哥化身为守护骑士,来对抗送餐途中的艰难险阻。酷热与暴雨的恶劣天气
期刊
无数事实证明,用企业自身的视角来界定多元化的边界是一厢情愿,因为这完全忽略了竞争,忽略了对对手和顾客的尊重。  在认知产品之外,不是你想推出什么产品,老顾客都会全盘接受的。这里便涉及多元化的边界问题,若是出了边界,投入产出比低是小事,走了弯路浪费资源也是小事,贻误了时机使得主业得不到长足发展而被对手取代,这才是最可怕的。  认知半径  不管今天如何成功,界定多元化的边界是我们在做品牌延伸时最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