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出发分析出了语文教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语文教师 审美能力 教学 美育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一、审美必须从感知开始
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感知力,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门外汉。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在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6^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储藏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
审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左右逢源,从多方面深刻地感知美,能够认识文字形象美,感悟语言音乐美,品味词语意蕴美,领会句式变化美,把握整体风格美,从而把语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陶冶,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自然默契。
二、培养学生从审美感知力上升到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一能力。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审美鉴赏力的形成,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基础,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作为鉴赏标准。
现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须做到高屋建瓴,独具慧眼。审美鉴赏力的构成需要丰富的情感,需要有准确的评判力,还需要有审丑能力。
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赞可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盼审美情感。才能看到文章中美的形象,感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着中}者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情是文之根,语文教师抓准了它,就可以转变成学生之意,从而使他们品尝到寻幽揽胜的乐趣。
语文教师的审美评判力是其审美鉴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评判力是对审美对象的美丑、好坏、高低的分辨和评价能力,这样的评判比科学认识的评判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因素。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基础之上,在方法上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比较,以准确地评判审美事实和审美价值的意义,分辨良莠。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评判力,才能透过形象,透过表象,通过理性的审美评判,挖掘其本质。课文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具有作者独特的艺术美感,语文教师应具备把作品放在它所描写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进行评判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课文的显著美学特征。
三、教师用审美创造力去教学语文课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秉赋才能。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有无审美创造力是衡量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是绝对失败的教学。
语文教师如果忽视了审美能力,就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产生“一览众山斜的自豪感,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师 审美能力 教学 美育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一、审美必须从感知开始
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感知力,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门外汉。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在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6^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储藏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
审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左右逢源,从多方面深刻地感知美,能够认识文字形象美,感悟语言音乐美,品味词语意蕴美,领会句式变化美,把握整体风格美,从而把语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陶冶,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自然默契。
二、培养学生从审美感知力上升到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一能力。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审美鉴赏力的形成,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基础,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作为鉴赏标准。
现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须做到高屋建瓴,独具慧眼。审美鉴赏力的构成需要丰富的情感,需要有准确的评判力,还需要有审丑能力。
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赞可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盼审美情感。才能看到文章中美的形象,感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着中}者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情是文之根,语文教师抓准了它,就可以转变成学生之意,从而使他们品尝到寻幽揽胜的乐趣。
语文教师的审美评判力是其审美鉴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评判力是对审美对象的美丑、好坏、高低的分辨和评价能力,这样的评判比科学认识的评判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因素。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基础之上,在方法上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比较,以准确地评判审美事实和审美价值的意义,分辨良莠。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评判力,才能透过形象,透过表象,通过理性的审美评判,挖掘其本质。课文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具有作者独特的艺术美感,语文教师应具备把作品放在它所描写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进行评判的能力,这样才能抓住课文的显著美学特征。
三、教师用审美创造力去教学语文课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秉赋才能。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有无审美创造力是衡量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是绝对失败的教学。
语文教师如果忽视了审美能力,就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产生“一览众山斜的自豪感,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