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经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NDs)的共同病理特征,而小胶质细胞(MG)是具有独特发育起源的脑内常驻巨噬细胞,是神经炎症的核心驱动因素,可通过不同极化状态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调节神经发生、突触塑造和维持体内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MG根据功能可分为M1促炎表型和M2抗炎表型,其中M1表型释放的炎症介质可导致神经变性和髓鞘损伤,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则需要M2表型的激活。中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2018YFC17041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149号);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9ZYBJ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NDs)的共同病理特征,而小胶质细胞(MG)是具有独特发育起源的脑内常驻巨噬细胞,是神经炎症的核心驱动因素,可通过不同极化状态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调节神经发生、突触塑造和维持体内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MG根据功能可分为M1促炎表型和M2抗炎表型,其中M1表型释放的炎症介质可导致神经变性和髓鞘损伤,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则需要M2表型的激活。中药在多途径、多靶点以及双向调节的优势下,可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平衡,且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双重作用。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可通过调控PI3K/Akt、NLRP3、STAT1、NF-κB等通路抑制MG的活化,促进M1型向M2型极化,减少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Arg-1等抗炎因子的分泌,降低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表达、减轻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缓解多发性硬化的脱髓鞘、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相关临床症状。中药双向调控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平衡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策略,而本文重点探讨中药单体及其复方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平衡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靶点,旨在进一步研究和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将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思路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IS)是以脑神经元凋亡坏死为病理基础的疾病,有效保护神经元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核心。然而,目前尚无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环型GMP-AMP合成酶(cGAS)作为胞内DNA感受器,在多种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仍缺乏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首先明确cGAS是否在小胶质细胞内表达,cGAS的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次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障碍。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进而诱导神经炎症反应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既往部分研究认为,小胶质细胞在病理状态下主要发挥促炎作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极化后的不同表型可发挥不同的作用,提示小胶质细胞极化在VD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作为诱导小
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安全交通法》(以下简称《海安法》)修订中涉及航标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航标条款修订意义和对航海保障部门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工作建议。
本文针对传统的统计模式识别在样本容量较小的情况下,多出现过拟合问题,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实现手写数字图像识别。本文研究三种核函数和两种分类策略组合成的六种不同的SVM模型对同一个数据集的识别效果,分析核函数和分类策略对SVM模型识别准确度的影响。最终得到针对MNIST数据集的最优SV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了高斯核函数的SVM模型是最优SVM模型,其识别准确率可高达97.7%。
为了探讨电能和燃煤烘烤的效果,砚山县江那烟站实施了电能与燃煤烘烤烟叶对比试验,探索2种能源烘烤烟叶时温湿变化、能耗成本、人工成本及对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能烘烤在温湿度控制、提升烤烟质量、降低能耗、节省人工烘烤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针对今后推广应用电能烘烤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正> 最近十几年,由于石油短缺和能源危机已波及到各个领域,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人们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资金在各方面研究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能源。我省烤烟历来用煤做料。湖南是水多煤少的省份,1981年底止,全省小水电装机85,8万千瓦,占全省水电装
目的 探究灯盏乙素(Scutellar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调控机制。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STAT3抑制剂α-氰基-(3,4-二羟基)-N-苄基霉素-烟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神经炎症的主要参与者,具有经典激活的促炎M1型和替代激活的抗炎M2型。研究表明不同的信号通路改变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从而发挥对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该领域中的可行性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神经炎症的机制研究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正>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为(60~80)/10万人,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1],其高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脑出血后生理病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一致认为小胶质细胞在脑出血后可能发挥着双重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为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不管是持续低灌注状态还是重建血流导致的再灌注损伤,大脑中都存在严重的神经性炎症,其中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在神经元的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型极化的激活传统上被归类为神经毒性M1型或神经保护性M2型,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具有明显抗炎作用而改善神经炎症。Toll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