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数学复习课怎样上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直以来是众说纷纭,其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我校就数学课复习课的教学实施,也在不断进行摸索,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验,形成了适合我市学生的复习方法——小篇子复习法,下面我就谈一下这一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篇子结构
在复习中每一节课就是一张16开纸版面的篇子,它分为三部分:
1.知识要点题型化:以题带知识点,围绕复习知识点选择相应题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由浅入深,配置合理,难易比为6:3:1。
2.题组练习档次化:题组包括A、B、C三组即低、中、高三档。面向全体学生,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既让学困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
3.当堂检测制度性:检测题考查的是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学生答题时间大约为5~8分钟。力争做到复习内容节节清,把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二、篇子来源
篇子选题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好中选优。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每一位老师先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备课选题,然后集体备课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集体发言、讨论的前提下,由一人执笔写出篇子,最后资源共享。
三、篇子内容
我们的宗旨是向45分钟要质量,不搞题海战术,所以小篇子复习法要求选题要精,而且考查知识点要全面,因此我们在选题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明确:每一题的选编都有一定的目的,有的是针对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有的是针对需要掌握的数学方法,有的是针对必需熟练的技能技巧,有的是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等等。这样,当学生演算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难易适度:题目偏易,浪费了学生的精力,甚至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题目偏难、偏深,也不可取,这样的题目对基础差的学生望而却步,只好放置一边根本不去做。练习题的编排上按着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3.数量相宜:数量相宜体现在“选题要精”,也就是说对所选习题必需对学生复习有益,习题的内容主要考察重要的数学方法,解题规律及技巧,使学生在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一题多变:实际上,每一个中考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的原型,因此,立足教材,挖掘和发挥教材中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及指导价值是我们在编选习题时时刻注意的问题。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使一题多变,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使知识系统化,克服某些思维定势,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变的能力。
5.精选易错题:在学生作业、考试中,常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反映出了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也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或是教学中出现漏洞的地方。因此,我们编选一些相应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补漏补缺,达到充实提高的目的。
四、篇子巧用
1.知识点归纳部分以习题形式出现:课前3分钟篇子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先自己完成,此时教师巡回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重点问题教师再重点强调。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可以因材、因生施教。真正作到有的放矢,分类推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45分钟要效率。
2.题组练习部分先由学生自己做:把练习题分为三组。A组习题比较基础,所以用的时间短,而且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B组习题属于中档题,这部分内容课上重点解决,有时采取板演的形式,有时采取竞赛的方式,有时教师谁做完就先给谁批改,批改完的同学可以做C组题,C组题就是给一些尖子生预备的,这样使尖子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好。在综合复习时,1~12题为一张小篇子,13~21为一张篇子,21题之后为一张篇子,上课就先发1~12题时,做完的同学交到老师手里,领取下一张篇子,此时老师就批改同学们上交的篇子,在批改过程中,错的较多的题集体订正,个性问题个别纠正,这样一节课基本上学生做35分钟,教师订正10分钟,而且学生做的大部分题能被老师批改,老师在订正时,有针对性,节省时间。
3.当堂检测时间为5~8分钟。这种方式考查内容少,灵活机动,侧重基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便于检查反馈,当天作业当堂完成,实现堂堂清,很有时效性。
“小篇子”复习法达到了对易混易错题的及时校正,既练出了学生的答题速度与正确率,又积累了学生的答题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主轴,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复习课,课上学生发言数多,频率高,信息量大,交流频繁。按照思路在摸索,力求达到概念复习习题化,习题设计题组化,题组安排层次化,题目注重变式化,解题方法规律化。
一、篇子结构
在复习中每一节课就是一张16开纸版面的篇子,它分为三部分:
1.知识要点题型化:以题带知识点,围绕复习知识点选择相应题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由浅入深,配置合理,难易比为6:3:1。
2.题组练习档次化:题组包括A、B、C三组即低、中、高三档。面向全体学生,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既让学困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
3.当堂检测制度性:检测题考查的是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学生答题时间大约为5~8分钟。力争做到复习内容节节清,把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二、篇子来源
篇子选题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好中选优。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每一位老师先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备课选题,然后集体备课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集体发言、讨论的前提下,由一人执笔写出篇子,最后资源共享。
三、篇子内容
我们的宗旨是向45分钟要质量,不搞题海战术,所以小篇子复习法要求选题要精,而且考查知识点要全面,因此我们在选题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明确:每一题的选编都有一定的目的,有的是针对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有的是针对需要掌握的数学方法,有的是针对必需熟练的技能技巧,有的是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等等。这样,当学生演算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难易适度:题目偏易,浪费了学生的精力,甚至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题目偏难、偏深,也不可取,这样的题目对基础差的学生望而却步,只好放置一边根本不去做。练习题的编排上按着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3.数量相宜:数量相宜体现在“选题要精”,也就是说对所选习题必需对学生复习有益,习题的内容主要考察重要的数学方法,解题规律及技巧,使学生在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一题多变:实际上,每一个中考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的原型,因此,立足教材,挖掘和发挥教材中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及指导价值是我们在编选习题时时刻注意的问题。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使一题多变,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使知识系统化,克服某些思维定势,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变的能力。
5.精选易错题:在学生作业、考试中,常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反映出了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也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或是教学中出现漏洞的地方。因此,我们编选一些相应的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补漏补缺,达到充实提高的目的。
四、篇子巧用
1.知识点归纳部分以习题形式出现:课前3分钟篇子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先自己完成,此时教师巡回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重点问题教师再重点强调。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可以因材、因生施教。真正作到有的放矢,分类推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45分钟要效率。
2.题组练习部分先由学生自己做:把练习题分为三组。A组习题比较基础,所以用的时间短,而且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B组习题属于中档题,这部分内容课上重点解决,有时采取板演的形式,有时采取竞赛的方式,有时教师谁做完就先给谁批改,批改完的同学可以做C组题,C组题就是给一些尖子生预备的,这样使尖子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好。在综合复习时,1~12题为一张小篇子,13~21为一张篇子,21题之后为一张篇子,上课就先发1~12题时,做完的同学交到老师手里,领取下一张篇子,此时老师就批改同学们上交的篇子,在批改过程中,错的较多的题集体订正,个性问题个别纠正,这样一节课基本上学生做35分钟,教师订正10分钟,而且学生做的大部分题能被老师批改,老师在订正时,有针对性,节省时间。
3.当堂检测时间为5~8分钟。这种方式考查内容少,灵活机动,侧重基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便于检查反馈,当天作业当堂完成,实现堂堂清,很有时效性。
“小篇子”复习法达到了对易混易错题的及时校正,既练出了学生的答题速度与正确率,又积累了学生的答题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主轴,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复习课,课上学生发言数多,频率高,信息量大,交流频繁。按照思路在摸索,力求达到概念复习习题化,习题设计题组化,题组安排层次化,题目注重变式化,解题方法规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