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从抗通胀的角度,还是其自身所表现出的风险收益特征,大宗商品即使作为单一的投资标的,也无疑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一类资产,而持有大宗商品基金等与商品高度相关的资产,自然也是配置资产时不应忽视的选择。
大宗商品具备抗通胀能力,同时又拥有较高风险调整收益,使其本身具有较强投资吸引力;另外,它与股票相关性很低。将部分资金配置于商品资产,可以有效改善组合风险收益特征,在资产配置层面上有着重要意义。
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对投资者而言,大宗商品近年所表现出的高收益特征,以及良好的抗通胀属性,已然成为资金进入该市场的主要动力。近10年以来,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年化平均收益明显好于国内股票市场。其中,石油和天然气、铜、金、银等的价格年化收益均在20%左右,即使涨幅较低的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和大豆也有15%以上,而上证指数同期仅为6.6%。
风险方面,金融界通常将大宗商品视为较股票风险更高的一类资产。但近10年,至少与国内股票市场相比,此特性似乎并不显著。若以月度收益数据为基础分析主要商品和A股(以上证指数代表)的波动性,其结果是,A股的年化波动率为29.7%,而大部分大宗商品也在30%左右或者略高,两者大致相当。更有少部分产品如黄金的波动率在17%以下,远低于国内股票市场的水平。
如果比较不同资产,更为客观的指标是经风险调整收益。以夏普比率为例,最近10年的数据似乎更有利于大宗商品:大部分商品的夏普比率都高于上证指数,而部分商品,如原油0.42、铜0.59、金0.82、银0.68,更远高于上证指数近10年平均0.22的水平。
如此看来,无论从抗通胀的角度,还是其自身所表现出的风险收益特征,大宗商品即使作为单一的投资标的,也无疑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一类资产,而持有大宗商品基金等与商品高度相关的资产,自然也是配置资产时不应忽视的选择。
低相关性分散风险
大宗商品作为投资标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各商品之间,以及商品与股票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尤其对于中国投资者,大宗商品全球定价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国内股票市场的相关性更低。
从过去10年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大宗商品与上证指数月度收益率的相关性最高的是锌,但相关系数仅为0.46,从统计学上讲属于弱相关;其余大部分商品与上证指数的相关性均在0.15-0.35之间;而部分商品,如天然气和糖的相关系数几乎为零,这意味着,这两类商品的价格走势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基本不存在线性关系。
既然大宗商品具备高收益特征,同时又与中国股票市场呈低相关性,则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如果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部分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资产,就可以在不降低原有收益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散风险,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经风险调整收益,获得金融学中所谓“免费的午餐”。
举个例子,假设投资者从2001年7月起,在其组合中配置30%的大宗商品类资产(假定各类商品平均配置),其余70%配置于A股(以上证综合指数代替)。10年后,该组合年化平均收益接近10%,年化波动率为23%;相比之下,上证指数年化收益率仅6.6%,波动率却接近30%。
可见如果在过去10年内,将资产组合中部分资金配置于大宗商品类资产,非但收益有所上升,风险也大幅减小。该组合在近5年也有不错的表现,其收益与上证指数相当,年化平均收益超过16%,但是波动率相比上证指数大幅下降(由36%下降到28%)。因此,在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类资产,可以有效改善原有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三大路径巧选择
目前国内投资者投资大宗商品相关资产,大致有三种方式:直接投资商品现货和期货,购买与大宗商品相关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及购买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基金产品。这三种投资路径之中,前两种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投资知识,而且需占用大规模资产才能建立起适当的组合,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因此,对于小额投资者,若涉足大宗商品相关投资,通常可以购买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基金。
国内已经出现的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基金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以直接投资为主,目前全部为QDII基金,并以基金中的基金(FOF)的形式存在,主要投资于跟踪商品指数的ETF,或跟踪标的为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开放式基金。另一类以间接投资为主,一般投资于资源类相关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资源矿产,如拥有石油、煤炭、铁矿石矿藏的上市公司。这两类基金均具有以上所分析的投资属性,但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基金显得更加纯粹。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可投资的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则会产生配置需求,以在不降低收益期望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投资风险。此时,适当投资大宗商品相关的共同基金,不仅可以更显著地改进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并且在通胀高企的时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资产与通胀的对冲,应当是更恰当的选择。
大宗商品具备抗通胀能力,同时又拥有较高风险调整收益,使其本身具有较强投资吸引力;另外,它与股票相关性很低。将部分资金配置于商品资产,可以有效改善组合风险收益特征,在资产配置层面上有着重要意义。
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对投资者而言,大宗商品近年所表现出的高收益特征,以及良好的抗通胀属性,已然成为资金进入该市场的主要动力。近10年以来,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年化平均收益明显好于国内股票市场。其中,石油和天然气、铜、金、银等的价格年化收益均在20%左右,即使涨幅较低的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和大豆也有15%以上,而上证指数同期仅为6.6%。
风险方面,金融界通常将大宗商品视为较股票风险更高的一类资产。但近10年,至少与国内股票市场相比,此特性似乎并不显著。若以月度收益数据为基础分析主要商品和A股(以上证指数代表)的波动性,其结果是,A股的年化波动率为29.7%,而大部分大宗商品也在30%左右或者略高,两者大致相当。更有少部分产品如黄金的波动率在17%以下,远低于国内股票市场的水平。
如果比较不同资产,更为客观的指标是经风险调整收益。以夏普比率为例,最近10年的数据似乎更有利于大宗商品:大部分商品的夏普比率都高于上证指数,而部分商品,如原油0.42、铜0.59、金0.82、银0.68,更远高于上证指数近10年平均0.22的水平。
如此看来,无论从抗通胀的角度,还是其自身所表现出的风险收益特征,大宗商品即使作为单一的投资标的,也无疑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一类资产,而持有大宗商品基金等与商品高度相关的资产,自然也是配置资产时不应忽视的选择。
低相关性分散风险
大宗商品作为投资标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各商品之间,以及商品与股票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尤其对于中国投资者,大宗商品全球定价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国内股票市场的相关性更低。
从过去10年的统计结果来看,主要大宗商品与上证指数月度收益率的相关性最高的是锌,但相关系数仅为0.46,从统计学上讲属于弱相关;其余大部分商品与上证指数的相关性均在0.15-0.35之间;而部分商品,如天然气和糖的相关系数几乎为零,这意味着,这两类商品的价格走势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基本不存在线性关系。
既然大宗商品具备高收益特征,同时又与中国股票市场呈低相关性,则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如果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部分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资产,就可以在不降低原有收益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散风险,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经风险调整收益,获得金融学中所谓“免费的午餐”。
举个例子,假设投资者从2001年7月起,在其组合中配置30%的大宗商品类资产(假定各类商品平均配置),其余70%配置于A股(以上证综合指数代替)。10年后,该组合年化平均收益接近10%,年化波动率为23%;相比之下,上证指数年化收益率仅6.6%,波动率却接近30%。
可见如果在过去10年内,将资产组合中部分资金配置于大宗商品类资产,非但收益有所上升,风险也大幅减小。该组合在近5年也有不错的表现,其收益与上证指数相当,年化平均收益超过16%,但是波动率相比上证指数大幅下降(由36%下降到28%)。因此,在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类资产,可以有效改善原有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三大路径巧选择
目前国内投资者投资大宗商品相关资产,大致有三种方式:直接投资商品现货和期货,购买与大宗商品相关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及购买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基金产品。这三种投资路径之中,前两种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投资知识,而且需占用大规模资产才能建立起适当的组合,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因此,对于小额投资者,若涉足大宗商品相关投资,通常可以购买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基金。
国内已经出现的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基金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以直接投资为主,目前全部为QDII基金,并以基金中的基金(FOF)的形式存在,主要投资于跟踪商品指数的ETF,或跟踪标的为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开放式基金。另一类以间接投资为主,一般投资于资源类相关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资源矿产,如拥有石油、煤炭、铁矿石矿藏的上市公司。这两类基金均具有以上所分析的投资属性,但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基金显得更加纯粹。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可投资的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则会产生配置需求,以在不降低收益期望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投资风险。此时,适当投资大宗商品相关的共同基金,不仅可以更显著地改进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并且在通胀高企的时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资产与通胀的对冲,应当是更恰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