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医学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医学院学生对于儿科医学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医学生更加热爱钻研儿科医学,并且培养自身主动学习的习惯,寻找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将参与式教学融入进儿科医学的教学中,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因此,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儿科医学的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诸多的优势,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儿科医学 应用探索
儿科医学所研究的内容较广泛,涉及到小儿遗传的背景、小儿从其受精开始一直到青少年时期的发育和成长的阶段,同时可以推动小儿形成成人所具备的一系列潜能的学科。儿科医学具有众多的教学目标,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医学生通过学习对儿科学中的诸多疾病、常见疾病的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等深入的掌握,从而为将来投身于儿科医疗事业工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含量。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灵活的应用到课本中所学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所以,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医学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在儿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参与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地位,教师通过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学习的氛围,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每次讲座之前要以教学大纲作为依据,向实习同学告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将提前做好的课件给学生预习,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有所认知。给学生适当的布置课前任务,所布置任务内容要同将学习的内容相联系。例如,学习肺炎的一系列知识,涉及到发病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到病房进行访问肺炎患者,通过切实的调查经历深入的了解有关于肺炎的内容。同时教师以疾病的特点作为重要的依据,对学生由浅入深的提问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掌握住教学大纲所涉及的问题。
(二)实施方式多样化
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钻研的热情,并在一种轻松和互动交流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授有关于肺炎的课程中,先对学生播放肺炎疾病的幻灯片,让学生总结临床表现等内容。同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肺炎的知识。例如,以表演的形式,将两位学生分角色饰演医生和肺炎患者,饰演患者的学生通过将自己的症状告知医生,并且提出问题,饰演医生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演绎角色双方学生都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肺炎疾病的有关内容,加深学习的印象。如果在学生对于疾病具有不正确的理解或者不够完善的言论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出,并在结束以后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要大胆的提出各种见解或者意见,加强同教师之间的联系,推动师生之间形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做好课后总结
在参与式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好总结。即对于所研究的课程内容实施检查,帮助其了解到学生具体的知识掌握程度。例如,要想检验学生是否能扎实的掌握住知识内容,可以出试卷以答题的方式进行检验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面对频繁的考试会带来紧张的心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可以向学生解释为测验教学效果,缓解压力。如果测试的结果能够保障学生可以良好地接受医学知识,并且达到理解深刻的目的,就可以保持教学方案,并不断的展开新形式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向前发展。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之处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并统一分析解释,推动学生形成分享学习的习惯。
二、参与式教学在儿科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当下在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医学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医学生的課程也在得到压缩。因此,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住大量的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索出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据有效的数据显示,对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后具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儿科医学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行动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角色的互换能够深刻的解读患者的内心感受,使其增强相互理解的能力。采用参与式教学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和注重讲授的问题,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断的提出新问题,发散思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并且加强知识含量的储备,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儿科医学教学工作中,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充分的发挥学生为主导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像是朋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儿科医学的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诸多的优势,为将来学生的临床实践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广泛的采用。
参考文献
[1]罗艳,王信,曹云涛.参与式教学在儿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18).
[2]陈虹,李萍,占小春,曹军华.参与式教学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13).
[3]庄楠.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
[4]张季红,刘玉,常忠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07).
[5]李敏,张涛.浅析循证医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09).
[6]王伟,罗向阳.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05).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儿科医学 应用探索
儿科医学所研究的内容较广泛,涉及到小儿遗传的背景、小儿从其受精开始一直到青少年时期的发育和成长的阶段,同时可以推动小儿形成成人所具备的一系列潜能的学科。儿科医学具有众多的教学目标,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医学生通过学习对儿科学中的诸多疾病、常见疾病的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等深入的掌握,从而为将来投身于儿科医疗事业工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含量。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灵活的应用到课本中所学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所以,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医学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在儿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参与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地位,教师通过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学习的氛围,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每次讲座之前要以教学大纲作为依据,向实习同学告知将要学习的内容,将提前做好的课件给学生预习,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有所认知。给学生适当的布置课前任务,所布置任务内容要同将学习的内容相联系。例如,学习肺炎的一系列知识,涉及到发病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到病房进行访问肺炎患者,通过切实的调查经历深入的了解有关于肺炎的内容。同时教师以疾病的特点作为重要的依据,对学生由浅入深的提问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掌握住教学大纲所涉及的问题。
(二)实施方式多样化
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钻研的热情,并在一种轻松和互动交流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授有关于肺炎的课程中,先对学生播放肺炎疾病的幻灯片,让学生总结临床表现等内容。同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肺炎的知识。例如,以表演的形式,将两位学生分角色饰演医生和肺炎患者,饰演患者的学生通过将自己的症状告知医生,并且提出问题,饰演医生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演绎角色双方学生都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肺炎疾病的有关内容,加深学习的印象。如果在学生对于疾病具有不正确的理解或者不够完善的言论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出,并在结束以后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要大胆的提出各种见解或者意见,加强同教师之间的联系,推动师生之间形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做好课后总结
在参与式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好总结。即对于所研究的课程内容实施检查,帮助其了解到学生具体的知识掌握程度。例如,要想检验学生是否能扎实的掌握住知识内容,可以出试卷以答题的方式进行检验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面对频繁的考试会带来紧张的心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可以向学生解释为测验教学效果,缓解压力。如果测试的结果能够保障学生可以良好地接受医学知识,并且达到理解深刻的目的,就可以保持教学方案,并不断的展开新形式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向前发展。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之处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并统一分析解释,推动学生形成分享学习的习惯。
二、参与式教学在儿科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当下在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医学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医学生的課程也在得到压缩。因此,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住大量的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索出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据有效的数据显示,对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后具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儿科医学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行动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角色的互换能够深刻的解读患者的内心感受,使其增强相互理解的能力。采用参与式教学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和注重讲授的问题,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断的提出新问题,发散思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并且加强知识含量的储备,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儿科医学教学工作中,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充分的发挥学生为主导的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像是朋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儿科医学的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诸多的优势,为将来学生的临床实践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广泛的采用。
参考文献
[1]罗艳,王信,曹云涛.参与式教学在儿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18).
[2]陈虹,李萍,占小春,曹军华.参与式教学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13).
[3]庄楠.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
[4]张季红,刘玉,常忠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07).
[5]李敏,张涛.浅析循证医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09).
[6]王伟,罗向阳.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