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讲座好读书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an905254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去南昌市图书馆借书。走上数级台阶,见雕梁画栋的屋檐下有一个“豫章讲坛”的广告牌。细观之,我眼睛一亮,上面有“阅读,童年最耀眼的记忆”的讲座预告,主讲嘉宾是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
  “阅读,童年最耀眼的记忆”像敲响的钟声,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自童年时期就爱上了阅读,那时,我读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读得入迷,欲罢不能;看经典名著看得入神,爱不释手。爱读书的习惯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丢失,而是贯穿于我人生的每个阶段,如今,已至耄耋之年,我依旧初心不变。
  我对彭学军的大名早有耳闻,只是儿童书籍看得不多,对儿童文学了解甚少,心想:何不借此机会,听她的讲座,读儿童书籍,领略她的风采,打开儿童文学的大门?于是,我买来彭学军的主要著作,专门花了十天时间关门研读。
  彭学军的作品里,唯美的文字有着淡淡的忧伤。在她的笔下,那一个个儿童都经历秘密、友情和死亡的特殊长大过程。例如《今天要写的作业》中的诗施,同桌“冬瓜”之死“让她的心彻底伤透了,因此彼此许下了一个百年之后的约定”;《森林里的小火车》中的加加,知道亲姐姐鹂儿倒在小火车的轮子下后,郑重地保证:“妈,我也会记得鹂儿姐姐,老了都不会忘记。”彭学军以高超的叙事技巧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特殊的过程。这种技巧包括现实场景与虚幻想象、都市背景与乡村环境、儿童视觉和成人视觉相结合,让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
  彭学军的作品不只是讲故事,还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儿童形象,其中有善良懂事、乐于助人的男孩汤木,有调皮捣蛋、喜欢挑事的男孩“大蒜头”,有率真可爱、渴望温暖家庭的女孩小二,有为了妹妹甘愿付出一切的善良少女阿桃……这些儿童都是普通的学生,他们都有着美好善良的天性,有着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使人读后备受鼓舞。
  7月27日,市图书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其中以儿童居多,也有成年人和老年人。我提前带着写好的读书心得和精心准备的两个问题来到厅内,坐在第一排。上午9点30分,彭学军走上讲坛。那是一个身材修长、举止优雅的中年女性。她出于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小朋友的亲近,没有坐在讲坛的椅子上,而是站着完成了全部演讲。整场演讲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富有感染力。
  演讲最后阶段是听众提问,我马上举手,引起了彭学军的注意,她指着我座位的方向说:“请这位老同志提问。”
  我接过话筒,站起来谈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又把精心准备的两个问题念了一遍。
  彭学军说:“这位老同志提了两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然后作了详尽的解答。
  听完这场讲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结合讲座读书的好处:一是见到了作者本人,從她讲课时的一举一动能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写作风格;二是为了见作者并提出有水平的问题,必然要有所准备,产生读书动力;三是通过作者的讲解,有助于读懂和消化其写的书,掌握书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经常去书城或图书馆听一些与书籍介绍相关的讲座。有时候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想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它、吃透它,我也会留意有没有相关的讲座,然后特意前去听取,并认真准备问题,寻找机会与作者交流探讨。
  通常来说,读书大致可区分为兴趣性读书和实用性读书两种。兴趣性读书有随心所欲的特点:冲一杯香茗,摊开心仪的书卷,用心品读。不知不觉中,徜徉于字里行间,沉浸在书香中,抛开了世事的烦琐与纷争,驱散了身心的疲惫与烦恼,这是何等的幸福!但是,当今世界信息浩如烟海,知识日新月异,书籍堆积成山。老年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总是凭兴趣读书,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不得不以实用性读书为主,而结合讲座来读书就是实用性读书的一种方式。
  在众多的读书方法中,结合讲座读书不失为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各位文友不妨一试。
其他文献
1950年,我跟随首批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的步伐,来到朝鲜,负责后勤保障工作。1952年10月14日,朝鲜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战斗开始没多久,上级决定要我参加向祖国人民汇报团,我心想回去了,就不一定还有机会上战场,因此,我向中转站的同志说:“让我再为前沿阵地出点力吧。”中转站的同志说:“阵地上的水比较紧缺,你就负责送水和苹果到X阵地去吧。”  第一次送水和苹果的途中,我正好碰上护线员小郭同志
期刊
家住江西省乐安县湖溪乡东堆村的郝美莲是笔者的同乡,她出生于1928年,今年93岁。笔者近期趁回老家之便采访了她。她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生活可自理,而且思维清晰、说话吐字清楚,听力亦佳,只是视力稍微差些。前不久,她不慎摔伤,造成股骨颈骨折,现已基本痊愈。我和她做过多年邻居,对她的情况很熟悉,觉得她的养生法很有借鉴意义。  ★心态乐观★  早年,郝美莲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她家里人多,全家主要经
期刊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有句名言:“人不可以无年(寿年短)。”此言出自他为文徵明写的《文先生传》。明代江南公认的四大才子是: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前三人诗、字、画各有所长,可惜年岁不如文徵明长。徐祯卿、祝允明、唐寅的寿命分别是32岁、66岁、53岁,而文徵明活到89岁高龄,成就最高。一般来说,活的时间长一些,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多一些,造就也会大一些,因此王世贞发出了如上感叹。  这并不否认自
期刊
老屋是故乡的标志。如今故乡发生巨变,老屋已成了回忆。  记忆中的老屋,是一栋低矮、简陋的平房:四列三间,泥巴瓦,土砖墙。屋后有一片竹林,还有一棵百年老樟树,四季树影婆娑。那年夏季的一天下午,天昏地暗,紧接着下起了暴风雨。老屋被风吹得晃动不已。突然,西面的半堵墙坍塌了,年逾花甲的祖母也被瓦片砸伤……此后,新建一栋房屋成了全家人的梦想。  没过多久,父亲买来两头小猪崽,用家里的谷糠潲水和地里的蔬菜、池
期刊
潘天寿,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是现代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在画坛拥有很大的名气。值得一提的是,潘天寿取得的成功,离不开绘画大师吴昌硕的悉心教导和提携。  1923年,经朋友介绍,26岁的潘天寿辞别家乡,来到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担任绘画老师。当年夏天,他开始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也就在那个时
期刊
金秋,油茶籽捡收的季节,我又回了趟当年下放的石溪村。山丘上栽满了油茶树,一株株枝繁叶茂,粒粒油茶籽挂满了枝头,好一个丰收的年景!我兴奋地走进这片油茶林,看着满山的油茶树,闻着阵阵茶油的清香,不禁又想起了当年跟房东文元婶学捡油茶籽的趣事。  记得那年我是头一次捡茶籽,根本不懂怎么去捡,文元婶知道我的心思后,递给我一个竹篮子,然后从油茶树下捡起几粒茶籽,教我辨认什么样的是新茶籽,什么样的是陈年的黄壳子
期刊
我今年82岁,身体健康无大病,亲朋好友见我虽然头发斑白、牙齿有缺损,但背不驼、腰不弯、走路轻快,都说我不像耄耋之年的人。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保健的方法,我不好意思地写了一首顺口溜,供大家一笑。  老夫今年八十二,生活自理身体好。  养生方法怎么谈,且让我来表一表。  鸡鸭鱼肉变换吃,荤素搭配均匀好。  杂粮面条禽蛋奶,蔬菜豆腐不能少。  时鲜水果适当吃,蜂蜜木耳大红棗。  家常菜肴宜清淡,细嚼慢咽
期刊
在我的家乡——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有一个人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个人就是“劉司令”。“刘司令”原名刘荣华,从小参加革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屡立战功,一生身经百战,曾11次负伤,其中8次重伤。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弃工从戎英勇战斗  1905年,刘荣华出生在湘东区下埠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他
期刊
十月赏香山  ○巩怀书  十月的香山  从风雨里走过  山上,枫林红红火火  山下,菊园金菊朵朵  一览山上山下  天造地设的杰作  是巨幅五星红旗  红枫,为共和国的旗帜  打上了浓重底色  黄菊,簇拥成金星五颗  熠熠光芒四射  多神奇的景色大气磅礴  看香山想起来许多  红旗,是先烈为了人民  流淌的热血  护佑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金星,验证的真理颠扑不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期刊
在外地工作的游子,对老家有一种思念之情。古语说:父母健在,是老家;父母仙逝,是老宅。我家老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300年。我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离开老宅的,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而老宅往事在我脑海中却越发清晰。  老宅厅堂设立的祖宗牌位,教会了我做人要明事、明礼、明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家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十二代了,家教和家规非常严格。祖辈和父辈要求后代要敬祖祭祖,按家族规矩,每年的清明、冬至,每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