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理性到儒家文明——卢毓骏和他的理论建构与延续

来源 :建筑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aob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1970年代,我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卢毓骏以结构理性主义为主要理论工具,融合西方现代建筑主流思潮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统儒家文明,结合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设计理论研究及建筑创作进行了完整的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建构.本研究将基于民国以来现代建筑运动向我国传播发展和二战后世界与中国历史格局背景,对卢毓骏的理论建构路径与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探寻其基于现代建筑内核与中国建筑传统二元矛盾冲突、融合的思想要素.研究将有助于完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多元探索的丰富图景,呈现中国建筑现代性早期发展中的结构理性主义基因,补充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发展叙事.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如何设计模版与调控配比这两个角度,梳理了自法兰克林街25号公寓建成至今的时间段内,混凝土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更替与性能变化.以此为基础,全面汇总并介绍了建筑师在不
本文从风土建筑与早期现代运动的关系入手,以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重要成员穆特修斯的理论为切口,考察了“客观性”中风土建筑的英国来源.随后,追溯了这一出色概念在早期现代运动
本文首先结合历史过程的各种细节,论述朱皆平对帕特里克?盖德斯的社会理论等的详细研习、转译和转述,进而讨论在盖德斯理论基础上朱皆平规划思想与方法的三个方面;最后概述作
本文通过回顾新粗野主义伦理美学内涵和低层高密度住宅的设计发展历程,审视建筑师尼弗?布朗的住宅设计核心思想及其代表作“三部曲”,重点分析了亚历山大路住区的空间结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