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写作中的几禾中变形处理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作中,通感主要是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把全然不同的事物形象化合到一起,触类旁通。通感是作家把自己捕获的形象作变形处理的一种审美活动。概括来说,通感手法在文章中可作如下几类变形处理:
  
  一、变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
  
  这是一种“以形喻声”的写法。鲁彦在散文《听潮》中这样描绘海睡时的情景:“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问的展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地、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作者把属于听觉形象的声音转移为视觉形象的月光、晨雾,又喻为嗅觉形象的芳醇,以及富于动态美的拂过琴弦的微风、飘零水上的落花。通感的连续妙用,使情景的抒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和神奇,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嗅其味的艺术境界,大大增添了散文意境美的感人力量。
  
  二、变视觉或嗅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这是“以虚写实”的写法。朱自清先生散文《荷塘月色》是这样描绘荷塘月色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凡阿铃上奏着的名曲。”这是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光与阴影的分布本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化静为动,将读者带人一种幻境,光与影的黑白块,仿佛变成了活泼、跳动的音符,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次,提起凡阿玲,很容易联想起《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朱自清在写荷香时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跳跃。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和“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一起,加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
  作者正是运用通感手法,把嗅觉或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摹拟了“香”和“声”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
  
  三、变意觉形象为视觉形象
  
  大凡意觉的东西,多为抽象,虚幻的;化为视觉形象,就具体可感了。比如“愁”,作为一种只能会意的情绪,不可目睹。但古文许多写“愁”的名句都打破了这种戒律。杜甫云“忧端齐终南”,赵瑕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均用“山”状“愁”,变意觉为视觉(兼及触觉)。其实,这种通感方法,就是为抽象的意念寻找具体的形象。朱自清说:“写散文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散文家以形象使一切抽象的变成具体。”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这同样是化意觉形象(悲凉)为视觉形象(浓黑)的事例。
  
  四、变视觉形象为味觉或触觉形象
  
  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中有这样的句子:“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酽”本是指液汁浓厚味,这里诗人把浓绿的海水写成是淳厚味美的果液。这一“酽”字,既是对自然风光的渲染,又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使情与境相融合,形成一种富有诗情的意境,更能感染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视觉通于味觉的成功。在《绿》中作者是这样描写“绿”的:“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作者于视觉的绿,竟然都有了油腻、软滑的质感,这是视觉通于触觉的妙用。
  通感的类别颇多。如“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朱自清《威尼斯》),“母亲不由地向后挪动一步,身上立时起了一层寒冷的鸡皮疙瘩,似乎在神经质地颤抖”(冯德英《苦菜花》),这是变视觉形象为嗅觉形象。“窗外雪花满天飞舞,屋内炉火香冬冬……”(李梦飞《冬弦》),作用于嗅觉的“香”会发出“冬冬”的响声,这是变嗅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等等。
  就创造而言,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作家用整个身心以及全部感官系统去体验生活的结晶。故就鉴赏而言,这样的作品(以及文中的形象)只有在你的各种审美感官同时起作用时,才能领略其深浑的艺术美感。歌德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整体。”通感正是调动读者众多的(而不是单一的)感觉器官的一种“刺激物”,正是“向人这个整体说话”的一种能动的艺术手段,它的功能在于沟通人的各部分感官乃至思维、意志和情感,使文章之美在高层次上呈多元性。
  上文提到的为了表现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朱自清先生把微风送来的“缕缕荷香”,比作远处高楼传来的“渺茫的歌声”,就是既诉诸人们的嗅觉(香),又触及人们的听觉(歌声),这其中就有个感觉的挪移过程:文句启示人们由时断时续、清香扑鼻的淡淡荷香联想到时起时伏、清新悦耳的远处高楼上的歌声,彼此在感觉效果上存在联想的某些形似之点。这样,人们对荷香就不仅是可以嗅觉到,而且还可以听觉到了。如此,荷香给人的感觉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了。朱自清的“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刘白羽的“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绿茸茸的草阪,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都同样暗含通感作用,呈多元之美。这就是文章之通感美的多元性。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检验职业院校的教学成果。把专业课程体系很好地和专业技能竞赛衔接,建设以专业标准和技能竞赛为内容的课程体系,实现技能竞赛“覆盖所有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教师、覆盖所有学生”,这是职业院校致力要达到的良好局面。本文以云南技师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介绍了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尝试,将竞赛
摘 要: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对具备中药技能的中医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顺应社会需求,培养优秀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本文以被列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主要课程之一的方剂学课程教学为例,提出对中药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采用模块教学法,将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的比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达到既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杨杰,淮北煤矿的一名绞车司机,全国煤炭系统青年技术能手。通过自学,他成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他发明的“数字化需求动态检修法”,填补了煤炭行业提升设备相关检修方法的空白。  他是怎样成为“机电大王”的呢?告别家乡  1984年,杨杰的家门口,父母关上门,陪着杨杰背着行囊,去路边乘车。几个邻居围在树下乘凉,看到了杨杰一家人走过来,街坊邻居和他父母打招呼:“老杨,这是去
关键词:技能大师 产业园 技艺传承 产教融合一、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  1.破解校企合作的僵局  现阶段,很多技工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合作层次较浅,主要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协议,共建实训基地。这种校企合作的重点是学校对企业资源的再利用,企业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深度合作,如企业未参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开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层面的合作,未能真
千百年来,古诗对于滋养生命,陶冶灵魂,弘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古诗本身的形式体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有着明显区别,使学生在与之进行“对话”沟通时困难重重,教师也难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很多教师往往通过琐碎分析,机械翻译的方法,把原本散发着浓郁的古文化气息的古诗解析为一堆枯燥乏味的语言垃圾,阻碍了学生对古诗本身特殊表达方式以及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传递的美感的亲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特邀广东惠州技师学院教师丘建雄、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教师聂永增和刘建参与了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视频录播采访。三位教师代表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剖析当今大国工匠的教育培养与改革,同时更好地为我国未来源源不断地输出更多高品质的大国工匠,让“工匠精神”化及豚鱼。丘建雄(左)、聂永增(中)、刘建(右)  以产业定专业,以岗位定课程  广东惠州技师学院教师 丘建雄  起初看到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初中版第3册是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有效地将研究式教与学的方法融入教材体系,在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大量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养成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加突出学生
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西部地区技工院校的一枝独秀,摘得一枚金牌、一个优胜奖。一年后的2016年11月,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秘书处又传来消息,本届世界技能大赛3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落户学校,学校3个项目的6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其中美发项目2人、汽车技术项目1人、管道与制暖项目3人。  “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我校办学成效的肯定,也是我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实践,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培训实效,切实提升学员的技能水平。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 工学一体 岗位技能提升  一、研究和学习政策  2019年3月8日,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办〔2019〕17号),明确提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是技师学院服务当地经
走企业,进车间,常挂在他嘴边的是:有需要,打电话;下乡镇,访农户,走时不忘说:有困难,来找我……不论是农民工,还是企业家,凡是与钟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李华星局长打过交道的,说起他都会感慨:他是我们的贴心人、知心人和放心人。  情,是驱散雾霾的艳阳  2008年,金融风暴导致农民工返乡潮如海啸般席卷全国,钟祥市就有8000多农民工非正常返乡。  丢了饭碗的农民工着急,身为就业局长的李华星更是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