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放置时间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T、APTT、TT及Fib的检测被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口服抗凝药的治疗监测及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等.血凝检测具有其特殊性,即不是分析某种特定的物质,而是对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时间的测定,因此其影响因素也就更为复杂,包括标本的采集、运输、离心、保存及检测方法等。

其他文献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历史上曾经夺去过数以万计的生命.伴随着减毒牛分枝杆菌疫苗的诞生,以及一系列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的发现与应用,科学家曾乐观地认为结核病会被人类消灭.然而,2008年全球仍有940万例新增结核患者,全世界每年有17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90%以上的患者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同时,结核病也是引起HIV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估计2008年全世界200万HIV阳
期刊
目的 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确证试验检测肝病患者血清抗HCV,进一步确认HCV感染.方法 对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步研制重组免疫印迹法检测抗HCV试剂(简称CWT)与CHIRON RIBA HCV 3.0 Strip Immunoblot Assay进行比较,采用477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350份、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7份、对照组采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份、戊
为繁荣我国检验医学事业,促进检验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依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实施杂志会员制度的相关规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继续实行VIP读者会员制。一、会员权利1.免费获得2011年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免费获赠由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与美国临床化学杂志(Clinical Chemistry)合作出版的《海外检验医学》杂志,每年4期。
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多集中在染色体介导的靶位耐药和膜耐药,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报道较罕见.目前,已报道的有3种,分别由qnr基因、氨基糖苷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ac(6′)-Ib-cr和qepA基因介导.对于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我们已做了相关的前期研究工作[1].质粒介导的qepA基因已被认为是新的影响喹诺酮类耐药的分子机制[2],可通过外排泵机制介导细菌对亲水性喹诺酮
期刊
分子诊断技术以其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高科技手段之一。为扩大交流,搭建起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畅通的桥梁,探讨逐步建立完善的分子诊断技术质量控制体系,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由重庆医科大学、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
呼吸道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滞后使临床医生不得不求助于广谱抗感染药物的经验性治疗,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明确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谨慎选择窄谱抗菌药物才是科学的应对之道.微生物学家和临床医生密切配合,善用痰涂片等传统微生物学方法;临床应用新的床旁病原学诊断技术(point-of-care test,POCT);采用高通量、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分子诊断新技术,将使呼吸道感染的目标
为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微生物鉴定需要,在不断提高微生物鉴定仪器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同时,微生物学家也试图寻找新的分离鉴定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虽然这种探求从未停止,但目前在世界各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传统的鉴定方法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基于表型特征进行微生物鉴定的传统鉴定方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鉴定结果,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虽然基于特定基因序列(如16SrRNA)的分子生物学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高峰论坛”拟定于2012年4月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从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研究及应用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
目的 评价REP-PCR基因分型技术在临床光滑假丝酵母菌株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0年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深圳人民医院3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采用MLST法扩增光滑假丝酵母菌的6个管家基因内片段,扩增片段测序后与数据库数据比对得出等位基因谱,从而得到相应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采用REP-PCR法设计Ca21、Ca2
抗生素的发现使许多曾被认为是致命性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治愈,但相伴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使人类在抗细菌感染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临床抗大肠埃希菌的一线首选药物,但由于其毒性较大,在儿科的临床使用中受到限制,这是否可以降低儿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呢?本研究对儿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52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了回顾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