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总结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文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IT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炼总结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2014年科研项目,编号:Y2014RJ40。
【中图分类号】G642.0;TB?鄄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34-01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同样高校的创业教育也从精英少数教育转向了大众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即可创业,人人即可成为老板已不是梦想。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探讨出适合本学院特点的“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二级学院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发展必然
创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对大学生所接受的创业教育有所要求,还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专业技能为基础。只有这样,创业之路才能走得更为平稳长远。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有效工具,其融入高校专业教育是大势所趋。[1] 这就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满足于学生在该领域的基本从业需求。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生存和发展,还要学以致用并推陈出新,为社会提供技术产品,同时带动专业人员就业。反之,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必将深入推动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朝着市场需求方向发展。
二、“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具体举措
重庆文理学院错位发展,成功转型“应用型”大学,提出以“就业为本,创业至上”的创业工作理念,并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三大课堂训练、分阶段能力素质训练等方面着手走出自己的创业人才培养之路。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前提
1.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课程置换,改革教学内容。当前,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企业也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其主要原因是供求矛盾突出,人职匹配和对接度比较差。为了解决大学课程严重脱节和滞后的问题,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无缝对接。将企业需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技能,通过互派教师和工程师实施教学,同时将学校的专业课程与企业课程一一置换。
2.实施理论学习+项目驱动,改革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经验等原因,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实施以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必以项目驱动为基础。除基础理论仍在课堂和教室进行外,其它上机实训,全部采用“导师制+项目制”的形式完成,以此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缩短与企业的需求差距。
3.取消试卷考试,采用作品或商业项目,改革考核方法。考试是指挥棒,是行动指南,有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创业能力和实作技能,将以往以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实作案例或商业项目替换的形式进行,以推动学生朝着社会实际需求方向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二)利用好三大课堂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重点
这里所谓的三大课堂分别是指以课堂45分钟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以课后训练为辅的第二课堂,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的第三课堂。一二三课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进行。第一课堂是理论学习和示范指引,是二三课堂的基础;第二课堂是进一步验证和强化第一课堂的内容,是对第一课堂的辐射和辅助;第三课堂是项目实践,是对第一二课堂的综合应用。利用好三大课堂,以导师制为前提,加强对导师与学生的双向奖励和考核是成功实施的关键。
(三)实施分阶段能力素质训练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的关键
1.大一实施“启蒙导航”教育,培养专业认同感。为建立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创业意识,必须从大一开始实施启蒙导航。一是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名专业导师,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逐步形成专业认同和归属感,让学生认知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职场和创业环境的相关能力要求,明确专业学习和发展方向,从而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二是邀请各专业对口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和技术总监,以及公司总裁为学生做行业引导和岗位需求分析,帮助他们建立专业的认同感和建立行业认知,便于学生及时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确定发展目标。
2.大二实施项目俱乐部制,培养学生项目工程能力。为进一步加强二年级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技术能力,特别是项目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专业可联合企业整合资源成立项目俱乐部群。俱乐部指导老师和将要进入的学生均实行双向选择。俱乐部主要开展自主學习和包括专业技术前沿、专业认证、项目开发和商业项目在内的研修训练与强化项目实践能力。
3.大三启动SOVO工程中心,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经营技能。SOVO是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的简称,中文名称是大学生创业中心。重庆文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于2009年成立该中心,从全院(系)学生,特别是从项目俱乐部成员中遴选出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吃苦耐劳,专业基础扎实、项目实践能力强且管理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入SOVO中心,开始虚拟创业和模拟经营,以熟悉流程和体验创业过程,从而为真正走入市场和社会奠定基础。
4.推荐大四优秀学生到微型企业孵化园,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2009年重庆文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入驻微型企业50余家,带动300余人就业和创业,实现企业税收6万余元。通过在SOVO中心一年的学习和试运行,基本掌握了创业相关实务和技能,从而为入驻微型创业园开始真正的营业和接受市场的挑战奠定基础。经过6年的运行,学院分阶段能力训练和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模式,成功孵化出信息技术企业数十家。从项目俱乐部和SOVO中心走出来的大学生,即便没有创业,在各大型企业都担任了重要岗位和要职,说明这一模式和路径是行之效的。
创业不应该只理解为开公司营业,而应该广义的理解为创人生之业和人生发展之业。融入以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和培养模式,将会推动出更多有实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48-49
[2]重庆文理学院:创业教育促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19期
[3]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4]余继军. 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模式探讨——以重庆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2014年科研项目,编号:Y2014RJ40。
【中图分类号】G642.0;TB?鄄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034-01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同样高校的创业教育也从精英少数教育转向了大众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即可创业,人人即可成为老板已不是梦想。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探讨出适合本学院特点的“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二级学院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发展必然
创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对大学生所接受的创业教育有所要求,还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专业技能为基础。只有这样,创业之路才能走得更为平稳长远。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有效工具,其融入高校专业教育是大势所趋。[1] 这就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满足于学生在该领域的基本从业需求。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生存和发展,还要学以致用并推陈出新,为社会提供技术产品,同时带动专业人员就业。反之,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必将深入推动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朝着市场需求方向发展。
二、“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具体举措
重庆文理学院错位发展,成功转型“应用型”大学,提出以“就业为本,创业至上”的创业工作理念,并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三大课堂训练、分阶段能力素质训练等方面着手走出自己的创业人才培养之路。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前提
1.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课程置换,改革教学内容。当前,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企业也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其主要原因是供求矛盾突出,人职匹配和对接度比较差。为了解决大学课程严重脱节和滞后的问题,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无缝对接。将企业需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技能,通过互派教师和工程师实施教学,同时将学校的专业课程与企业课程一一置换。
2.实施理论学习+项目驱动,改革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经验等原因,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实施以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必以项目驱动为基础。除基础理论仍在课堂和教室进行外,其它上机实训,全部采用“导师制+项目制”的形式完成,以此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缩短与企业的需求差距。
3.取消试卷考试,采用作品或商业项目,改革考核方法。考试是指挥棒,是行动指南,有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创业能力和实作技能,将以往以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实作案例或商业项目替换的形式进行,以推动学生朝着社会实际需求方向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二)利用好三大课堂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重点
这里所谓的三大课堂分别是指以课堂45分钟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以课后训练为辅的第二课堂,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的第三课堂。一二三课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进行。第一课堂是理论学习和示范指引,是二三课堂的基础;第二课堂是进一步验证和强化第一课堂的内容,是对第一课堂的辐射和辅助;第三课堂是项目实践,是对第一二课堂的综合应用。利用好三大课堂,以导师制为前提,加强对导师与学生的双向奖励和考核是成功实施的关键。
(三)实施分阶段能力素质训练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的关键
1.大一实施“启蒙导航”教育,培养专业认同感。为建立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创业意识,必须从大一开始实施启蒙导航。一是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名专业导师,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逐步形成专业认同和归属感,让学生认知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职场和创业环境的相关能力要求,明确专业学习和发展方向,从而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二是邀请各专业对口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和技术总监,以及公司总裁为学生做行业引导和岗位需求分析,帮助他们建立专业的认同感和建立行业认知,便于学生及时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确定发展目标。
2.大二实施项目俱乐部制,培养学生项目工程能力。为进一步加强二年级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技术能力,特别是项目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专业可联合企业整合资源成立项目俱乐部群。俱乐部指导老师和将要进入的学生均实行双向选择。俱乐部主要开展自主學习和包括专业技术前沿、专业认证、项目开发和商业项目在内的研修训练与强化项目实践能力。
3.大三启动SOVO工程中心,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经营技能。SOVO是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的简称,中文名称是大学生创业中心。重庆文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于2009年成立该中心,从全院(系)学生,特别是从项目俱乐部成员中遴选出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吃苦耐劳,专业基础扎实、项目实践能力强且管理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入SOVO中心,开始虚拟创业和模拟经营,以熟悉流程和体验创业过程,从而为真正走入市场和社会奠定基础。
4.推荐大四优秀学生到微型企业孵化园,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2009年重庆文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入驻微型企业50余家,带动300余人就业和创业,实现企业税收6万余元。通过在SOVO中心一年的学习和试运行,基本掌握了创业相关实务和技能,从而为入驻微型创业园开始真正的营业和接受市场的挑战奠定基础。经过6年的运行,学院分阶段能力训练和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模式,成功孵化出信息技术企业数十家。从项目俱乐部和SOVO中心走出来的大学生,即便没有创业,在各大型企业都担任了重要岗位和要职,说明这一模式和路径是行之效的。
创业不应该只理解为开公司营业,而应该广义的理解为创人生之业和人生发展之业。融入以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和培养模式,将会推动出更多有实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48-49
[2]重庆文理学院:创业教育促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19期
[3]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4]余继军. 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模式探讨——以重庆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