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生动的数学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与其他方面的科学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创造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乐于创新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目标和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富有创新机会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提出一些新颖的设疑题,制造认知冲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使他们心中产生疑团,形成悬念,引领学生进入积极的探索学习之中。
  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得以验证,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把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了实际知识技能。
  三、设计开放型的题目,培养创新意识
  开放型的题目由于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探究精神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题目中的开放性因素,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型的题目,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四、发挥主动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让学生参与。任何教的效果都要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为标准,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学生才会产生新奇的喜悦和不易忘怀的情感。只有真正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氛围,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还必须提高学生参与的质量。如果教师课堂上总问些肤浅的问题,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出来,课堂上的你问我答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阶段。因此,教师课堂提问一定要设计得有容量,有价值。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必须给学生质疑留有余地。教师设疑一定要少而精,而且要设在学生不易领会、易于忽略或难以深入的关键处,其余的尽量留给学生去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还要让学生学习得法,能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例题示范,学生模仿,单纯由这种模仿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模仿,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要改革数学教法,优化课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想在教学中营造氛围,激励成功,使学生勇于创新,数学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使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使学生能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法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能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
  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紀的主人,他们关系到中華民族的未来和命运。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从中学教育抓起。
其他文献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禁思考: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活的语文课?语文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只有把语文课作为一个生命体,并且尽力调动起它的生命活力,语文课才会展现它本来的蓬勃生机和璀璨光彩。这就要求教师要意识到并尊重语文的生命力,保护它,而非埋没它,粉碎它。所谓“活”,不仅仅指的是课堂气氛的活跃,也包括激活学生的思维,
期刊
诗人羊令野的小诗《冬夜之公园》,如他用内心之孤独熬制而成的浓粥,细细品味,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甘之如饴。有的只是一种让人不惊不喜、不伤不悲却又能够轻而易举引人共鸣的咸涩,那大概便是孤独的味道。  冬夜的寒鸦,“不知为甚的叫得这般凄紧”?寒鸦突兀地唤归,与诗人的孤独交相辉映,一切源于死寂,一切又归于死寂。诗人在这片死寂的时空中,寻不到归家的路,内心的孤独却在这纯白的雪和冥暗的夜中被无限放大。但诗人唯愿
期刊
在复习必修一《鸿门宴》时,结合练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告知学生要有梳理一词多义的意识,并让学生分析“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在对应语境中的意思。结果发现,每次梳理时,都忽略了一个句子,也就是“殺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里的“如”,一直被淡化处理了,课下注解只是让关注“举”和“胜”都有“尽”的意思。  对于这句话,整体翻译为“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其余字词都比较好理解,而对
期刊
她有无数个梦想,但每个梦想都被嘲笑过。  她叫吴思沅,今年16岁。在她两岁半的时候,被确诊为脑瘫。学说话,她用了3年时间。学会说话后,吴思沅的第一个梦想是会走路。听说一个脑瘫要学会走路,有些人嘲笑她:“你做梦的吧?”但她偏不,她就要学会走路!练习走路,每练一次就是几个小时,一个动作一做就是几百次。但,她最终学会了走路,这个过程,她用了10年。  吴思沅姐姐和我是邻居,有一天,我看到她在自家门口的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写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关于写作教学还写道:“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年级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喜欢在自由的想象中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写作兴趣,鼓励表达比写好一篇作文更为重要。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生活为载体,以想象为媒介,大胆创新,重点指导把句子写具体,写活。
期刊
转眼间,我踏入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有24个年头了。从刚毕业时对教师工作的懵懵懂懂,到品尝教师这份工作的酸甜苦辣,24年的日日夜夜就这样在指间流过。虽然有过疲惫的记忆,委屈的眼泪,被人误解的辛酸,但更多的是,家长和学生给予我的、值得欣慰的笑容和祝福。  还记得刚踏出大学校门时的我,心里满是忐忑,还有些激动。印象最深的第一节课,踏上三尺讲台,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面对一双双满含期望的眼睛,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学习状态的准备阶段。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批文入情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
期刊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就应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从学英语中得到快乐。  一、大胆地说,体会新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羞于说英语,不愿说英语,这是大部分学生的现状。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靠教师施一些小技巧。初始课就非常重要,这是学生第一次的英语学习体验。对
期刊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是以理解文字符号意义为中心的一项思维活动,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而课堂提问就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