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往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学习的心理上有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对英语口语成绩的期望分值、估计分值以及他们的实际分值,发现对于英语口语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估计以及实际的口语水平都比汉族大学生低。
关键词:少数民族;期望值;估计值;差异
作者简介:李爱凌(1973-),女,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云南 昆明 65003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84-02
环境、文化和语言三者交互作用,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非经济活动中心,甚至偏远地区。生活的文化氛围也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显得相对保守。在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纵然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多语言的环境,对英语学习也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这就造成他们虽然能够说至少两种语言(本族语和汉语),但是英语学习还是不理想。对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多或少还是有语言环境(如学校教育),但是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没有设备的辅助,更谈不上英语语言环境。
纵然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不利因素存在。但是,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也有语言优势。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与汉族、其他民族交汇的边境地区,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中。多语言学习的經验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使用联想和对比。并且,少数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他们勤学,乐于接受新事物(陈慧,2006)。
基于以上特点,本论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对自身英语口语学习的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估计、以及实际的英语口语水平三个方面的对比,希望能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是否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有差异。除了将两组大学生进行以上三方面的组间(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以上三值之间)对比外,我们也基于以上三方面,分别对两组大学生的情况进行组内(如汉族的期望值、估计值和实际值之间)对比。
本文通过调查了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东南亚语学院共11个专业的大学生,其中包括回族、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哈尼族、藏族、普米族、壮族、佤族、拉祜族、布依族、满族、蒙古族、景颇族在内的18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期望值、估计值和实际值,希望了解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估计和实际水平之间有何差异,有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云南民族大学2010级11个专业5个班中选修视听说课程的学生为334人,男生为62人,女生为272人。汉族171人,少数民族163人,包括回族、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哈尼族、藏族、普米族、壮族、佤族、拉祜族、布依族、满族、蒙古族、景颇族在内的1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所占比例为49%。其中,彝族、白族和回族所占比例超过36%,见表1。
2.研究工具
本论文采用问卷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问卷采用百分制评分,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1)口语考试期望得分:研究对象期望自己期末口语考试得到的分数。(2)口语考试估计得分:研究对象评估自己期末口语考试会得到的分数。(3)口语考试实际得分:研究对象期末口语考试实际得到的成绩。
3.研究方法
期末考试前一周现场发放问卷,学生各自填写问卷第一、二项内容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发出334份,回收334份,回收率100%。问卷第三项内容考试成绩公布后,由研究者一一对应填写,无缺考者。
4.统计工具
采用SPSS 17.0 进行PP图、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及其意义。
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了独立样本t体检和配对样本t检验。前者用于分析两组间对比的数据,后者用于两组内的数据对比。为了进行以上两种检验,首先采用了PP图检验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确保检验的有效性。
1.态检验
本次调查分析问卷的目的,是试图发现少数民族和汉族两组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期望、对自己水平的估计和实际水平各值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两组对比后,以上三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要检验两组独立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就要分析样本数据。如果两组数据连续且分别呈正态分布,那么可以采用t检验,否则可采用非参数检验。本文采用SPSS 17.0版的PP图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见表2。数据的检验结果P值都小于0.07,说明这组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
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口语期望值、估计值和实际值的平均分均低于汉族学生。而P值的数据显示,口语实际值最具显著性差异。由分数的均值可以看出,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估计以及实际的英语口语水平都比汉族学生低。
少数民族学生的估计值和汉族差距最大,低了2.71分,均值为70.55。有三个原因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估计过低:(1)由于过去的学习条件差(如缺乏口语锻炼需要的学习条件)和教育水平低(如教师多为中文教学),导致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没有太大信心。(2)到大学学习后,和汉族学生相比较后发现差距。(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使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到口语训练的不足。以上三种原因都可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
对成绩的期望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期望值也低于汉族学生。但是,两者的均值都在80分以上。期望值可以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工具性动机。在毕业后找工作时,社会认可的分值、自我形象的维护;自我形象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会尽力维护自我形象,因而形成一道看不见但具有保护性能的心理屏障(王初明,2001)、过去的学习经验。期望值指的是一种建立在长期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信念(汪敏飞,2010)。过去学习的经历,如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学习兴趣等都会影响到对未来期望的建立(韦纳,1989)。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过去的学习经验会对工具性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工具性动机的程度可能比汉族学生低。过去的学习经历可能包括:(1)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2)口语练习环境;(3)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应用等。在这些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条件显然没有汉族学生那样优越。
两组学生的实际值差异是最具显著性的。在测试中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像汉族学生那样好。流利程度、对所学内容的应用方面都稍逊色于汉族学生。这恰好反映出少数民族学生平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相比之下,汉族学生在这些方面所受的训练更多,并且,由于学习设备的多样化,学习的方法也多样化。这些条件是少数民族学生无法比拟的。
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组的组内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三项内容排序都为:期望值>实际值>估计值。两组学生都低估了自己的实际口语应用能力,但又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期望很高。这可能和两组学生都同样面对的社会压力有关。长期以来感受到的社会期望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符合社会水平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成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总是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
估计值低于实际值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不太了解。这和初高中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关。初高中的英语学习主要注重的是读写训练,实际的口语训练和测试相对缺乏。过去的经验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太了解。因此导致估计值低于实际值。
根据表3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期望值与实际值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压力强度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没有汉族学生那么大;或者是基于过去的学习经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就不太高的缘故。这些因素致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设定不太高。
三、结论
经过分析和对比发现,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估计以及实际的英语口语水平都比汉族学生低。并且,两组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期望值高于实际口语水平,而实际的口语水平又高于估计水平。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应多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指导,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增强学习兴趣,使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过去学习中学习方法不得当,口语表达经验不足,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不仅能够达到口语学习的要求,即能开口自信地表达,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2)有效利用学生的期望心理,以心理期望值为目标,制定有效学习计划,逐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增强学习自信。英语口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影响这些特点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与少数民族有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慧,林丽菲,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学习特点研究[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0):58-61.
[2]汪敏飞,自主学习期望的误区与反思[J].焦作大学学报,2001,(2):118-120.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2.
[4]B.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M].林锤敏,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25-30.
(责任编辑:刘丽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期望值;估计值;差异
作者简介:李爱凌(1973-),女,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云南 昆明 65003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84-02
环境、文化和语言三者交互作用,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非经济活动中心,甚至偏远地区。生活的文化氛围也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显得相对保守。在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纵然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多语言的环境,对英语学习也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这就造成他们虽然能够说至少两种语言(本族语和汉语),但是英语学习还是不理想。对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多或少还是有语言环境(如学校教育),但是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没有设备的辅助,更谈不上英语语言环境。
纵然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不利因素存在。但是,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也有语言优势。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与汉族、其他民族交汇的边境地区,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中。多语言学习的經验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使用联想和对比。并且,少数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他们勤学,乐于接受新事物(陈慧,2006)。
基于以上特点,本论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对自身英语口语学习的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估计、以及实际的英语口语水平三个方面的对比,希望能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是否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有差异。除了将两组大学生进行以上三方面的组间(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以上三值之间)对比外,我们也基于以上三方面,分别对两组大学生的情况进行组内(如汉族的期望值、估计值和实际值之间)对比。
本文通过调查了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东南亚语学院共11个专业的大学生,其中包括回族、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哈尼族、藏族、普米族、壮族、佤族、拉祜族、布依族、满族、蒙古族、景颇族在内的18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期望值、估计值和实际值,希望了解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估计和实际水平之间有何差异,有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云南民族大学2010级11个专业5个班中选修视听说课程的学生为334人,男生为62人,女生为272人。汉族171人,少数民族163人,包括回族、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哈尼族、藏族、普米族、壮族、佤族、拉祜族、布依族、满族、蒙古族、景颇族在内的1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所占比例为49%。其中,彝族、白族和回族所占比例超过36%,见表1。
2.研究工具
本论文采用问卷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问卷采用百分制评分,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1)口语考试期望得分:研究对象期望自己期末口语考试得到的分数。(2)口语考试估计得分:研究对象评估自己期末口语考试会得到的分数。(3)口语考试实际得分:研究对象期末口语考试实际得到的成绩。
3.研究方法
期末考试前一周现场发放问卷,学生各自填写问卷第一、二项内容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发出334份,回收334份,回收率100%。问卷第三项内容考试成绩公布后,由研究者一一对应填写,无缺考者。
4.统计工具
采用SPSS 17.0 进行PP图、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及其意义。
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了独立样本t体检和配对样本t检验。前者用于分析两组间对比的数据,后者用于两组内的数据对比。为了进行以上两种检验,首先采用了PP图检验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确保检验的有效性。
1.态检验
本次调查分析问卷的目的,是试图发现少数民族和汉族两组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期望、对自己水平的估计和实际水平各值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两组对比后,以上三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要检验两组独立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就要分析样本数据。如果两组数据连续且分别呈正态分布,那么可以采用t检验,否则可采用非参数检验。本文采用SPSS 17.0版的PP图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见表2。数据的检验结果P值都小于0.07,说明这组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
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口语期望值、估计值和实际值的平均分均低于汉族学生。而P值的数据显示,口语实际值最具显著性差异。由分数的均值可以看出,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估计以及实际的英语口语水平都比汉族学生低。
少数民族学生的估计值和汉族差距最大,低了2.71分,均值为70.55。有三个原因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估计过低:(1)由于过去的学习条件差(如缺乏口语锻炼需要的学习条件)和教育水平低(如教师多为中文教学),导致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没有太大信心。(2)到大学学习后,和汉族学生相比较后发现差距。(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使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到口语训练的不足。以上三种原因都可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
对成绩的期望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期望值也低于汉族学生。但是,两者的均值都在80分以上。期望值可以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工具性动机。在毕业后找工作时,社会认可的分值、自我形象的维护;自我形象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会尽力维护自我形象,因而形成一道看不见但具有保护性能的心理屏障(王初明,2001)、过去的学习经验。期望值指的是一种建立在长期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信念(汪敏飞,2010)。过去学习的经历,如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学习兴趣等都会影响到对未来期望的建立(韦纳,1989)。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过去的学习经验会对工具性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工具性动机的程度可能比汉族学生低。过去的学习经历可能包括:(1)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2)口语练习环境;(3)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应用等。在这些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条件显然没有汉族学生那样优越。
两组学生的实际值差异是最具显著性的。在测试中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像汉族学生那样好。流利程度、对所学内容的应用方面都稍逊色于汉族学生。这恰好反映出少数民族学生平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相比之下,汉族学生在这些方面所受的训练更多,并且,由于学习设备的多样化,学习的方法也多样化。这些条件是少数民族学生无法比拟的。
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组的组内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三项内容排序都为:期望值>实际值>估计值。两组学生都低估了自己的实际口语应用能力,但又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期望很高。这可能和两组学生都同样面对的社会压力有关。长期以来感受到的社会期望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符合社会水平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成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总是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
估计值低于实际值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不太了解。这和初高中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关。初高中的英语学习主要注重的是读写训练,实际的口语训练和测试相对缺乏。过去的经验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太了解。因此导致估计值低于实际值。
根据表3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期望值与实际值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压力强度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没有汉族学生那么大;或者是基于过去的学习经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就不太高的缘故。这些因素致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设定不太高。
三、结论
经过分析和对比发现,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期望、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估计以及实际的英语口语水平都比汉族学生低。并且,两组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期望值高于实际口语水平,而实际的口语水平又高于估计水平。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应多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指导,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增强学习兴趣,使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过去学习中学习方法不得当,口语表达经验不足,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不仅能够达到口语学习的要求,即能开口自信地表达,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2)有效利用学生的期望心理,以心理期望值为目标,制定有效学习计划,逐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增强学习自信。英语口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影响这些特点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与少数民族有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慧,林丽菲,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学习特点研究[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0):58-61.
[2]汪敏飞,自主学习期望的误区与反思[J].焦作大学学报,2001,(2):118-120.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2.
[4]B.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M].林锤敏,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25-30.
(责任编辑:刘丽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