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情绪传播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真相时代,弥漫的社会情绪使线上线下非理性声音共振频度加强,加之用户身份半匿名性状态凸显,情绪化解读成为一种“伪常态”.文章以情绪传播的浅层认知、虚拟共情、社会动员和舆论狂欢四大表征探析网络环境中的语态表达和传播动因,并审视情绪传播带来的风险因素.情绪传播的解构式文本为用户提供了低成本技术工具,“戏谑性表达”不断激化成为网民的“非理性狂欢”.因此,社会成员的表达欲望和传播冲动得以充分释放,私域情感进入公共视野,加剧了负能量内容的传播,助推着议题走向呈现脱序状态,管控抑或传播中的信息交互和话语流变成为目前的研究重心.
其他文献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系统理论为依据,以马来西亚主流媒体《星洲日报》《新海峡时报》有关“两国双园”新闻报道标题作为语料,具体分析其及物性系统中各过程,探究其新闻报道背后隐含的政治意识形态,分析其对于中马经贸合作的情感倾向.研究发现其主流媒体主要利用物质、关系、心理、交流过程,客观中立地描述了“两国双园”的发展情况,强调在疫情冲击下,加强中马贸易的重要性,总体上对“两国双园”报道采取了正面积极的态度.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现今“互联网+”的背景下,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地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如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由此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学的工作,对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始终将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劳动素养的培养作为工作中的核心目标,在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意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