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前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化,同时也践行了跨越式课题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 中学地理导学案应用模式分析
新课改要求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变革学与教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并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利用“导学案”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设计的,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知识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设计方案。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纠正、总结的作用,又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要围绕导学案进行设计和实施。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典型实施方式有以下两种。
1.课前预习型
此种学案一般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学案的任务完成预习工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掌握学生知识准备情况,针对具体学情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侧重纠正学生错误认识、讲解重、难点问题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此种应用模式适用于区域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地理空间位置关系,增加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效果。
2.课堂探究型
此种学案通常是当堂发给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学案中会采用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演示观察、绘图说明、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等。通过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特定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实现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等。该应用模式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保持和小组协作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
● 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学地理导学案应用优势
1.提供多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导学案一般以印刷材料为主,虽然能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有所帮助,但是表现形式单一,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容易变为枯燥的习题,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支持的电子导学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超越文本形式、调动多感官刺激的学习材料。尤其是很多地理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图形、图像来呈现,如果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动画、色彩鲜艳的图片、动听形象的声音,还可以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动机被激发,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优化。
2.提供多种交互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实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支持的电子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建构多层次、多途径的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学习环境。针对同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教师则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困难进行辅导。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教师统一讲,差生跟不上,优生吃不饱”的弊病。
3.更好地支持协作与交流
协作与交流是实现课堂探究的基本保证。传统的导学案缺乏支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交流的有效条件。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网络环境,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完成情况,利用网上论坛、协同编辑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开设解决问题与研讨的专题。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充分表达与交流,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支持丰富的学习评价形式
导学案具有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功能,基于信息技术的导学案,在评价手段上可以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记录、统计和评价。将多种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工具、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电子档案等有机整合的电子导学案,可以提供丰富的评价形式、有效的评价效率、全面的评价角度,这是传统纸质导学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 信息技术环境下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提供一种框架,一种知识学习的脚手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导学案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以便学习者能够顺利地解决该复杂问题。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用好导学案进行教学呢?具体教学过程可以千变万化,但教师需要用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如下图)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以地理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特征与知识准备为依据,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来确定导学案内容及特定的教学过程。
崔登才老师的《中东》这节课是一堂典型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导学案应用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发挥了不同作用。结合崔老师的教学案例,下面具体说明导学案应用方式和策略。
1.围绕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课标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容易导致目标模糊、难易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任何优质教学的前端分析都离不开教学目标分析,而课标要求则是教学目标分析的第一步。在崔老师的设计中,首先明确课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保证了各层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2.围绕学生知识准备确定导学案应用模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区域地理教学,但通过学情分析,崔老师发现该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基本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导学案应用模式上,崔老师灵活采用了“课堂探究为主,兼顾知识掌握”的混合模式。
3.导学案任务难度层层递进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导学案的学习任务要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崔老师的设计中既有“填写中东具体地理名称与地理分布”的陈述性知识学习任务,又设计了“勾画中东地区的范围”这样的培养程序性知识的任务,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中东国家地理位置的知识来动手操作完成。同时又安排了小组任务和交流展示,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积极性。整个课堂中的任务难度层层递进,形式丰富,既关注了个体学习,又体现了小组协作;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支持个性化教学评价
本节课导学案最突出的应用特色体现在作业任务保证了个性化评价。通过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功能和ScreenFlow屏幕录制软件,学生每人都要录制一段对本节课内容的个人总结评述录像,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学生简单的复制粘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录像中的评述流畅程度,能准确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出个性化的评估。
另外,在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只有彻底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学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 中学地理导学案应用模式分析
新课改要求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变革学与教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并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利用“导学案”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设计的,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知识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设计方案。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纠正、总结的作用,又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要围绕导学案进行设计和实施。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典型实施方式有以下两种。
1.课前预习型
此种学案一般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学案的任务完成预习工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掌握学生知识准备情况,针对具体学情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侧重纠正学生错误认识、讲解重、难点问题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此种应用模式适用于区域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地理空间位置关系,增加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效果。
2.课堂探究型
此种学案通常是当堂发给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学案中会采用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演示观察、绘图说明、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等。通过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特定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实现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等。该应用模式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保持和小组协作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
● 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学地理导学案应用优势
1.提供多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导学案一般以印刷材料为主,虽然能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有所帮助,但是表现形式单一,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容易变为枯燥的习题,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支持的电子导学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超越文本形式、调动多感官刺激的学习材料。尤其是很多地理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图形、图像来呈现,如果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动画、色彩鲜艳的图片、动听形象的声音,还可以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动机被激发,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优化。
2.提供多种交互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实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支持的电子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建构多层次、多途径的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学习环境。针对同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教师则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困难进行辅导。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教师统一讲,差生跟不上,优生吃不饱”的弊病。
3.更好地支持协作与交流
协作与交流是实现课堂探究的基本保证。传统的导学案缺乏支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交流的有效条件。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网络环境,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完成情况,利用网上论坛、协同编辑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开设解决问题与研讨的专题。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充分表达与交流,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支持丰富的学习评价形式
导学案具有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功能,基于信息技术的导学案,在评价手段上可以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记录、统计和评价。将多种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工具、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电子档案等有机整合的电子导学案,可以提供丰富的评价形式、有效的评价效率、全面的评价角度,这是传统纸质导学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 信息技术环境下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应用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提供一种框架,一种知识学习的脚手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导学案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以便学习者能够顺利地解决该复杂问题。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用好导学案进行教学呢?具体教学过程可以千变万化,但教师需要用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如下图)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以地理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特征与知识准备为依据,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来确定导学案内容及特定的教学过程。
崔登才老师的《中东》这节课是一堂典型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导学案应用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发挥了不同作用。结合崔老师的教学案例,下面具体说明导学案应用方式和策略。
1.围绕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课标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容易导致目标模糊、难易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任何优质教学的前端分析都离不开教学目标分析,而课标要求则是教学目标分析的第一步。在崔老师的设计中,首先明确课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保证了各层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2.围绕学生知识准备确定导学案应用模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区域地理教学,但通过学情分析,崔老师发现该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基本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导学案应用模式上,崔老师灵活采用了“课堂探究为主,兼顾知识掌握”的混合模式。
3.导学案任务难度层层递进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导学案的学习任务要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崔老师的设计中既有“填写中东具体地理名称与地理分布”的陈述性知识学习任务,又设计了“勾画中东地区的范围”这样的培养程序性知识的任务,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中东国家地理位置的知识来动手操作完成。同时又安排了小组任务和交流展示,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积极性。整个课堂中的任务难度层层递进,形式丰富,既关注了个体学习,又体现了小组协作;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支持个性化教学评价
本节课导学案最突出的应用特色体现在作业任务保证了个性化评价。通过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功能和ScreenFlow屏幕录制软件,学生每人都要录制一段对本节课内容的个人总结评述录像,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学生简单的复制粘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录像中的评述流畅程度,能准确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出个性化的评估。
另外,在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只有彻底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学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