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矛盾的激化、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途径。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型;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的“等待时间”;问题情景的创设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
关键词:科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实行科学教学,应该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提高科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贯穿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维活动,任何能力难以形成和发展。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中产生的,思维过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一)同过矛盾的激化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受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出乎意料”的实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在“错误”中激化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案例:盐的性质—金属和盐的反应
在学习“金属活动顺序”中,学生依据说在的知识,认为排在氢前的金属定能把氢后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此时让学生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式,学生大都写成:2Na CuSO4=Cu Na2SO4并请一位生述两者反应可能出现的现象,一般学生都认为,金属钠消失,出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浅。对于学生的结论先不给予肯定或否定,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将一粒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金属钠溶化为一个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大量气体,甚至引起燃烧,同时生成了蓝色的沉淀,并没有红色的铜出现。实验结果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学生必然回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些生成物是什么?由于预先的想象与实验结果产生矛盾,学生必定会迫切想找到答案,思维出于高度集中状态,由此学生正进入教师所设定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最终可以找到答案。
(二)通过观察或分析自然现象形成问题情境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事件,形成了科学学习的前概念和相应的认识结构,其中有许多与自己前概念和认识结构矛盾和相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使科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案例:浮力的新课引入
教师介绍:1900年前,罗马帝国的军队来到西南亚的死海,军队统帅要处决几个俘虏的奴隶。他命人将捆绑了的努力投入死海。但这几个捆绑着的努力并没有沉下海去淹死。而是被浪送回岸边,统帅不甘心将奴隶们扔进海中,可是努力又一次安全地回来了。统帅因为上帝保佑着努力,就将他们释放了。真的是有上帝保佑他们吗?是谁帮助了奴隶?
学生回答:海水的浮力
师:钢铁做的轮船能在水上航行,氢气球能够飘上天空等等,这些现象我们即将要学习的福利知识有关,在科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的发现都源自疑问。一个思想敏捷的人首先表现在喜欢并善于提出问题。对于浮力,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想知道浮力哪些问题?你对浮力还有哪些疑问?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把学生共同对浮力的疑惑,迫切想知道的问题确定为教学目标。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件或经验来引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情境时要注意:一是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素材;二是尽可能让学生发散性地提出相关问题;三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与筛选,选择切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来进行教学,二并不是可意追求解决所以问题。
(三)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科学概念、规律等组成。科学概念反映了科学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而规律描述了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本质联系。这些知识的联系也往往是科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教学中可以利用科学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学习了力的概念,有学习了运动知识,教学中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或事例,提示了力与运动这两个知识点的一些误区,并引发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产生“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吗”的疑问,并提出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问题。
利用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应当培养学生联想、逆转思维的能力与习惯以及善于发现和问题的能力。如奥斯卡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我们可以着意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联想或逆向思维,让他们自主提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逆向产生电流呢”的问题。
(四)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为是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在“生态系统”一节教学中,教师把问题蕴涵在游戏的情境中,如“请你说出你们小组同学扮演的角色在哪条食物链中?它在不同的食物链中的位置是否一致,为什么?若你扮演的这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对它所在的食物链、食物网会有何影响?若你们小组扮演的生产者被破坏,那么,整个食物网会怎样,该生态系统会怎样?”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思考,不但领会了上述预先准备好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了新的质疑:“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成分过多或过少会不会导致这个系统灭亡?”从而使其发展了思维,深化知识。
二 问题情境创设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创设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