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水平、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平时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教给学生们质疑的方法,培养其质疑能力。
质疑算理。“算理”是明确如何解题的关键,教师可在学生尝试解答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质疑。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时,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容易得出2/5+1/5=3/5的运算结果。针对这个结果,我启发学生质疑:结果中的分子3是如何得来的?既然用两个加数的分子的和作为得数中的分子,为什么不把这两个加数的分母5加上5的和作为得数中的分母呢?学生通过讨论,对整数和分数加减法算理的认识就会更清晰、更深刻。质疑解法。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环节之前,我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減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我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的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我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我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经历了“猜想—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最后,我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质疑关键字词。理解字、词是深入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在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不能换成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呢?学生通过画图、讨论最后得出“这样”比“其中”更准确。再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对三个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观察,比较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大小不变”后,我让学生看课本,发现书中归纳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我请学生思考:“两种表示用词不同,意思一样吗?哪种说法更恰当?”建议学生再进行观察讨论。有的说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所以两种说法是一样的。有的反驳说: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没错,但乘几或除以几就不是扩大几倍或缩小几倍,如12×0.1的积不是扩大而是缩小,12 ÷ 0.1的商不是缩小而是扩大;有的说乘1或除以1既没扩大也没缩小。学生通过质疑,争论,认为课本上的说法更确切。质疑公式。在学习各种图形的面积与体积公式时,我常让学生们由如何活用公式引发质疑。如:在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后,引导学生质疑:要求出梯形的面积,需知道哪些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才能求出梯形面积?由这个梯形面积公式,你还能得出求梯形高、上底、下底的公式吗?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探究,使学生一下子将活学与活用紧密联系起来。质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但关键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养成质疑、提出问题的习惯。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也是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学习了比的知识后,“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于是问题由此产生:“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是一回事吗?”通过思考交流,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质疑水平,让学生在质疑氛围中吸收知识。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健康的成长。(单位: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
质疑算理。“算理”是明确如何解题的关键,教师可在学生尝试解答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质疑。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时,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容易得出2/5+1/5=3/5的运算结果。针对这个结果,我启发学生质疑:结果中的分子3是如何得来的?既然用两个加数的分子的和作为得数中的分子,为什么不把这两个加数的分母5加上5的和作为得数中的分母呢?学生通过讨论,对整数和分数加减法算理的认识就会更清晰、更深刻。质疑解法。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环节之前,我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減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我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的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我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我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经历了“猜想—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最后,我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质疑关键字词。理解字、词是深入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在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不能换成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呢?学生通过画图、讨论最后得出“这样”比“其中”更准确。再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对三个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观察,比较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大小不变”后,我让学生看课本,发现书中归纳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我请学生思考:“两种表示用词不同,意思一样吗?哪种说法更恰当?”建议学生再进行观察讨论。有的说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所以两种说法是一样的。有的反驳说: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没错,但乘几或除以几就不是扩大几倍或缩小几倍,如12×0.1的积不是扩大而是缩小,12 ÷ 0.1的商不是缩小而是扩大;有的说乘1或除以1既没扩大也没缩小。学生通过质疑,争论,认为课本上的说法更确切。质疑公式。在学习各种图形的面积与体积公式时,我常让学生们由如何活用公式引发质疑。如:在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后,引导学生质疑:要求出梯形的面积,需知道哪些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才能求出梯形面积?由这个梯形面积公式,你还能得出求梯形高、上底、下底的公式吗?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探究,使学生一下子将活学与活用紧密联系起来。质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但关键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养成质疑、提出问题的习惯。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也是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学习了比的知识后,“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于是问题由此产生:“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是一回事吗?”通过思考交流,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质疑水平,让学生在质疑氛围中吸收知识。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健康的成长。(单位: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