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外交生涯,四度奉派赴美,在美工作时间长达17年,几乎经历中美关系中的所有大事件。
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前驻美国大使周文重,被推选为论坛新任秘书长。多年的外交生涯后,他又将肩负推动这个汇聚政商各界精英的亚洲论坛走向世界的重任,“向世界发出亚洲的声音”。
博鳌亚洲论坛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1999年,时任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总理霍克与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议定亚洲论坛的筹设。2001年,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正式成立。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2003年初出任第一届秘书长。
根据最新修改的论坛章程限定,每位理事最多连续担任两届共8年,龙永图几个月后将不再担任秘书长职务。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也将卸任理事长一职,由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接任。此次年会并首次将理事会成员从亚洲范围扩大至欧洲和北美,选举出包括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内的9名新理事,试图用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观察家认为,很难找到比周文重更适合接替龙永图的人选了。周文重到美国之后,工作卓有成效,扩大了与美国各界的接触面,跑遍美国大部分州,广泛接触各行各业人士,赢得了中美有关方面的口碑。中国高层也认为,像他这样的人才,若退居二线实在可惜。
亚洲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刻,亚洲有望率先走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依然面临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博鳌论坛旨在探讨增进亚洲各国协调和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与合作。周文重凭借他在美国多年来积累的深广人脉和影响力,正可充分施展。
为邓小平翻译“一国两制”
此前的3月1日,现年65岁的周文重刚刚正式卸下其为期5年的驻美大使一职,由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接任。驻美大使是中国外交部驻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职务之一,也是外交部长的热门人选。最近两任外长李肇星和杨洁篪均担任过驻美大使,其中杨洁篪更是从驻美大使直接升为外长。
是次调整,亦是自今年初以来外交部新一轮人事大改组的最关键一环。这波改组还包括:新增前驻日本大使崔天凯、前驻英国大使傅莹为外交部副部长,免去何亚非、武大伟的外交部副部长职务,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程国平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等。同时,驻日、驻英、驻朝鲜、常驻联合国以及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5个副部级大使职位也易人。
由此,中国外交高层团队之中,上世纪40年代出生者几乎悉数退任,现任外交部全部领导班子成员及主要驻外大使均为“50后”。
官方资料显示,周文重,江苏盐城人,1945年8月出生于重庆。其幼年在上海度过,外交官与其当年的人生构想并不相符,受到父亲早年做过金融工作的影响,周文重最初的愿望是到外贸岗位工作。1963年,他考入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贸大学)外贸专业。
但当时法国戴高乐政府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一些欧美国家包括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以及加拿大等纷纷表示要和中国改善关系,在此情况下,北京外贸学院开始设立外贸外语专业,培养涉外人才。周文重因此转到了外语专业。
1968年,周文重被学校选派出国进修,然而“文革”的开始导致留学遥遥无期,当年他就离开了学校。也正因为“文革”,那一年包括外交部在内的中央有关部委纷纷关闭了从高校进人的大门。后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安排下,北京地区的外语院校学生被集中起来,送到汤山解放军农场进行劳动锻炼。周文重被分到了炊事班,任炊事班班长。在炊事班,他认识了来自北京广播学院英语专业、从瑞典留学归来的谢淑敏,谢淑敏后来成了周文重的夫人。
1970年,周文重被分配至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从事翻译工作。其长达40年的外交生涯也由此起步。3年后,28岁的他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机会——赴英伦留学。
其时,“文革”还正轰轰烈烈,主持日常工作的周恩来与英国首相达成协议:向英国派遣一批留学生,以培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与大批西方国家建交所需的人才。周文重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先后留学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而与他同期出国留学的同学中,就包括了杨洁篪、龙永图等人。
1975年周文重回国后进入外交部,担任外交部翻译室科员。在那里,他得以有机会接触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周文重不仅笔译功夫好,还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中担任中央领导的现场翻译。
1984年,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邓小平在与之会见的时候第一次用了“一国两制”的说法,语惊世界,当时担任现场翻译的正是周文重。“小平同志讲话非常口语化,很简洁,但意思深刻,给他做翻译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翻译之前,他会告诉我们他会重点讲什么、什么问题、重点词,这就给了我们提前准备的时间。”
“沉着、冷静,敢于碰硬”
在外界看来,周文重的仕途颇为顺畅:没有任何背景,却从外交人员服务局的一名普通翻译,一步步地做到了外交部副部长。
1978年,在翻译室工作了三个年头的周文重作为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的助手抵达华盛顿,见证了中美关系的转折。次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柴泽民从联络处主任升格中共建政后首位驻美大使。周文重则成为驻美大使馆随员、三秘。
但就在柴泽民向时任美国总统卡特递交国书后第12天,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多处违反中美建交协议的关于“美台关系”的立法议案。当年4月10日,卡特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将台湾作为政治实体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台湾问题也因此成为此后中美关系种种矛盾的导火索。为此,柴泽民在任期内曾向卡特、里根两届政府进行了数十次交涉,周文重皆随同前往,内中的艰苦斗争、酸甜苦辣,他一一尝遍。
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邀请台湾派团参加就职典礼,又是周文重协助不懂外语的柴泽民前往交涉并成功解决。“我到美国四年半,他就跟了我四年半,因为我离不开他,他这个人一般不多说话,工作是很出色的。”柴泽民多年后还盛赞这位优秀的助手。
周文重外表儒雅,谈吐斯文,而外交界对这位资深“美国通”的普遍评价却是:思维敏捷、工作细致,能很好地把握灵活性与原则性,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沉着、冷静,敢于“碰硬”。
1987年,已是外交部翻译室处长的周文重重返美国,担任驻旧金山总领馆副总领事。在旧金山工作的3年时间里,他的外交技巧进一步显现。1988年年初,中美警方联手破获了一桩跨国贩毒案,后在美方要求下,中方同意让此案的主要嫌疑犯王宗晓到美国作污点证人,但其抵美后却申请政治避难,而美方竟予以批准。周文重多方奔波,最终使这一轰动一时的外交事件得以平息。“这个案子使我更加了解到美国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有多种政治力量,你必须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
1994年,周文重第三次赴美履职,担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1995年,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中国政府向美提出抗议并召回时任驻美大使李道豫,周文重提前从洛杉矶赶赴华盛顿任驻美大使馆公使,以临时代办身份负责使馆工作。
而真正体现周文重沉稳冷静的外交风格的,是2001年处理中美撞机事件。彼时,周文重刚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的位置上调回,担任外交部主管美国事务的部长助理。回国刚上任一个月,便负责处理这一棘手的事件。
4月1日夜间,周文重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就当日上午美国军用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刚开始,美方态度强硬,拒绝向中方道歉,周文重据理力争,毫不妥协。但在谈判中,他又注意把握灵活性,适时化解场上的僵局,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使谈判能够顺利地进行。
在此事的处理过程中,周文重与普理赫谈判了6天,共11轮,最多时一天谈了三次。最后,事件在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美方作出道歉,并将间谍飞机拆散,用俄罗斯的飞机,飞了10个航次运回美国。
周文重在此次谈判中的表现让普里赫赞叹不已。事毕,他作为美方谈判代表还致信时任中国外长唐家璇,称“周文重在紧张的谈判过程中依然能够表现得井井有条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他坚定地捍卫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2003年,周文重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美大、拉美事务和翻译工作。
中澳使者
就任驻美大使之前,事实上,周文重还有两次被派往国外出任特命全权大使的经历:一次是1990年,他从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的位置上调任驻加勒比国家巴巴多斯的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大使;一次则是1998年,由驻美大使馆公使卸任的他被任命为驻澳大利亚大使。
驻澳大使馆坐落在堪培拉风景秀丽的雅拉鲁拉区,北临格里芬湖,南眺议会大厦。整座馆舍为中国传统风格的仿古建筑。在任驻澳大使期间,周文重遇到了两件大事,一是1999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澳;再就是2000年在悉尼举行的奥运会。
驻外大使能碰到自己国家的元首来访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且这对推动两国关系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访问期间,江泽民在周文重的介绍下,接触了澳大利亚各界的朋友。
2000年9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澳大利亚悉尼,周文重也成为中国媒体追逐的对象。他还根据悉尼的经验对北京申奥提出了建议:悉尼很多比赛场馆都是新的,不过建这些设施考虑得比较长远,不仅考虑当时比赛的需要,而且也考虑今后长远的使用;此外,这些设施也使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雨水的储存,太阳能照明,这些都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借鉴的。
周文重表示,首先,大使是一个代表国家的重要工作岗位,必须充分领会国家的外交政策,时刻思考如何做到不辱使命。其次,要做好中澳之间的沟通工作,使澳大利亚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加深对中国的了解、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中澳关系的友好发展和良性互动,获得互利互惠,使中澳关系再进一步。“我总是记着周(恩来)总理说的外交无小事和外交工作授权有限这个原则。”他说。
挥别美利坚
在三次赴美上任之后,周文重与美国的深厚渊源并未就此结束。2005年4月,他与升任外长的前驻美大使杨洁篪对调出使美国,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外交第一线。
有媒体总结,纵观周文重40年的外交生涯,有近一半的履新都和美国有关,其四度奉派赴美,在美工作时间长达17年,几乎经历了中美关系中的所有大事件。
甫抵华盛顿,周文重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访问美国50个州,二是与尽可能多的联邦国会议员进行“一对一的单独面谈”。在走访过程中,他毅然放弃过往陈旧的中国式风格,以“美国式逻辑”,尝试用各种方式游说美国议员、政要乃至民众。
今年1月,在周文重任期将满之时,美国《华盛顿邮报》发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中国和蔼的大使周文重在华盛顿的任期内拜访了约100位参、众议员。2005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大陆)邀请访华的美国政治人物和国会人员人数第一次超过台湾。”在周文重看来,国会在美国的政治生活和对外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会公关将是对美外交重要和长期的工作。
在其任期内,2006年4月,周文重在华盛顿迎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2009年11月,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并一起登上长城。中美两国已建立起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涵盖战略、政治、经济、执法、文化等领域。双方在布什第二任期内确立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奥巴马政府就任后,这两个机制又整合为级别更高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为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对话的平台。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盛赞周文重为建设中美关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周文重2005年年初履任之时,恰值中国方面提出《反分裂国家法》,对中美关系投下新的变数。而他离任之时,又正好赶上美国拟向台湾出售64亿美元军备、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抗议执意会见达赖喇嘛以及贸易摩擦等三大问题,中美关系似乎再次步入低谷。
美国媒体用了“very interest-ing(很有意思)”一词,形容周文重的到、离机会。而临行告别晚宴上,周文重也说,“我刚来上任时,有评论说我是在很有意思的时间抵达,我认为那是范例的美式赞誉;现在我要离开了,评论又说我是在很有意思的时间离任。”一席辞令,展现了其风趣幽默的一面。
周文重表示,中美两国涉及许多利益,有相同的、共同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利益。而中美关系31年的发展过程证明了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反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周文重简历
江苏盐城人,1945年8月出生于重庆。
1963-1968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
1970-1973年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73-1975年
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入修
1975-1978年
外交部翻译室科员
1978-1983年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随员、三秘
1983-1987年
外交部翻译室二秘、副处长、处长
1987-1990年
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1990-1993年
驻巴巴多斯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特命全权大使
1993-1994年
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
1994-1995年
驻洛杉矶总领事(大使衔)
1995-1998年
驻美利坚合国大使馆公使
1998-2001年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1-200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3-2005年
外交部副部长
2005-2008年
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8-2010年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10年-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前驻美国大使周文重,被推选为论坛新任秘书长。多年的外交生涯后,他又将肩负推动这个汇聚政商各界精英的亚洲论坛走向世界的重任,“向世界发出亚洲的声音”。
博鳌亚洲论坛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1999年,时任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总理霍克与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议定亚洲论坛的筹设。2001年,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正式成立。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2003年初出任第一届秘书长。
根据最新修改的论坛章程限定,每位理事最多连续担任两届共8年,龙永图几个月后将不再担任秘书长职务。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也将卸任理事长一职,由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接任。此次年会并首次将理事会成员从亚洲范围扩大至欧洲和北美,选举出包括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内的9名新理事,试图用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观察家认为,很难找到比周文重更适合接替龙永图的人选了。周文重到美国之后,工作卓有成效,扩大了与美国各界的接触面,跑遍美国大部分州,广泛接触各行各业人士,赢得了中美有关方面的口碑。中国高层也认为,像他这样的人才,若退居二线实在可惜。
亚洲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刻,亚洲有望率先走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依然面临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博鳌论坛旨在探讨增进亚洲各国协调和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与合作。周文重凭借他在美国多年来积累的深广人脉和影响力,正可充分施展。
为邓小平翻译“一国两制”
此前的3月1日,现年65岁的周文重刚刚正式卸下其为期5年的驻美大使一职,由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接任。驻美大使是中国外交部驻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职务之一,也是外交部长的热门人选。最近两任外长李肇星和杨洁篪均担任过驻美大使,其中杨洁篪更是从驻美大使直接升为外长。
是次调整,亦是自今年初以来外交部新一轮人事大改组的最关键一环。这波改组还包括:新增前驻日本大使崔天凯、前驻英国大使傅莹为外交部副部长,免去何亚非、武大伟的外交部副部长职务,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程国平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等。同时,驻日、驻英、驻朝鲜、常驻联合国以及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5个副部级大使职位也易人。
由此,中国外交高层团队之中,上世纪40年代出生者几乎悉数退任,现任外交部全部领导班子成员及主要驻外大使均为“50后”。
官方资料显示,周文重,江苏盐城人,1945年8月出生于重庆。其幼年在上海度过,外交官与其当年的人生构想并不相符,受到父亲早年做过金融工作的影响,周文重最初的愿望是到外贸岗位工作。1963年,他考入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贸大学)外贸专业。
但当时法国戴高乐政府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一些欧美国家包括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以及加拿大等纷纷表示要和中国改善关系,在此情况下,北京外贸学院开始设立外贸外语专业,培养涉外人才。周文重因此转到了外语专业。
1968年,周文重被学校选派出国进修,然而“文革”的开始导致留学遥遥无期,当年他就离开了学校。也正因为“文革”,那一年包括外交部在内的中央有关部委纷纷关闭了从高校进人的大门。后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安排下,北京地区的外语院校学生被集中起来,送到汤山解放军农场进行劳动锻炼。周文重被分到了炊事班,任炊事班班长。在炊事班,他认识了来自北京广播学院英语专业、从瑞典留学归来的谢淑敏,谢淑敏后来成了周文重的夫人。
1970年,周文重被分配至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从事翻译工作。其长达40年的外交生涯也由此起步。3年后,28岁的他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机会——赴英伦留学。
其时,“文革”还正轰轰烈烈,主持日常工作的周恩来与英国首相达成协议:向英国派遣一批留学生,以培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与大批西方国家建交所需的人才。周文重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先后留学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而与他同期出国留学的同学中,就包括了杨洁篪、龙永图等人。
1975年周文重回国后进入外交部,担任外交部翻译室科员。在那里,他得以有机会接触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周文重不仅笔译功夫好,还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中担任中央领导的现场翻译。
1984年,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邓小平在与之会见的时候第一次用了“一国两制”的说法,语惊世界,当时担任现场翻译的正是周文重。“小平同志讲话非常口语化,很简洁,但意思深刻,给他做翻译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翻译之前,他会告诉我们他会重点讲什么、什么问题、重点词,这就给了我们提前准备的时间。”
“沉着、冷静,敢于碰硬”
在外界看来,周文重的仕途颇为顺畅:没有任何背景,却从外交人员服务局的一名普通翻译,一步步地做到了外交部副部长。
1978年,在翻译室工作了三个年头的周文重作为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的助手抵达华盛顿,见证了中美关系的转折。次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柴泽民从联络处主任升格中共建政后首位驻美大使。周文重则成为驻美大使馆随员、三秘。
但就在柴泽民向时任美国总统卡特递交国书后第12天,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多处违反中美建交协议的关于“美台关系”的立法议案。当年4月10日,卡特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将台湾作为政治实体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台湾问题也因此成为此后中美关系种种矛盾的导火索。为此,柴泽民在任期内曾向卡特、里根两届政府进行了数十次交涉,周文重皆随同前往,内中的艰苦斗争、酸甜苦辣,他一一尝遍。
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邀请台湾派团参加就职典礼,又是周文重协助不懂外语的柴泽民前往交涉并成功解决。“我到美国四年半,他就跟了我四年半,因为我离不开他,他这个人一般不多说话,工作是很出色的。”柴泽民多年后还盛赞这位优秀的助手。
周文重外表儒雅,谈吐斯文,而外交界对这位资深“美国通”的普遍评价却是:思维敏捷、工作细致,能很好地把握灵活性与原则性,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沉着、冷静,敢于“碰硬”。
1987年,已是外交部翻译室处长的周文重重返美国,担任驻旧金山总领馆副总领事。在旧金山工作的3年时间里,他的外交技巧进一步显现。1988年年初,中美警方联手破获了一桩跨国贩毒案,后在美方要求下,中方同意让此案的主要嫌疑犯王宗晓到美国作污点证人,但其抵美后却申请政治避难,而美方竟予以批准。周文重多方奔波,最终使这一轰动一时的外交事件得以平息。“这个案子使我更加了解到美国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有多种政治力量,你必须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
1994年,周文重第三次赴美履职,担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1995年,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中国政府向美提出抗议并召回时任驻美大使李道豫,周文重提前从洛杉矶赶赴华盛顿任驻美大使馆公使,以临时代办身份负责使馆工作。
而真正体现周文重沉稳冷静的外交风格的,是2001年处理中美撞机事件。彼时,周文重刚从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的位置上调回,担任外交部主管美国事务的部长助理。回国刚上任一个月,便负责处理这一棘手的事件。
4月1日夜间,周文重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就当日上午美国军用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刚开始,美方态度强硬,拒绝向中方道歉,周文重据理力争,毫不妥协。但在谈判中,他又注意把握灵活性,适时化解场上的僵局,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使谈判能够顺利地进行。
在此事的处理过程中,周文重与普理赫谈判了6天,共11轮,最多时一天谈了三次。最后,事件在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美方作出道歉,并将间谍飞机拆散,用俄罗斯的飞机,飞了10个航次运回美国。
周文重在此次谈判中的表现让普里赫赞叹不已。事毕,他作为美方谈判代表还致信时任中国外长唐家璇,称“周文重在紧张的谈判过程中依然能够表现得井井有条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他坚定地捍卫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2003年,周文重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美大、拉美事务和翻译工作。
中澳使者
就任驻美大使之前,事实上,周文重还有两次被派往国外出任特命全权大使的经历:一次是1990年,他从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的位置上调任驻加勒比国家巴巴多斯的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大使;一次则是1998年,由驻美大使馆公使卸任的他被任命为驻澳大利亚大使。
驻澳大使馆坐落在堪培拉风景秀丽的雅拉鲁拉区,北临格里芬湖,南眺议会大厦。整座馆舍为中国传统风格的仿古建筑。在任驻澳大使期间,周文重遇到了两件大事,一是1999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澳;再就是2000年在悉尼举行的奥运会。
驻外大使能碰到自己国家的元首来访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且这对推动两国关系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访问期间,江泽民在周文重的介绍下,接触了澳大利亚各界的朋友。
2000年9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澳大利亚悉尼,周文重也成为中国媒体追逐的对象。他还根据悉尼的经验对北京申奥提出了建议:悉尼很多比赛场馆都是新的,不过建这些设施考虑得比较长远,不仅考虑当时比赛的需要,而且也考虑今后长远的使用;此外,这些设施也使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雨水的储存,太阳能照明,这些都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借鉴的。
周文重表示,首先,大使是一个代表国家的重要工作岗位,必须充分领会国家的外交政策,时刻思考如何做到不辱使命。其次,要做好中澳之间的沟通工作,使澳大利亚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加深对中国的了解、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中澳关系的友好发展和良性互动,获得互利互惠,使中澳关系再进一步。“我总是记着周(恩来)总理说的外交无小事和外交工作授权有限这个原则。”他说。
挥别美利坚
在三次赴美上任之后,周文重与美国的深厚渊源并未就此结束。2005年4月,他与升任外长的前驻美大使杨洁篪对调出使美国,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外交第一线。
有媒体总结,纵观周文重40年的外交生涯,有近一半的履新都和美国有关,其四度奉派赴美,在美工作时间长达17年,几乎经历了中美关系中的所有大事件。
甫抵华盛顿,周文重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访问美国50个州,二是与尽可能多的联邦国会议员进行“一对一的单独面谈”。在走访过程中,他毅然放弃过往陈旧的中国式风格,以“美国式逻辑”,尝试用各种方式游说美国议员、政要乃至民众。
今年1月,在周文重任期将满之时,美国《华盛顿邮报》发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中国和蔼的大使周文重在华盛顿的任期内拜访了约100位参、众议员。2005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大陆)邀请访华的美国政治人物和国会人员人数第一次超过台湾。”在周文重看来,国会在美国的政治生活和对外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会公关将是对美外交重要和长期的工作。
在其任期内,2006年4月,周文重在华盛顿迎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2009年11月,陪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并一起登上长城。中美两国已建立起60多个对话磋商机制,涵盖战略、政治、经济、执法、文化等领域。双方在布什第二任期内确立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奥巴马政府就任后,这两个机制又整合为级别更高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为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对话的平台。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盛赞周文重为建设中美关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周文重2005年年初履任之时,恰值中国方面提出《反分裂国家法》,对中美关系投下新的变数。而他离任之时,又正好赶上美国拟向台湾出售64亿美元军备、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抗议执意会见达赖喇嘛以及贸易摩擦等三大问题,中美关系似乎再次步入低谷。
美国媒体用了“very interest-ing(很有意思)”一词,形容周文重的到、离机会。而临行告别晚宴上,周文重也说,“我刚来上任时,有评论说我是在很有意思的时间抵达,我认为那是范例的美式赞誉;现在我要离开了,评论又说我是在很有意思的时间离任。”一席辞令,展现了其风趣幽默的一面。
周文重表示,中美两国涉及许多利益,有相同的、共同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利益。而中美关系31年的发展过程证明了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反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周文重简历
江苏盐城人,1945年8月出生于重庆。
1963-1968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
1970-1973年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73-1975年
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入修
1975-1978年
外交部翻译室科员
1978-1983年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随员、三秘
1983-1987年
外交部翻译室二秘、副处长、处长
1987-1990年
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1990-1993年
驻巴巴多斯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特命全权大使
1993-1994年
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
1994-1995年
驻洛杉矶总领事(大使衔)
1995-1998年
驻美利坚合国大使馆公使
1998-2001年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1-200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3-2005年
外交部副部长
2005-2008年
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8-2010年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10年-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