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充盈语文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的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音乐渲染营造美
  音乐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维超越时空飞进美妙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比如《西湖》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这段话描绘了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如果学生没有听到舒缓优雅的音乐,就不能更好地领略月光下西湖的美妙意境,那么月光下的西湖就会显得平淡。此时,我播放舒缓优雅的音乐,学生随着乐曲声诵读、感悟,从中感受月光下西湖“又是一番景象”的美妙与迷人,体会作者的心情,引发情感的共鸣,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灰椋鸟》一文中描写灰椋鸟归林的一段十分精彩:“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课堂中赏析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欣赏民乐唢呐曲《百鸟朝凤》片断,悠扬的唢呐声从无到有,模拟出的若有若无的一两声“鸟叫”,再到“鸟叫”声逐步密集,最后达到喧闹无比的欢腾,使学生再次感受到灰椋鸟归林壮观、欢快的场面。
  二、借助图像想象美
  意境,就是艺术的境界。这种境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激情、生活实感和美学理想,它可以强烈地感染读者,打动读者的心灵,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感受美的意境,达到身临其境之感。
  如《海底世界》一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神秘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过渡句,并围绕过渡句展开讨论。由此,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文录像,并配上解说。学生欣赏之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我抓住机会,趁热打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非常踊跃,有的说:“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啊!”有的说:“海底世界那么奇妙,我真想去看看。”还有的说:“我想当一位科学家,去研究海底世界更神秘的东西。”……最后,我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和谐的音乐声中美美地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文字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主要是在词语、句子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小学语文课文大部分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大都是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语言的描述不像雕塑绘画那样直接看到艺术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推敲文本中的语言,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如《燕子》一课,作者运用了许多色彩词,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美景,富有强烈的语言艺术魅力。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通过师生细腻大胆地品味词语,欣赏语言美,共享其春光之美,达到激励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大好时光的教育目的。
  又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表现法布尔对昆虫感兴趣用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程度不一的词。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看看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替换。学生在品读文本后,经过反复推敲,认为不可以互换,因为这三个词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感兴趣程度是由浅入深的,体会到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从而激励学生培养自己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文本中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四、延伸拓展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最终目的。每个人的心田都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只有不断地耕耘,才会有所收获。语文课堂是师生表现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舞台。儿童是美丽纯洁的,他们的美更是纯净的,他们虽缺乏知识的力量,却拥有幻想世界的无限天地。蹲下来看孩子,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有用我们的心灵和行动去创造的美,才是属于自己的美。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因为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教师的劳动是诗意的,所以语文课堂应该诗意盎然、春光明媚、多姿多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创设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呢?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一、顺应天性,让学生产生情趣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首小诗:“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女儿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了。女儿说,把直路走弯,路就更长了。”初读这首诗,感觉它就像作者跟朋友聊天时,随便说出的
本文对费用函数无界但可控情形下的有限阶段马尔科夫决策模型进行了研究.本文给出了有限阶段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最优策略存在的条件.并在此条件成立的条件下,给出了最优方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习作教学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习作评价都有了明显转变。但是,认真审视我们的习作课堂,不难发现,
阅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从人文的层面上说,阅读教学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情感的感染外,更要在课堂中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彰显人文内涵,对学生自身体验和个性的尊重。这是新课程标积极倡导的一个目标理念。那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彰显人文内涵呢?    一、学习内容——让学生各取所需    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内容是计划性或指令性的。教师为了完成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感受、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一句话,应当更多地去追寻儿童精神,莫让童心过早地消逝。”(周一贯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用教育智慧去关注童心,激发童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快乐、情趣深度浸润儿童的心灵世界。    一、输点“兴奋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精细化工等行业.而酶自身的缺点如稳定性差,不能重复使用而难以广泛的在工业中应用.因此,人们开始对酶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