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质粒介导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流行基因型及传播机制的研究

来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mo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AmpC酶的流行基因型和传播机制,以及时发现并监控这些高危菌群。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耐药株采用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筛选高产AmpC酶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分析质粒介导AmpC酶的流行基因型,并通过质粒接合实验、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探讨流行基因型的传播机制。结果16株高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中,DHA组10株,EBC组6株,未发现MOX组、CIT组、ACC组和FOX组质粒AmpC基因。对部分PC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不良妊娠组106例和正常产妇组55例,采集胚胎组织和脐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PVB19。结果HPVBI9的
50%-75%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皮肤瘙痒,其中37%的患者可表现为令人心烦的瘙痒,乃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有41%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曾经有过瘙痒历史,发生在透析中或透析后不久[1]。局部用药或口服抗瘙痒药物通常效果不佳,只有少数患者(18%)的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或减轻。由于近年各透析中心普遍提高了透析充分性,瘙痒患者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瘙痒仍是长期透析患者一个令人烦恼的临床问题。  1病因
目的探究石椒草咳喘颗粒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支原俐肺炎患者86例,将病例分为治疗组(阿奇霉素联合石椒草咳喘颗粒)与对照组(单用阿齐霉素),将两组进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