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要找到写好习作的“根”
教师为习作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写作文成了我们大家“心中永远的痛”。有许多家长迫于无奈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结果《作文大全》《获奖作文》《描写词典》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学生的书包,习作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挫伤了学生用习作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性,在师生面前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把习作教学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撇开影响学生写好习作的细枝末节,真正寻找到写好习作的“根”,才能彻底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二、 写好习作“根”是什么
学生们害怕写习作,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教师平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很多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从学生习作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学生习作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所以,习作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否则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积累就是写好习作的“根”。
三、 怎样进行积累
1. 语言的积累——一读二抄三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多阅读精美的书籍,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名著;《苏东坡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人传记或名人小学时代的故事;《趣味地理》《科学王国里的故事》《昆虫记》等科普读物;《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历史故事……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也为习作积累了必要的语言材料。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成语诗词,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精彩的片段。有了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也就感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 认识的积累——把阅读与观察结合起来
阅读的积累仅满足于语言积累那是不够的,还要注重通过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不仅要读懂书中的故事,还要注意书中的思想。例如,为什么把老师比作“春蚕”“粉笔”和“蜡烛”?课文是如何把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与人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的?教师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学生认识,领悟联系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从而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积累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技巧的积累——多进行习作练习
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方面入手,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进行片段练习,可给学生找三篇佳作:《这就是我》 《小书迷》 《我》,让学生先阅读,然后分析这三篇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优点,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这个时候,不着急让学生动笔,再给学生展示两篇《可爱的我》,一篇是习作的原文,一篇是修改后的;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讨论,比一比哪一篇好,好在哪里,如何进行文章的修改。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学到修改文章的技巧,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果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好的话,教师就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步一步慢慢地进行指导,直到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等句式的训练;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篇章训练,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又怎样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的训练。学生逐步积累了写作技巧,所写的习作就会大有进步。
为了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就让我们从指导学生的学习积累开始吧!
(作者单位:铜山县茅村中心学校)
教师为习作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写作文成了我们大家“心中永远的痛”。有许多家长迫于无奈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结果《作文大全》《获奖作文》《描写词典》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学生的书包,习作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挫伤了学生用习作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性,在师生面前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把习作教学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撇开影响学生写好习作的细枝末节,真正寻找到写好习作的“根”,才能彻底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二、 写好习作“根”是什么
学生们害怕写习作,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教师平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很多学生即使确定了新颖的题目,有了深刻的主题,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瓶装新酒”,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根本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从学生习作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学生习作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所以,习作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否则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积累就是写好习作的“根”。
三、 怎样进行积累
1. 语言的积累——一读二抄三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多阅读精美的书籍,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名著;《苏东坡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人传记或名人小学时代的故事;《趣味地理》《科学王国里的故事》《昆虫记》等科普读物;《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历史故事……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也为习作积累了必要的语言材料。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成语诗词,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精彩的片段。有了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也就感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 认识的积累——把阅读与观察结合起来
阅读的积累仅满足于语言积累那是不够的,还要注重通过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不仅要读懂书中的故事,还要注意书中的思想。例如,为什么把老师比作“春蚕”“粉笔”和“蜡烛”?课文是如何把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与人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的?教师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学生认识,领悟联系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从而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积累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技巧的积累——多进行习作练习
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方面入手,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进行片段练习,可给学生找三篇佳作:《这就是我》 《小书迷》 《我》,让学生先阅读,然后分析这三篇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优点,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这个时候,不着急让学生动笔,再给学生展示两篇《可爱的我》,一篇是习作的原文,一篇是修改后的;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讨论,比一比哪一篇好,好在哪里,如何进行文章的修改。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学到修改文章的技巧,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果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好的话,教师就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一步一步慢慢地进行指导,直到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等句式的训练;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篇章训练,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又怎样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的训练。学生逐步积累了写作技巧,所写的习作就会大有进步。
为了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就让我们从指导学生的学习积累开始吧!
(作者单位:铜山县茅村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