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商》是新闻性刊物吗?当然是。
《中国工商》的主流是动态性新闻吗?当然不是。
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是”与“不是”,锁定了《中国工商》的着力点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这就是:必须坚持新闻性与求是性的统一。
对此应怎样理解,我们不妨作如下比较: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事物的外在,那么,《中国工商》应着力揭示的则是事物的本质。譬如一位工业英才的殒命,曾经让多少人痛心疾首。按照动态性新闻的要求,报道出事件发生的地点、过程,背景和社会反响等就够了。但从求是的角度,所要揭示的则是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深层矛盾、政策缺失等重大问题。这是血的教训留下的思考,也是新的社会进步的开始。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事物的结果,那么从求是的角度所要揭示的则是产生结果的原因。民营经济的贡献、各级商会的工作和企业家们的业绩,固然可用数字和事实展示,可圈可点,可详可略,但这些数字和事实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业绩是骄人的,给人以激励;道理是育人的,给人以指导;厚德诚信是做人,永驻人间。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那么从求是的角度所要揭示的则是支配这一过程的规律。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这些足迹的连结就是一条成功的轨迹。而一个企业从辉煌的巅峰走向衰落的低谷,也会留下英雄落魄的轨迹。无论是成功的轨迹,还是失败的轨迹,背后都有其固有规律,同样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这种由“求是”凝聚而成的精神成果,并不比企业所带来或所失去的巨大物质财富逊色,而是有着更广泛、更久远的价值。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那么从求是的角度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一般属于感性;“为什么”、“怎么办”则基本属于理性。“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坚持新闻性与求是性的统一,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知”者其然也,“智”者其所以然也。我们的先人在“知”的下面加了一个日字,表明了“智”的本意是探求知识后面的其所以然。树上的苹果向地上落而不是向天上飞,这是一个常识。但对为什么向地上落,牛顿进行了研究,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一个天才智者的思考。求是意义上的新闻,所要发现的就是各种新闻事件的其所以然。
概言之,《中国工商》坚持新闻性与求是性的统一,就是要求索新闻背后的深层次认识。它是现象到本质的升华,是过程到规律的归结,是“是什么”、“怎么样”到“为什么”、“怎么办”的解读。
然而这绝非易事,至少需要三大支点:
支点之一,建设好采编队伍这个主体。他们既要有“望远镜”的功力,高瞻宏观,把握趋势;又要有“显微镜”的功力,审视微观,洞悉端倪。为此,要建设“内精外广”的采编队伍。“内精”,以达到杂志社内部人员精悍,高素质,高效率;“外广”,以达到相关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积极参与,形成网络,开拓视野,深化观点。这是实现《中国工商》新闻性与求是性相统一的主体基础。
支点之二,把握好一线实践者这个客体。从本源上来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文在文外而不在文中。包括民营企业家、商会工作者、经济界人士等在内的一线实践者,他们会遇到这样的坎那样的弯,这样的难题那样的症结;其中的所疑所忧所思所悟,常常就是求是的新闻点,由此构成了《中国工商》新闻性与求是性统一的客体基础。问题在于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投入地配合本刊采编人员做深度挖掘,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是每个采编人员需要研究的。
支点之三,依靠好各级商会这个桥梁和纽带。各级商会上承宏观,下启微观;中连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党委、政府,以及杂志社与读者。各级商会是本刊连结各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提高本刊质量的强大支撑力,所以务必依靠好。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决定一个平面,这是古老的欧几里德几何定理。以上的三个支点也构成了一个平面,构建了《中国工商》这个平台,是本刊的质量所在,动力所在。
《中国工商》的主流是动态性新闻吗?当然不是。
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是”与“不是”,锁定了《中国工商》的着力点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这就是:必须坚持新闻性与求是性的统一。
对此应怎样理解,我们不妨作如下比较: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事物的外在,那么,《中国工商》应着力揭示的则是事物的本质。譬如一位工业英才的殒命,曾经让多少人痛心疾首。按照动态性新闻的要求,报道出事件发生的地点、过程,背景和社会反响等就够了。但从求是的角度,所要揭示的则是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深层矛盾、政策缺失等重大问题。这是血的教训留下的思考,也是新的社会进步的开始。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事物的结果,那么从求是的角度所要揭示的则是产生结果的原因。民营经济的贡献、各级商会的工作和企业家们的业绩,固然可用数字和事实展示,可圈可点,可详可略,但这些数字和事实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业绩是骄人的,给人以激励;道理是育人的,给人以指导;厚德诚信是做人,永驻人间。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那么从求是的角度所要揭示的则是支配这一过程的规律。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这些足迹的连结就是一条成功的轨迹。而一个企业从辉煌的巅峰走向衰落的低谷,也会留下英雄落魄的轨迹。无论是成功的轨迹,还是失败的轨迹,背后都有其固有规律,同样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这种由“求是”凝聚而成的精神成果,并不比企业所带来或所失去的巨大物质财富逊色,而是有着更广泛、更久远的价值。
如果说通常的动态性新闻所报道的是“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那么从求是的角度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一般属于感性;“为什么”、“怎么办”则基本属于理性。“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坚持新闻性与求是性的统一,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知”者其然也,“智”者其所以然也。我们的先人在“知”的下面加了一个日字,表明了“智”的本意是探求知识后面的其所以然。树上的苹果向地上落而不是向天上飞,这是一个常识。但对为什么向地上落,牛顿进行了研究,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一个天才智者的思考。求是意义上的新闻,所要发现的就是各种新闻事件的其所以然。
概言之,《中国工商》坚持新闻性与求是性的统一,就是要求索新闻背后的深层次认识。它是现象到本质的升华,是过程到规律的归结,是“是什么”、“怎么样”到“为什么”、“怎么办”的解读。
然而这绝非易事,至少需要三大支点:
支点之一,建设好采编队伍这个主体。他们既要有“望远镜”的功力,高瞻宏观,把握趋势;又要有“显微镜”的功力,审视微观,洞悉端倪。为此,要建设“内精外广”的采编队伍。“内精”,以达到杂志社内部人员精悍,高素质,高效率;“外广”,以达到相关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积极参与,形成网络,开拓视野,深化观点。这是实现《中国工商》新闻性与求是性相统一的主体基础。
支点之二,把握好一线实践者这个客体。从本源上来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文在文外而不在文中。包括民营企业家、商会工作者、经济界人士等在内的一线实践者,他们会遇到这样的坎那样的弯,这样的难题那样的症结;其中的所疑所忧所思所悟,常常就是求是的新闻点,由此构成了《中国工商》新闻性与求是性统一的客体基础。问题在于如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投入地配合本刊采编人员做深度挖掘,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是每个采编人员需要研究的。
支点之三,依靠好各级商会这个桥梁和纽带。各级商会上承宏观,下启微观;中连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党委、政府,以及杂志社与读者。各级商会是本刊连结各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提高本刊质量的强大支撑力,所以务必依靠好。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决定一个平面,这是古老的欧几里德几何定理。以上的三个支点也构成了一个平面,构建了《中国工商》这个平台,是本刊的质量所在,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