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设;农村
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而新房舍,即农村的住宅,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农村住宅在规划布局、设计、建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为何要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坚持五个机制:一是投入机制,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对农村投入增长的机制。二是工作机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事,党和政府的各部门尤其是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都要有“一盘棋”的观念,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要向农村倾斜。三是引导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建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快建立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五是逐步建立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新体制。
二、新农村建设遇到的问题
2.1 新农村规划受人为影响较大
新农村的规划是把几个小的自然村整合为一个比较大的中心村,从而达到土地,公共设施的最大利用化和节约化。新农村的规划应该突出他的自然性,合理性以及和农民的生活习惯相适应性。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手中握有权利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自己对于农村规划的无知和其本人思想的落后,使得新农村的规划不能按照其合理的方式发展,村庄的街道横平竖直,显得尤其呆板,出现很多一模一样的村庄,乡村的布局几乎相似,让人身处其中的时候没有一点新鲜感和成就感。我们的规划师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水平,从而使自己的设计的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作品一改再改,最后是一部好的規划作品成为了权利的牺牲品。
2.2 住宅设计单一,没有从农村实际出发
在设计方面,设计师提供多种的户型选择,由于户型的选择的时候,选择人(一般不是农民本身)带有一种攀比心理,为了突出业绩和节省自己的时间精力。所以在户型的选择中没有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选择了一些看起来华丽但是用起来却不实用的户型。比如现在的户型中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原则下一般把院子设计的都比较小,然而在我们目前还不是机械化农业的前提下,大部分农民还需要一定的场地去晾粮食等,老的农村户型一般都是把房顶建成平的以方便晒粮食,新农村在户型屋顶的选择上根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屋顶为斜坡式,使得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方便;还有就是牲畜家禽的养殖问题,一般农户都有自己家养的牲畜,这样可以增加一部分家庭收入,然而新的农村社区设计为了达到卫生方面的要求,一般不设计牲畜家禽的养殖的场所。在调查中,农民也明确表示不想集中化养殖。笔者认为在我国农业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下,集中化养殖有些过于理想化。其实可以尝试沼气池的使用,这样可以解决牲畜家禽粪便的清理和卫生等问题,也可以使得农户家的一些能源自给自足。
三、解决新农村住宅设计合理性的办法。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基于环境条件、经济基础的不同,在进行具体规划前必须进行详细调查,针对不同农村、不同文化,尊重当地传统习俗,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切实从群众的利益考虑,为新农村住宅建设打好基础。
科学合理规划根据当地实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切实做到规划科学合理,使农民住宅美观实用,美化生活环境,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以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继承传统、摒弃低俗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村庄步入生态建设的行列,塑造出了特有的田园风光,为开发田园生态旅游业奠定了基础。新农村住宅要体现当代农村精神风貌,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保留特色,摒弃陋俗、低俗文化。
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出现浪费国土资源等现象。合理运用太阳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农宅设计上要从节能出发,如建筑的朝向、开窗、材料等方面,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环保、节能、美观。
文化休闲场所的开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传统模式下的农村,村民休闲娱乐没有固定的场所,导致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农村文化发展脱离综合发展。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应建立大众性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以群众需求为前提,创造宜居新环境。
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上,应当以人为本,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集约、生态、可持续的新农村住宅。引导农民从粗犷浪费型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建筑业对农村生活方式、文化风貌、传统观念转变的巨大推动作用。
四、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总之,新农村建设要深刻地认识新农村建设(包括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在学习典型经验和示范中营造各具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课题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曹明贵,盛正国,念延辉,等.新农村的制度建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李立清,李明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学家,2007(1):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设;农村
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而新房舍,即农村的住宅,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农村住宅在规划布局、设计、建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为何要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要坚持五个机制:一是投入机制,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对农村投入增长的机制。二是工作机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事,党和政府的各部门尤其是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都要有“一盘棋”的观念,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要向农村倾斜。三是引导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建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快建立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五是逐步建立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新体制。
二、新农村建设遇到的问题
2.1 新农村规划受人为影响较大
新农村的规划是把几个小的自然村整合为一个比较大的中心村,从而达到土地,公共设施的最大利用化和节约化。新农村的规划应该突出他的自然性,合理性以及和农民的生活习惯相适应性。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手中握有权利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自己对于农村规划的无知和其本人思想的落后,使得新农村的规划不能按照其合理的方式发展,村庄的街道横平竖直,显得尤其呆板,出现很多一模一样的村庄,乡村的布局几乎相似,让人身处其中的时候没有一点新鲜感和成就感。我们的规划师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水平,从而使自己的设计的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作品一改再改,最后是一部好的規划作品成为了权利的牺牲品。
2.2 住宅设计单一,没有从农村实际出发
在设计方面,设计师提供多种的户型选择,由于户型的选择的时候,选择人(一般不是农民本身)带有一种攀比心理,为了突出业绩和节省自己的时间精力。所以在户型的选择中没有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选择了一些看起来华丽但是用起来却不实用的户型。比如现在的户型中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原则下一般把院子设计的都比较小,然而在我们目前还不是机械化农业的前提下,大部分农民还需要一定的场地去晾粮食等,老的农村户型一般都是把房顶建成平的以方便晒粮食,新农村在户型屋顶的选择上根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屋顶为斜坡式,使得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方便;还有就是牲畜家禽的养殖问题,一般农户都有自己家养的牲畜,这样可以增加一部分家庭收入,然而新的农村社区设计为了达到卫生方面的要求,一般不设计牲畜家禽的养殖的场所。在调查中,农民也明确表示不想集中化养殖。笔者认为在我国农业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下,集中化养殖有些过于理想化。其实可以尝试沼气池的使用,这样可以解决牲畜家禽粪便的清理和卫生等问题,也可以使得农户家的一些能源自给自足。
三、解决新农村住宅设计合理性的办法。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基于环境条件、经济基础的不同,在进行具体规划前必须进行详细调查,针对不同农村、不同文化,尊重当地传统习俗,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切实从群众的利益考虑,为新农村住宅建设打好基础。
科学合理规划根据当地实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切实做到规划科学合理,使农民住宅美观实用,美化生活环境,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以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继承传统、摒弃低俗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村庄步入生态建设的行列,塑造出了特有的田园风光,为开发田园生态旅游业奠定了基础。新农村住宅要体现当代农村精神风貌,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保留特色,摒弃陋俗、低俗文化。
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出现浪费国土资源等现象。合理运用太阳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农宅设计上要从节能出发,如建筑的朝向、开窗、材料等方面,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环保、节能、美观。
文化休闲场所的开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传统模式下的农村,村民休闲娱乐没有固定的场所,导致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农村文化发展脱离综合发展。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应建立大众性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以群众需求为前提,创造宜居新环境。
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上,应当以人为本,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集约、生态、可持续的新农村住宅。引导农民从粗犷浪费型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充分发挥建筑业对农村生活方式、文化风貌、传统观念转变的巨大推动作用。
四、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总之,新农村建设要深刻地认识新农村建设(包括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在学习典型经验和示范中营造各具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课题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曹明贵,盛正国,念延辉,等.新农村的制度建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李立清,李明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学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