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老胡同”就让人倍感亲切,为什么呢?因为是它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勾起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
  “六尺巷”的典故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这是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境内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地与吴宅相邻。吴氏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了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遂驰书京都,告知张英此事。张英阅罢,认为此等小事不难解决,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氏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现在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也俗称“胡同”。
  这说明什么?俗话说:“屋搭山,地邻边,远亲不如近邻。”这充分表明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团结的重要性。胡同不宽,可它能时时散发出暖暖的温情,让人相亲,让人留恋。
  “老胡同”大部分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尤其突出的要数农村。那个时期,因经济条件所限,在农村基本难见高楼大厦,只有一座座低矮的起脊屋。那时农村建筑规划不像现在具有科学性,横七竖八、随欲而蓋的房屋有很多,所以邻里之间的空地形成了胡同,并随处可见。门对门之间,墙临墙之间,屋山与屋山之间,往往都留下曲曲弯弯的胡同巷。
  这些不规则的胡同巷留下了邻居们熟悉的脚步、欢快的话语,使得人们串门走户变得便捷。每到春暖花开和果实累累的季节,沁人的芳香便顺着胡同飘到左邻右舍,温馨院落。庭院里的果树伸出它那友好的“橄榄枝”,跨过邻里之间的小胡同,将刚刚成熟的新鲜水果,送到邻居家里,让他们随手摘来品尝“甜蜜的友谊”。
  “老胡同”牵连着你我他,也方便了你我他,它就像一条长长的纽带,把邻里间的友谊紧紧连在一起。它既是小路也是风景,更是人们相互走动的黏合剂。今天对门邻居家没人,我来帮助看门,明天隔壁家来亲戚,我去帮助叫人,真是既方便你,也方便他。
  现在可好,漂亮的小区多了,楼房也变得又高又大,但是让人久久留恋的“老胡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住在同一栋楼,面对面却不相识;住在同一个单元,门对门却毫无交流。唉!可悲可叹!
  “老胡同”的温馨,“老胡同”的暖意,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其他文献
文姐在贺城开奇石铺有些年头了,她集藏的石头新颖独特,在历次的奇石展销会上,销量均居榜首。因此,她成了贺城一位有名气的石玩家、富姐。  文姐身材好、长得漂亮,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各款奇石经她双眼一看,就能掂出它的分量来,但是,快三十岁了还没结婚。  阿贵来文姐奇石铺打工,踏实、勤快。整理各款奇石,有一套方法,一些有型、质、色的黄蜡石和红蜡石,经他双手轻轻一擦抹,便油光透亮,惹人喜爱,使店铺生意又攀新高
期刊
1977年的夏天,王大胜到小何村相亲,还没走到村口,就有人告诉他,别去了,何三姑跟人跑了。  何三姑,刚满二十岁,善良、俊俏,哥哥是当地村主任。  春天的时候,有人给何三姑说了门亲事,就是十里外的王大胜,何三姑没看上,家人反复劝说,大胜根正苗红的,凭啥看不上?何三姑吵闹不过,赖在床上说:“我有病,干不了活儿,上不了地。”哥哥看她一眼,将计就计:“有病我给你请医生,病好了给我起床!”  医生请来了,
期刊
古城老街一隅,我曾经和古玩家隔墙而居。前两年我搬进了电梯房,那临街的老房子真的是太破旧了。可他还坚守在那破旧的老房子里,说是他老娘不肯搬,舍不得那住惯了的老地方呢!  其实,古玩家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古玩家,只是我们给他的一个诨号而已。真正的古玩家,家道殷实,嗜古董如命,极爱收藏,精通鉴赏。  而他则只是捣弄几个明清时期的“孔方兄”、几张民国时期的纸币,还有就是那不辨真伪的小玉佛、铜制小香炉,林林总
期刊
他名落孙山。她如坐针毡:“没理由啊,你是全校的标杆!”他杵在原地望着蓝天,幽深的眸子里似有星光在闪:“祝贺你如愿以偿。”  她启程校园。他打工窑厂,劳累的枷锁捆绑青春的光芒,忙碌的身影踏碎盈盈亏亏的月光。五毒虫酒,浇灌疲惫的神经,让他灵魂舒畅,无数条馋虫筑巢意志的城墙。  她暑假归来:“戒酒吧,电大才是你应该拼搏的地方。”  他躺在斜椅里哼唧吟唱,醉醺醺的脸,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她负气离开,多年的
期刊
他还会来吗?她在心里默默地问。每到一站,她的眼睛便紧瞅着车门涌动的人群。她不知道他是在什么地方上的车,只知道下车的地方与她是同一个站台。  那天上车时天有点阴,不一会儿便大雨倾盆。车到站台,她有点儿犹豫,但还是随涌动的人群下了车。她急忙躲在了站台上的亭子下,有伞的人渐渐消失在雨中。她左顾右盼,都是陌生人。  “你好,没带伞吧?”一个男人的声音传进了她的耳朵里。  她循声望去,见他上身穿着绿色的T恤
期刊
断绝回乡的渴念,他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羁滞成客居的旅雁。  笃笃的敲门声藏匿起他落寞的寡欢。“你好,我是来走访的社区网格员。”门外的姑娘眸光明澈,似两潭温润的暖泉。  “谢谢你。”他接过食品袋,热乎乎的热狗熏染成贴心的暖。  频繁的访谈消退陌生的腼腆,熟谙成心与心的盼恋。工作劳累病悴她的容颜。捱不过锥心的思念,他登门探看。  “你找谁?”开门的长者疑惑满脸。独栋的别墅,奢侈的花园,惊慑他的双眼。他
期刊
院子里有一棵苦楝樹。  小男孩经常坐在那个院子里,呆呆地望着它。  放寒暑假了,他从城里回来,来到了农村的奶奶家里。奶奶不是忙地里的活,就是忙其他事。后来,奶奶生病了,就再也顾不上他了,他和村子里的孩子又不熟,奶奶家里在村边儿上,除了网络游戏,那棵苦楝树成了他的伙伴。每天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坐在院子里,凝神地注视着它。他陪着苦楝树,苦楝树也陪着他,他的童年生活就这样一路走来。  苦楝树在夏季开花,紫
期刊
炙热的阳光穿过紫堇,灼亮他等车的焦急眼神。他汗流涔涔。  “帮你扇扇!”绵柔的声音宛如天籟的音韵。  “我和你一起去微山湖。”她娇嗔。  他微笑,诙谐的言谈漫逸别样的气氛。  扁舟在绿波中匍匐挺进,粉荷伶仃的烟尘,光斑闪耀莲叶深处,叠影恍惚的缤纷。  “小心!”她的玉腕被莲刺剐出一道血痕。她泪眼嘤吟,他顿时乱了方寸,轻轻擦拭的湿巾拂开她心窗禁封的一纸经纶。  晚餐时,她找他对饮,黯蠕红唇:“我离开
期刊
白云的棉花糖溶化在微山湖的明媚里。她的微笑,风一样吹起他心头的涟漪。  他捂上眼睛:“你的明眸比微山湖还深不见底,我怕淹死。”  “去學游泳。”她笑靥旖旎。芦苇荡里的风,悄悄又习习。  大学毕业后为梦打拼,马不停蹄。闲暇之际,他约她到微山湖边钓鱼,不料,多年未见的湖水已臭气熏天,鱼蟹也奄奄一息。  “为什么会这样?”他黯然泪滴。她慌忙抱紧他双臂:“别急,我们学的就是环境治理。”  禁乱排、清垃圾、
期刊
乡亲们称王小八为割麦王。  王小八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已有七个年头。他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收割速度快,收割后的麦田异常干净,极少遗落麦穗。附近几个村子,干这一行的人也不少,没一个能超过他的。  “艺高人胆大。”老话说得没错!看着今年小麦大部分已经成熟,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王小八先是将自己那台威风凛凛的收割机精修了一番,又对外放出新招儿来—今年收割小麦实行三不收:一是在小麦没有自然倒伏的情况下,每亩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