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薄弱学校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世界范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薄弱学校的改革被各国广泛关注。各国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来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革。其中美国薄弱学校改革是由政府和民间团体两种力量共同推进的一场改革,在这其中由民间力量发起的跃进学校项目弥补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革中的不足,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跃进学校;项目薄弱;学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6-0076-03
  【作者简介】李敏,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美国政府为主导的薄弱学校改革的举措与问题
  (一)政府改革薄弱学校的举措
  “薄弱学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具有优势的优质学校而言的。具体来说,薄弱学校是在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前提下,学校在管理结构、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学生质量、学校文化等方面都低于一般水平的学校。薄弱学校的改造一直都被视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针对薄弱学校学生学业成绩不佳的问题,美国大部分学校采取改变学校管理结构、更换不合格教师、重置课程等措施对学校进行整改。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薄弱学校的状况,但由于改革缺乏整体协调性,因而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以政府为主导薄弱学校改革中的问题
  1.改革目标缺乏弹性。
  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确立了截止2014学年全美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在州级测试中达到熟练程度的教育总目标。为配合总目标的实现,联邦政府规定:凡是连续两年内未达到各州“年度进步目标”的学校就被划入薄弱学校的行列,政府将对其进行干预。这种硬性的规定导致许多州为了避免本州内一些学校被列入薄弱学校,躲避被重组和接管的风险,通常采取降低考试科目的难度,调整年度进步标准的基线,或改变考试管理的方式来应对评估。这些做法造成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学校被划为薄弱学校。政府这种缺乏弹性的改革措施使得美国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急剧下滑,引起了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2.改革措施关注局部。
  以政府为指导的薄弱学校改革多集中于对一些局部问题的关注,而非从全局的角度审视薄弱学校问题的根源。就学校而言,政府对待薄弱学校更多的是聚焦在师资配置、校舍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上,比如校舍条件差,拨款用于改善学校校舍;学生学业水平低就重新聘用教师、重置课程等。试图通过直接复制优质学校的长处来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而忽略了薄弱学校自身社区环境的优势、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特长,以及家长、社区和教职工的支持等因素对学校改进的影响。就学生而言,在薄弱学校改革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多数学校多采用降低课程的难度、延长课业时间等措施,而对于学业水平差的学生,学校与教师对其弱点的过度关注,往往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产生畏难情绪,使其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这种重“补短”轻“扬长”的补救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校与教师越努力,学生成绩越低的恶性循环。
  3.改革方式过于激进。
  美国以政府为主导的薄弱学校改革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重组模式,接管模式和关闭模式。师资是薄弱学校改进的核心,在重组模式中,因为缺乏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所以在大规模解聘教师后,造成工会与学区的矛盾,解聘后新教师没有及时补充耽误学校教学进程,新教师经验的匮乏与学生对新教师的适应程度等问题又严重影响了薄弱学校的改革效果。其次,将薄弱学校交特许公司或特许学校组织进行管理后,这些薄弱学校并没有获得显著改善,且有一部分薄弱学校本身就是特许学校。另外,将薄弱学校交于私人教育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也存在争议。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私人教育管理组织接管了薄弱学校后,可能会由于追逐短期效益,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最后,直接关闭薄弱学校,不仅造成学生就近上学不便,跟不上优质学校教学进度,难以适应新环境等问题,还容易使优质学校超负荷运作从而降低优质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二、以民间力量为主的薄弱学校改革:跃进学校项目
  (一)跃进学校项目背景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薄弱学校改革效果欠佳的情况下,一些以大学研究人员、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员和一些教育管理组织为主的民间教育力量开始探寻薄弱学校变革之道。其中198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亨利·莱文发起了跃进学校项目(Accerlated School Projection)。该项目通过塑造一种高期待、高要求、高成就的学习环境,设置以学生的优势为基础的挑战性课程,创造学生、父母、教职工和社区代表共同参与的管理方式,从而为全体学生提供“跃进”而不是“减慢”的学习机会。其本质是充分识别出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并将这些优点作为补充和加速学习的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回归到主流教育领域。
  (二)跃进学校项目模型
  跃进学校项目构建了一系列特有的制度理念来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可以概括为树立一套以平等、参与、交流与合作、团体意识和专业化为特征的价值观念,确立了学生在教育上的不利处境是环境造成的而非学生自身的原因,社区有义务为这些处境不利的孩子提供社会需要的教育。
  (三)跃进学校项目的发展与成效
  通过对参与跃进学校项目的薄弱学校的评估显示,这些经跃进学校项目改革后的学校,在学生标准化测验的通过率、家长参与度、学生出勤率、教师的满意度等多项指标都有显著提升。
  三、跃进学校项目对我国改革薄弱学校的启示
  薄弱学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某一两个特定的因素造成的,而薄弱学校的改进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目前我国而言,尤其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仍存在大量的薄弱学校,这也影响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政府对此也进行了很多努力,笔者希望美國跃进学校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推进薄弱学校改革有所启示。   (一)因地制宜,突出课程的特色化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改革的外部表现,也是最直观的表现,因为比较容易量化,所以往往成为学校改革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考虑应试的因素,提倡题海战术,加之其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水平不高、课程资源短缺,这严重限制了学校的发展。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但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薄弱学校为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争相模仿一些优质学校的办学模式,生搬硬套。这种忽略自身特性,盲目跟风的学校改革往往是东施效颦,徒劳无功。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要根据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学校发展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通过学校的集体评估制定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点、发展点和学校优势进行,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这种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的学校改革,更容易取得改革成效。
  (二)多元主体参与,民主管理
  教育改革中行政手段的调控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手段。政府被赋予了改革的设计者、协调者、监督者等多重身份。学校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大多是照章办事,甚至部分中小学校长将改革视为“填表”,一项改革政策下达后,大多数学校都采取“申请经费—整改—填表—达标”的方式,只要学校的各项指标已满足国家改革的评估表格上的标准,就表明学校改革完成了,至于改革的实际效果怎么样无从知晓。如果说学校在改革的过程中扮演执行者的角色,那学生、家长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似乎与学校改革脱离了,他们并没有参与到学校改革的过程中来。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改革,无形中排斥了其他主体的参与,抑制了其他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在美国跃进学校项目中,其强调学习的改革要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学生、教职工、家长和社区的积极性,要求每一个学校利益相关者都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学校改革中。学校改革的目标的制定、学校事务的管理、学校的重大决策都要求集体参与,并建立问责机制。另外,在平等、参与、交流与合作、团体意识等价值观念体系的影响下,学校、家庭、社区、政府被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奋斗。
  (三)赏识性教育,跃进式发展
  在对待薄弱学校问题上,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它的短板,想的都是革新。建新校舍、换新的教职工等措施是我们在当前薄弱学校改革中常用的手段,似乎只要把这些薄弱学校“脱胎换骨”了,他们就会转化为优质学校。然而这些薄弱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点有时却被我们忽视了。
  同样,对待处于有学业失败风险的学生,我们也是只关注到其学业水平不达标,再采用机械重复、补习、降低课程难度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教育。这种只关注学校和学生缺点的教育改革,结果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学校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性也是千差万别。我们应尊重每一个学校成员的人格,以赏识的眼光對待学校中每一个人。跃进学校项目的成功经验表明,当我们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自身的优势,以一种高期待、高要求、高水平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的潜能将充分发挥出来。同样教师也是如此,与重新聘请教职工相比,让原教职工感受学校对其信任和尊重,再依据其自身的特点组织教师培训,促进其职业技能的提升,这比培养新的教职工所带来的效果要好得多,毕竟新教职工还要适应环境以及与学生磨合,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这种通过激发个体的自信心调动个体积极性,以个体优势为基础促进劣势改进的改革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其他文献
里昂是勃艮第地区的明珠。富维耶山和索恩河夹峙的老城安逸优雅,雕刻着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时光、成长以及个性。每当走在这样的老城里,我总是充满艳羡之情。冯骥才在《手下留情》一书中写道:“文字的历史只能启动想象,建筑的历史才是摸得着的物证。一个城市不能替代的个性内容,都在它的形态中了。一旦这个城市失去它固有的形态,不仅与历史中断,失去了精神载体和心灵的巢,看不到自己的性格轮廓,也必然在彼此走向雷同的城市中
很多朋友喜欢叫我“泱年”,这是我在锐角网上的昵称。4年前的夏天,我用泱年这个名字注册了锐角网,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大赛。那个夏天算得上岁月悠长,而我要对你讲的故事,也从那个夏天开始。  2012年的夏天  我的记性不是很好,但我一直记得2012年的夏天。读初二的我,从杂志上看到新锐大赛的启事,谁也没告诉,偷偷注册了个号参加。那时我14岁,是个面目模糊的平凡女孩,世界对我来说如雾里花云中
如果说这个地球上还有可以和中餐比肩的美食,唯一的答案只能是法餐,而里昂正是法国的“美食之都”。  里昂人喜欢吃猪肉,除了最经典的各种肉肠之外,猪头、猪脚、猪内脏也都吃,这一点跟咱们中国人没什么区别。猪肉可以说是里昂美食的灵魂,传统老店Chez Paul就是这样一家以猪肉为主打的Bouchon(特指里昂那些风格简单、气氛友好、经营传统菜的小餐馆)。  在Chez Paul就餐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这
一、学校简史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地处无锡市中心城区,前身为私立无锡竞志女学,1905年由教育家侯鸿鉴先生出资创建。学校30周年校庆时,蔡元培先生以“开风气之先”题赞其启迪民智、培育新人的卓越业绩。1953年,学校更名为无锡市第二女子中学。1969年,学校兼收男生,更名为无锡市第十二中学。2000年,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因地缘东林书院,又因办学精神上深受其影响,学校更名为无锡市东林中学。2018年
【摘 要】让每一个儿童在“玩”中体会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无穷趣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A4纸中的数学问题”是以图形的面积计算为例重新拓延的一节课,主要教学思路是通过引导学生玩转A4纸,渗透“等积变形”的思想,促使他们在深化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发现图形之间本质的共通性,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形成灵活变通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A4纸中的数学问题”;等底等高;变与不变;不同角度  【中图分类号】
最后一个晚自修  一到下午,天气闷热,教室里什么风都吹不到了。窗外的景色依旧单调,甚至抽象。鲜艳的落日挨近了对面的楼顶,越来越小,变红变暗。夕照中,一切都失了正色,却保持住了绝对的平静,仿佛它们同世界一样已经老了,很难有什么事还能叫它们大惊小怪。  进入最后的高考倒计时,课纷纷停了,我们各自做考前的准备,原先班里凝聚着的共忧患的氛围,突然一下涣散了,好比这一年的春天,不但远了,也永久地消逝了。大家
圈主:飘然の风  崇拜传说中叼着烟斗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吗?喜欢动漫里穿着蓝西装架着黑框眼镜的柯南君吗?痴迷英剧里帅气的神探夏洛克吗?  如果你还对扑朔迷离的案件充满好奇,并且热衷于侦探、推理。那么,赶紧加入我们的侦探小分队。现在,我们就出发!
与国学的缘分,大概是从我坐在门槛上舔糖葫芦时开始的。当时,大概是觉得我一个小女孩每天坐在门槛上舔糖葫芦实在有损形象,我爷爷就说:“要不你来写大字吧。”  年幼的我以为所谓“写大字”,就是在很大的田字格上写很大的字,立刻拍拍屁股站起来跟爷爷走了。爷爷把我抱到椅子上,递给我一支毛笔。爷爷看我把毛笔往脸上蹭,哭笑不得,拿过我手中的毛笔,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写。不过我的“大字”计划并没能持续多久,新鲜劲
粗粗地看了一下高考改革方案,当看到外语和选考科目可以考两次、选择其中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时,我的反应可能跟大部分同学不同——顿时感到一阵紧张。  我承认,这个改革的本意是想为我们减轻压力,就像很多人说的,不再“一考定终身”了。但对我而言,这种减压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我是个特别害怕考试的人,无论大考小考,考前都会焦虑上好几天。而我克服焦虑的办法,就是拼命刷题,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