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款“潘壶”的价值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13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茶文化的国度,唐代陆羽《茶经》被奉为茶之圣经。宋、元时期吃茶斗茶,明、清时期种茶贡茶,时至今日,喝茶更是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养生方式。而一把适合泡茶利茶的茶器实则难能可贵。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清朝道光时期广东番禺人。祖先以盐商起家,最终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平生爱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来自用,另用于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习惯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这种形制的紫砂壶称为“潘壶”。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惯用朱泥小壶喝茶,因而所有正宗由潘氏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人表示,在潘仕成祖籍莆田这个地方,都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用一把潘壶为嫁妆,希望女儿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大多要求为宜兴紫砂潘壶,很少用本土产的汕头手拉坯壶。通常这种随嫁的紫砂壶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于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所以,潘壶的制作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对经典的怀念和对父母亲人的感激之情。我制作了“矮潘”(见图1),以最低的姿态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在回味经典的同时融合个人的创意,寄寓如意平安、安康吉祥的美好愿望。
  紫砂壶借助或直、或曲的线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线条有两方面的美学特征:一是简约,二是变化。简约就是指线条是最简单、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段,古人认为线条符号愈简约,愈能包容复杂的内涵。“潘壶”就是采用最简洁、最流畅的线条来表达整个壶型的神韵,通身所有的线条都是圆弧的,没有冗杂的装饰,没有累赘的线面叠加,就连壶盖的设计制作都与众不同,截盖没有多一丝,也没有减一寸,一切刚刚好。宋元时代的艺术作品,纯线条的表现形式,每一笔都交代得特别清楚明白,每一笔都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多一笔太累赘,减一笔则失去韵味,八卦的卦象也正是由线条的不同变化构成的。正是这种简约而包容的特征,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了寄托和浓缩情感意绪的无限空间,也给欣赏者提供了自由思考的无限空间。
  凡人茶事理解的茶器,是集结了功用、视觉审美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作品。随着喝茶在历史文化和社会各个阶层以及茗茶分类的不同发展,茶器也在其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理解和演义。“潘壶”,不再是一把简单的泡茶器,它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它承载了一段时期一方地域自有的文化传承,家人之间的爱与寄托,个人成长的感恩与回馈,风俗文化的流传与承启。中国人的精致和儒雅的生活,都源自于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四季风景都穿庭而过,带着器具独有的味道,风掀水面,花抚弄堂,茶染来客心。有限的日子也变成无限的诗情,茶台是精神上的性灵之所,东方之美更足以安养生息,一轩一廊,一室一庐,一杯一盏,成了尚雅生活的归依。从物质需求蜕变到精神属性,东方茶文化基因便是重要的内核。心生四季,便是对生活最热忱的欢喜;心生诗意,更是对生息最虔诚的礼赞。
  一把好的“潘壶”,便是紫砂工作者对哲学、美学、文化最好、最全面的诠释,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诗性的物证。宋代诗句里,有一首极具禅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根植于东方哲学与美学的器物,总是让人看到这个民族的诗性,让每个人的心性穿过礼乐生活,生发出审美之光。心净则明,居所就是主人心境、学识、修养的外在体现,更是这个民族哲学、审美、艺术的显性文化。庆幸的是,我们是一个尚雅的民族,在生活方式的延续和传承中,在审美觉醒之路上,已有许多先行者,如旧时燕归巢,如山中梅香开,如春风催桃李,正在慢慢的回归、出现、成长。
其他文献
第一,要懂得如何识别负性情感。懂得识别负性情感是情感教育能够关注学生负性情感发展的前提条件。识别负性情感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一是从学生的身体状态与行为举动判断出学生
摘要:蒙古文电子文档中普遍存在文本错误,主要有非词错误、真词错误、形对码错错误、句法语义错误等。其中,尤以形对码错错误最为普遍,且难以人为判断对错,只能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校对。梳理文本错误是做蒙古文自动校对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梳理了蒙古文电子文档中文本错误类型的基础上,列出了错误产生的相应原因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蒙古文;文本错误;自动校对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
宜兴的紫砂壶凝聚了陶艺人的制作水平与历代文人的文化修养,是中国人 信仰的载体.一 款小小的紫砂壶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赏心悦目,其独特的人文韵味 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原有课程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校本课程这一“新”课程亦然。近年来,许多学校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尤其对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取得不少成
龙的形象以及中国人骨子里对这个图腾的烙印构成了众多艺术创作的脊髓,当代紫砂的创作带有深刻的传统印记又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特征,现代壶艺的创作正是用当代的紫砂记录
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才真正步入第三学段的学习。第一、二学段的学习目标由此得以巩固,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由此得以奠基。因而,五年级下册的复习要在学段目标的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课外课程资源成了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但由于可拓展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课外课程资源浩如烟海,而许多教师又不懂得有效利用,使得如今的语文课堂充斥着
爱上窦桂梅,源于那节让我潸然泪下的《秋天的怀念》。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北海公园,走进菊花盛开的秋天;一次又一次地沉醉在窦老师充满激情的艺术化教学中,流连于弥漫着花香花色的
入冬的寒风还没有真正刮起的时候,我们一年的工作已经渐入尾声。回望,仿佛孩子灿烂的笑脸温暖母亲疲倦的神色,舒展母亲额头眉尖的皱纹,沉甸甸的11本刊物温暖了我们一路前行的辛劳
紫砂壶与道家文化的融合具有鲜明的特征,就是自始至终地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紫砂文化海纳百川,坚持兼容并蓄,在紫砂壶的道家文化里,文人墨客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