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化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化学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一、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在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课堂演示实验,学生课堂实验,学生家庭实验,以及为解决学习问题所开设的实验,我们都要重视。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例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
其次,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学习知识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先避开书本,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此时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老师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
如案例:家庭抽取二氧化碳
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家里的现有材料,想办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带到学校,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分组实验。
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制取的二氧化碳,其中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王同学,这是一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学生,而且学习能力较弱,作业完成情况较差,成绩也处于班级后列,但他带来了一大可乐瓶二氧化碳,而且经过检验,瓶中二氧化碳浓度还比较高。我问他怎么制取的,他说用石子和白醋制的。
第三天恰好是家长会,我遇到了这位同学的父亲。他的父亲激动地告诉我:“从来没见孩子这么认真学习过,一回家让我带他去找石子,买白醋,找齐材料后,把书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制了一大瓶二氧化碳。”
通过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高涨,例如这位王同学在化学实验这部分成绩较突出,在中考中,他的化学成绩也达到了优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量事实表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动手做实验,既动脑,又动手,掌握了实验技能。例如,用天然鲜花制酸碱指示剂,用废旧物品制一个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等等。此外,举办化学讲座,观看化学科普影片,参观化工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案例:爱护水资源
1.分析教材
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又认识了另一种化学物质“水”,并学习了水的组成、性质及净化,最后开展“爱护水资源”这样一个社会课题的研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课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即“水资源状况”、“爱护水资源”,前者一方面说明水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说明水的短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后者介绍了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与研究,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可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对教材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使学生达成共识,即“水资源丰富又短缺”、“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另外,由于本课题的实践性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定出四个小课题:地球上的水资源、用水情况调查、水质情况调查、爱护水资源。指导学生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家庭用水情况,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成环境时报,在班级、校园内展览,或进行演讲等活动。充实学习内容,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
三、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面对难理解和消化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在教学中不及时化解这些难点,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的方法,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一点一点记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教给他们“五查”的方法:一查化学式写得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符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应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运动,帮助学生掌握分子、原子等抽象的知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就可以不断化解教学的难点,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一、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在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课堂演示实验,学生课堂实验,学生家庭实验,以及为解决学习问题所开设的实验,我们都要重视。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例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
其次,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学习知识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先避开书本,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此时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老师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
如案例:家庭抽取二氧化碳
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家里的现有材料,想办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带到学校,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分组实验。
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制取的二氧化碳,其中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王同学,这是一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学生,而且学习能力较弱,作业完成情况较差,成绩也处于班级后列,但他带来了一大可乐瓶二氧化碳,而且经过检验,瓶中二氧化碳浓度还比较高。我问他怎么制取的,他说用石子和白醋制的。
第三天恰好是家长会,我遇到了这位同学的父亲。他的父亲激动地告诉我:“从来没见孩子这么认真学习过,一回家让我带他去找石子,买白醋,找齐材料后,把书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制了一大瓶二氧化碳。”
通过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高涨,例如这位王同学在化学实验这部分成绩较突出,在中考中,他的化学成绩也达到了优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量事实表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动手做实验,既动脑,又动手,掌握了实验技能。例如,用天然鲜花制酸碱指示剂,用废旧物品制一个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等等。此外,举办化学讲座,观看化学科普影片,参观化工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案例:爱护水资源
1.分析教材
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又认识了另一种化学物质“水”,并学习了水的组成、性质及净化,最后开展“爱护水资源”这样一个社会课题的研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课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即“水资源状况”、“爱护水资源”,前者一方面说明水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说明水的短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后者介绍了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与研究,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可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对教材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使学生达成共识,即“水资源丰富又短缺”、“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另外,由于本课题的实践性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定出四个小课题:地球上的水资源、用水情况调查、水质情况调查、爱护水资源。指导学生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家庭用水情况,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成环境时报,在班级、校园内展览,或进行演讲等活动。充实学习内容,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
三、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面对难理解和消化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在教学中不及时化解这些难点,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的方法,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一点一点记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教给他们“五查”的方法:一查化学式写得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符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应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运动,帮助学生掌握分子、原子等抽象的知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就可以不断化解教学的难点,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