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内在的熔融体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〇一八年《航空画报》第四期,刊发女作家李佳怡的散文《我在桓仁读水》。当今的文坛一味沉溺在虚夸之风,文字被滥用的时代,她的特色不在辞藻华丽,这是一篇至纯至精、至简至美,洞察力独特的文章。
  技术暴力下,物质和机器不仅没有给现代人带来幸福,却使他们丢失在机械无情的世界里,不知从哪里走来,又去往何方,找不到心灵的返乡路途。这种时代的不治之症,扩散于现代人的心灵中。
  李佳怡不是做广告宣传,精心策划方案,走进大自然,打出响亮的口号。为了写文章,故意扮成角色,去体验生活。作家是真正的歌唱者,看到一簇野花,触摸一棵树,听鸟儿的鸣叫,沐浴心灵的洗礼。返归自然的本质,是崇尚万物的神灵,要求人的独立和爱。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们不应过于关注物质的、世俗的利益,创造非实用的东西就是创造伟大的东西。一个人不应该过于烦扰于世俗之事。”王尔德向人们发出警告,一个伟大的东西,要抛弃物质和世俗的功利,这样才能达到境界。这种说法,做起来不那么容易,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人在大自然中,远离浮夸的城市生活,摘下脸上的面具,卸下一切伪装的迷彩,恢复人的真实。在大自然中闻着野草的气息,每一个字沾着露珠,此时的思想和它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生活的核心要求,对大自然没有敬爱,教徒般的虔诚,绝不会染上世俗的细菌。心灵淳朴了,文字如山間的流淌的溪水,跌宕起伏,富有野性的节奏,使文章有异常的美,圣洁的声音。
  大自然是具有丰富的矿藏,可以写出宏大的文章,也可能写出“小品文”,自娱自乐,表露寸光的眼界。融化这个动词,是外力后的化开,人走进大自然中,选择这个动词,准确的表达人的心情。在大自然中没有烦杂,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不需要两种面孔。山林树木有气味,它是兴奋剂,一步步地引诱人们去征服,把内心的情感说给大山大野。
  每个字是休眠的火山,外部的表层,在人的温度和压力下,唤醒内在的熔融体,它们相碰的时候,产生喷发状,凝固纸上。这个压力,是力量,它指精神和思想拧在一起,产生的东西。
  李佳怡不是找个机会,披上美其名曰的名字,融入或拥抱,故意显得外表庄严和正大的样子。蜻蜓点水一般的游玩,回到书房大发抒情,写一篇文章公布于世。惠特曼指出:“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卓越和文字光彩的焕发,全在于质朴。”质朴是自然状态,一个人应天真自然,心无旁念,蕴含文字的温度,以及作家对世界应有的爱。
  绿色是火焰,人的情感在自然中成为可燃物,它与绿色发生放热的反应,强烈加热燃烧,散发出清新醉人的气息。作家眼中的大自然不是风光片,和说教的舞台,大众化的观光旅游。作家来到大地的深处,恢复人性的自由和放松。作家以女性敏感与独特的视角,看到了绿色赖以生存的水。“水是柔弱而娇贵的,它无力拒绝肮脏。生态已成为这坐北国小城最为显著的优势。无论混浊还是透明,水都是人类苦难的兄妹,在无始无终的时空里,每一个生命都像一滴水那样路过土地。”水在山间流淌,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质,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与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却很少有人对它过多的关爱,认为它取之不尽。水这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作家的心中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水有执著的精神,以一滴滴水的力量,凿穿坚硬的山石。这种精神是作家所追求的向度,“泪珠般的一滴水,沿着一个方向滴落长达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里面的沉积物才会落地生根,缓慢长大,最终成型。这是水的力量,以柔弱之躯擎起万物,为连接伤口而拱起脊背,为捏合破碎而彻夜低泣,为创造壮美而身临断崖……越往里走水越多,走到钟乳石‘边石坝’处,水终于有了可观的模样,石缝依然是它诞生的摇篮。”作家面对一滴水,一片水,它们汇集在一起,形成广大的河流,穿山绕岭,奔向远方。感慨的不仅是它的美,而是生命与生命偶遇,所创造新的生命。这不是人工制造的场景,经过人的思维规整的结果,它是原始的情形,也是生命的歌唱者。
  写作是生命需要,不是谋生的职业,要按着自己的性情去写,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人心动的人与大自然的散文太少了,大多是虚假的写作,在大地上找几个植物,几段风景作为号,插进所谓独特的情感,回到书房里玩弄花哨的词语,秀一下技巧,排列一行行文字。这种看似华丽的写作,其实是导游图一样的快餐遮掩法。人的心灵未真正地融入大地,体味苦难和生长的意义。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高速发展,人们发现简单的生活状态,是人们最佳的生态方式。简就是删掉一切繁杂的东西,恢复简洁和事物的本真。单不是单一,而是朴素的境界。简单的完美是全新的生活哲学。人们用新的视野对待生活,突然间,人们发现简单才是最完美的。
  李佳怡笔下的桓仁,不是应景之作,是一次精神冶炼。从作家的文章中,可以感受木质的温暖和爱。这是作家的襟怀,对人生的态度。
  李佳怡的散文充满激情的呼喊,作品中的文字,蕴含女作家的情感和思想,绝不会浪费一个字,多一句废话。吟味沉思,真挚深切、精细婉约,体现个人的风格。
  高维生,著名散文家,出版散文集、诗集三十余种,主编“大散文”“独立文丛”等书系,现居山东滨州。
其他文献
颜维奇,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主持人语  九(下)第五单元是戏剧单元。戏剧,对同学们来说,是个全新的体验。同学们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可能会感到茫然:这戏剧到底怎么才能读懂?没关系,初初就领着大家一起走近戏剧冲突,了解戏剧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
这幅画,是一个传奇。连带着,画家和画中人也就成了传奇。  这位画家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世界艺术巨匠、科学巨匠达·芬奇。  蒙娜丽莎究竟是谁?富商的妻子,平民的女儿或是达·芬奇的母亲?而当你站在这幅作品面前时,这些猜测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正安安静静地待在画里,微笑着看着你——你开心,她的微笑就温暖如春;你冷静,她的微笑就安详严肃;你悲伤,她的微笑就略带
晓苏是写乡村的一把好手,也是高手。说到乡村,人们都已注意到,今天的乡村完全不同于20世纪。在资本化和权力化的裹挟与剥夺下,乡村已经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从前书写乡村的经验正在流失,正在失去有效性。  因此,在今天,如何写乡村,是一个比以前更加艰难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不少作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在探索。其中,晓苏是独树一帜的。我这样说,并不仅仅因为他一直在写乡村,一直将笔力重心放置于乡村的各色人等
外婆家依山傍水,附近有一条小溪。  溪水十分清澈,它贪婪地融进了蓝天,融进了草木的影子,也融进了小女孩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这里,四季卖弄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秋日天高气爽,落叶翩飞;冬日白雪倚风,银装素裹;春天百花争艳,嫩草破土。而到了蝉鸣蛙叫的夏夜,外婆常常引着我在柳树下乘凉。小溪和小虫们奏起了大合唱,一棵棵青草随风起舞,并散发出怡人的清香。我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星空。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争先恐
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吉林省作家协会承办的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吉林省长春拉开帷幕。铁凝在致辞中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开始于2010年,近年来,中国作家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无疑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持续的对话和交流中,汉学家和翻译家们加深并扩展了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认知与了解,让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得以分享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莫言在致辞中谈了
近日,《疯狂的奥兰多》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该书以法国中世纪名诗《罗兰之歌》为蓝本,参考数百年间诸多诗人对查理曼大帝及其勇士的歌咏,融合成格局恢宏的传奇故事。卡尔维诺对这本长诗赞赏有加,他所著的同名书《疯狂的奥兰多》,就是对阿里奥斯托原著独特的解读。该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生活的画卷,这部长诗独到的艺术性对欧洲的叙事长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充满神话色彩的骑士冒险故事同现实生活事件编织
中国作家阎连科和译者卡洛斯·拉哈斯以作品《炸裂志》日前再次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这也是阎连科继2013年的《受活》(首刊于《收获》)和2016年的《四书》之后,第三次入围国际布克奖。国际布克奖是英国极负盛名的文学奖布克奖的补充,主要面对国际作家,旨在评出全球范围内以英文出版的最好文学作品,奖金为5万英镑,由作者和译者平分。在《炸裂志》中,阎连科夸张而荒诞地概括了一个乡村在三十年间发展成为大都市的故
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京东图书文娱主办的“新思考、新理念、新气象——曹文轩《萤王》新书发布会暨京东曹文轩馆开幕仪式”在京举行。活动中,曹文轩与在场读者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心得。他说,“我常常讲,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不干净,你一定会感到羞愧的。”“我不想让这个世界脏兮兮的,因为我知道我用水冲洗一下就会干净的。另外,水还给我一些哲学性的、很智慧的关于這个世界、关于人性、关于生命的启发。”
曾楚桥,男。广东化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六届网络作家班学员、广东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作品曾获全国首届鲲鹏文学报告文学一等奖、广东省青年文学奖、深圳第五届青年文学奖、第十届《作品》奖等奖项。小说多次被《文学教育》《小说选刊》等选刊选载,并入选《2007年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13年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05-2006年广东小说精选》《2007-2008年广东小说精选》《深圳读本
“卜者之卜”,这个题目听起来像是一个自我消解的悖论:一个占卜之人需要占卜,一个手握他者命运密码的人需要别人为他解密。不过,如果我们了解安庆写这样一个故事,并非是为了还原“占卜”和“占卜者”的职业和身份,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卜者之卜》写的不是算命,而是命运,是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河流里如何与刀子般尖利的不幸劈面相逢,最终又如何不得不领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或凄凉或残缺或丧失至全无的命。  在小说中,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