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wo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极大的改观,但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不透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作者针砭时弊,直击弊病,指出了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一些富于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误区
  
  一、过于注重人文性的拓展,轻视工具性的夯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提倡重视语文人文性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无可厚非,但一些教师却为了迎合新潮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学中不再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基础知识蜻蜓点水,就跨过课文做许多引申和拓展,进行所谓的“精神培养”,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改,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幌子下,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将语文课“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走马灯,这是过于偏重语文的人文性,而弱化语文的工具性的突出表现。
  然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不能把语文课撕成顾此失彼的两张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放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语文实践来完成。脱离了这些,所谓的“人文性”只能视作是“硬贴”的标签。架空了“工具性”,把它“当作切换的由头”,势必淡化学生阅读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势必削弱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
  二、过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因而,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便让学生无目标、无任务地自主学习,自由探究,让学生自拟学习目标,自选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只“赋权”不“增能”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因为教师作用的忽视,学生常常把“自主”演变成“自流”。自拟目标导致学生提问繁多庞杂,缺乏深度和秩序,致使课堂内容成为思维凌乱的一盘散沙。合作探究因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常在原有基础上徘徊,堵塞了课堂的升格途径和鉴赏品位。这样的语文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高耗低效。
  虽然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但决没有片面地削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职能。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随时调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沿着预设轨迹前进。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必须在有目标有任务有安排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过于强调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为了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课堂上很少讲或基本不讲,生怕在课堂上一讲解,就被贴上“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的标签。课堂上,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竞相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如演讲辩论、争当老师、即兴发言、竞相板书、歌曲演唱、绘画展示、情景表演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然而,讨论内容不合理、思考时间不充裕、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到位等因素,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新课标讲求“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但我们看到的却往往是“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无度开放”。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是死的教条,而是活的泉流,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好的。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方式必然是一种通过对话、沟通、合作,针对不同的个体而形成的多边共建体。教学方式要真正地为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为审美个性的张扬服务。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是被教学实践证明的,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我们所要的和谐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要遵循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设真正的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
  四、过分倚重多媒体运用,忽视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
  不少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了一种“时尚”,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以玩弄新技术吸引眼球,以光怪陆离的声色组合冲淡语言文字本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多媒体的使用误区重重,主要表现:1.舍本逐末,忽视对学生的文本教育。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多媒体对学生感官的剌激,在课堂教学里很少或基本上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挤占了宝贵的语文学习时间,得不偿失;2.图解文本,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以学习语言为核心,经典的语言文字可以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语文教学通过品味研究语言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而用粗糙的图片展示,使得原本博大精深、充满无穷魅力的汉语言文字变得毫无生气,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3.标准答案钳制了学生的思维扩散性。多媒体课件展示多以“标准答案”显示,与课堂上学生灵活机动、多元化的解读很难不谋而合,这样就容易造成教师为了顺利展示多媒体,牵制学生个性化解读的生拉硬拽现象的产生,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随机生成性。
  因此,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和文本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用必须恰当、适度,才能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这些偏差要求我们更科学、更理智地解读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立足实际,科学创新,探究相互融合与促进的真正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在传统教学和传统的考试里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而对听说能力的考查相对薄弱,现代网络技术的介入,为之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本文试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谈谈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具体利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网络资源 整合利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学校的
摘 要: 本文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中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出现“本本主义”;过分强调综合,失去“语文味”;狭隘的语文教学观,导致 “唯语文”倾向产生。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问题 误区    在语文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一线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作出了有益的、重要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
摘 要: 作为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现行的中国法制史教材却呈现出泛滥而少精品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编写者因循守旧,缺少创新精神。要改变这一现状,从事法律史教学与研究的同仁就要积极“温故”,从而“知新”,进而创新。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教材 教材编写 “温故而知新”     近年来,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法学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法学教育的
本试验拟对四川阿坝州汶理茂地区的8个乡镇进行羊病流行病学调查,并针对该地区流行较严重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病进行有关免疫预防和治疗试验,试验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内容: 
摘 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要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真正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返璞归真。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生活 学习    于漪老师曾说:“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的确,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近二十年来,煤矿岩石力学学科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论证,作者们或多或少地考虑了他们所生活和工作的地区的岩层和采矿条件。“煤矿岩层力学”这本书是为传播知识和了解这一重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要经历多个阶段有序而精细的事件,其分子调控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对于调节卵母细胞成熟的相关蛋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Aurora激酶
摘 要: 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主动学习,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设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情感氛围 创新意识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
摘 要: 在语文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的情境,便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易于使学生产生兴趣,课堂充满情与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有效整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课堂高效学习,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样信息技术的光辉将在语文课堂上灼灼闪耀。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兴趣 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积极探索、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去探究知识,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