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文化多元化是社会现实,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黑格尔曾说,存在的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合理性,都有支撑它存在的道理。文化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多元共存性、和而不同性、融合创新性和长期稳定性四个方面。手风琴音乐的构成发展就是受这些方面的影响。本文从手风琴音乐风格构成音乐发展历史构成、音乐类型构成的角度揭示手风琴音乐与文化多元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对手风琴音乐文化现状的关注,引起足够的重视,促进手风琴音乐的发展,从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关键词:中国手风琴音乐 文化多元性 音乐构成
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文化多元化的一些基本表现:
第一,多元共存性。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应当受到尊重,享有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
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一种文化现象被发展、变异并保存下来,从而形成了这个地域或民族的特色。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确立了文化的传统。社会发展会受文化发展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动力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都是由共存的文化多样性所决定的。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存在,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也正因文化是多样性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传播,要进行文化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丰富文化。如果单一的宣扬一种文化,而抹杀其他文化存在的价值,是不可取的。当然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力,被历史选择着。
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存在不同,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是对等的。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而手风琴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同时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
第二,和而不同性。尽管各种文化的存在是和谐的、平等的,但并不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特质才达到的和谐。文化的和而不同既是文化本身固有的特质,也是我们应当对待文化的态度。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它们的发展也都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进,并且都在找寻适合自身发展和生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造成文化环境不同的原因是由不同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然而音乐文化的不同又是由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每一个民族和地方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相应的价值,并且这些价值基本一致,因为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特定的音乐,也可以理解为满足特定民族和地区的人,所以是有价值存在的。
在看到文化的和谐共存之中,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文化的不同。要想在世界之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生命力,那就要重视自身文化当中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本民族的特色,才能增强自身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力量就像是打太极,以柔克刚,用自身特有的技法,在各个领域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效果,这就更要求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不能一味被同化。
第三,融合创新性。文化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恰恰相反,它以本身特有的规律在各个国家、民族之间流动,我们应当顺应这种文化的交流趋势,促进文化的交流而不是闭关自守,闭门造车。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融合和创新。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就会将那些落后的文化消亡,或是同化,或是纳入自身的体系当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也就是在这样的融合中实现了创新。当然,其自身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融入新的内涵,这也正是它生命力的体现。
因此,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发展要适应当今历史发展的趋势,自身就要不断地取其他文化的精华,去除自身文化的糟粕。这样一个丰富的过程,是符合文化发展新规律的,符合社会经济基础的。因此,我们应当倡导提升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
第四,长期稳定性。一个文化形成后,是以一定的形态表现在社会当中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也是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如果说文化是没有一定固定的形态,那么文化的存在就是杂乱无章的,多元性也无从谈起。
音乐文化是世界文化现象中的一种,也具有我们谈到的文化多元性的基本特征。
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它的新格局就变成了:通过相互交流与互动,不一样的音乐文化将会在某种程度和对话上实现融合。可以很肯定的说,文化价值的多元化是实现音乐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和内容。中国的音乐想要在世界音乐的发展当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就需要融合自身文化,不断进行创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树立自身音乐的主体意识。如果没有音乐主体意识和音乐教育体系那么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生存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世纪末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认真反思和回顾的重大课题。
因此,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文化的差异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继承创新自身的优秀文化,实现文化的大发展。
二
首先,手风琴的音乐风格构成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表现。在流行音乐、民族或民间音乐的表演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手风琴,它是从轻古典音乐和歌剧里的全部曲目改编而成的。流行乐中,也不乏手风琴音乐元素。因此,手风琴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当中都能够被使用。在不同的风格当中,手风琴展现了不同的演奏特色。再加上它的节奏性强,音乐表现力极强,更易于与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合。一台手风琴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伴奏、重奏,融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当中。因此手风琴的音乐风格构成多样,不同地域的文化都能够利用手风琴演奏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而手风琴风格与本民族的音乐结合则进一步实现了音乐发展的创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将各自的民族特色注入到手风琴的演奏之中,形成手风琴的多元化演奏体系。
其次,手风琴的发展历史也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在手风琴的历史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苏联手风琴艺术的发展。毋庸置疑,在很早之前的苏联,手风琴就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最著名的民间乐器。俄罗斯人对手风琴的丰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对手风琴进行了广泛的改良,而这种改良正是建立在自身民族文化之上,又结合了之前各国对手风琴艺术的发展。这种改良本身就是手风琴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例如,苏联生产了专供手风琴乐队使用的倍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手琴等。 而中国的手风琴艺术,从新中国成立也经历了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手风琴爱好者不断增多,专业演奏手风琴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而手风琴的演奏又融入了中国音乐的特有风格。手风琴的广泛流传,既是对外来手风琴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同时也是我们利用手风琴建设自身文化的需要,它既是一种文化本身的融合,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创新的工具。
再次,手风琴音乐类型的变化也是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手风琴的音乐类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选择趋于多元化。因而,手风琴音乐的发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一方面,严肃高雅的音乐还需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手风琴音乐群众性、平民化的道路也要继续走,这是由手风琴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两方面针对具体的手风琴演奏、教学以及结合个人兴趣来说,既可以独立存在个性发展,也可以相互结合互补有无。如此一来,无论是严肃高雅的手风琴音乐还是群众性的手风琴音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手风琴音乐艺术“高可成,低可就”。与此同时,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手风琴音乐艺术的发展趋于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与群众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相结合,将会使整个手风琴音乐艺术蒸蒸日上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最后,从手风琴音乐发展遇到的瓶颈来看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手风琴的发展在证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着自身。它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对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而最近几年,学习手风琴的人数呈减少趋势。这本身也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手风琴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而无法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同时也是文化对手风琴文化的不够重视引起的。如何实现手风琴音乐在新时代的融合创新和进步,将是我们对手风琴音乐文化发展之路探寻的重要话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巩固手风琴音乐经典作品的地位,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作品以及巴赫、斯卡拉蒂、拉莫等名家的作品。同时还要加强手风琴音乐的创新,将手风琴音乐与其他音乐相融合,或是与其他具体文化形式相结合,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所接受。
三
通过上面具体的分析,我们对手风琴音乐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手风琴乐器难以实现自身的突破,它自诞生以来在结构和音响方面都以传统为主,缺乏新元素的加入。尽管它依然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吸引着它的爱好者,但是它却未能跟进当代音乐的发展节奏。无论是手风琴表演艺术家还是从事手风琴文化生产的经营者,大都墨守成规,对手风琴的革新未能作出应有的设计和规划。
现代手风琴已经采用了全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文化多元化不断演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手法,也不能用传统的思维习惯去看待手风琴音乐的发展,那将会阻碍我们对手风琴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
目前,在中国手风琴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原创作品很少,因而展现的作品内容过于陈旧,不符合当前大众的心理期待和艺术审美需求。在手风琴演奏技术技巧方面则更是单一,很难完整展现手风琴的整体音乐魅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扩大手风琴的影响,同时也要求艺术家不断对手风琴的演奏、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利用文化交流融合的规律,重视挖掘本民族文化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融入到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当中,既能利用音乐促进文化的繁荣,又能利用文化保持手风琴音乐的生命力。随着手风琴音乐市场的年轻化,想要引起更多青年人的兴趣和关注,我们可以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创作相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使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交融。我们应当使手风琴音乐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对大众文化发展的需求,艺术在人民群众当中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生命力。同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充分结合本民族文化,才能够发展中国手风琴音乐在世界音乐当中的地位,也能够借助手风琴音乐传达中国的特色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从而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四
文化多元性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性。手风琴的音乐构成自然受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从而促进手风琴音乐的风格多样和融合发展。面对手风琴发展的现状,中国的手风琴音乐在传播和创作上应加大力度,若想使手风琴音乐在中国延续和发展去,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音乐谱系之中争得一席之地,就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破固有的创作模式,推陈出新,使中国手风琴音乐体系更加完善,以手风琴音乐的创新实现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咸宁:《中国手风琴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电影评介》,2008年第14期。
[2] 单建鑫、任志宏:《手风琴艺术现状考量》,《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3期。
[3] 高洁、褚然:《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概论》,《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1期。
[4] 高洁:《20世纪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思考》,《人民音乐》(评论版),2008年第4期。
[5] 张冰冰:《中国手风琴艺术在传入期的发展概况》,《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刘晓静,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中国手风琴音乐 文化多元性 音乐构成
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文化多元化的一些基本表现:
第一,多元共存性。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应当受到尊重,享有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
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一种文化现象被发展、变异并保存下来,从而形成了这个地域或民族的特色。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确立了文化的传统。社会发展会受文化发展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人类文明的发展动力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都是由共存的文化多样性所决定的。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存在,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也正因文化是多样性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传播,要进行文化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丰富文化。如果单一的宣扬一种文化,而抹杀其他文化存在的价值,是不可取的。当然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力,被历史选择着。
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存在不同,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是对等的。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而手风琴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同时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
第二,和而不同性。尽管各种文化的存在是和谐的、平等的,但并不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特质才达到的和谐。文化的和而不同既是文化本身固有的特质,也是我们应当对待文化的态度。每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它们的发展也都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进,并且都在找寻适合自身发展和生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造成文化环境不同的原因是由不同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然而音乐文化的不同又是由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每一个民族和地方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相应的价值,并且这些价值基本一致,因为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特定的音乐,也可以理解为满足特定民族和地区的人,所以是有价值存在的。
在看到文化的和谐共存之中,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文化的不同。要想在世界之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生命力,那就要重视自身文化当中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本民族的特色,才能增强自身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力量就像是打太极,以柔克刚,用自身特有的技法,在各个领域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效果,这就更要求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不能一味被同化。
第三,融合创新性。文化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恰恰相反,它以本身特有的规律在各个国家、民族之间流动,我们应当顺应这种文化的交流趋势,促进文化的交流而不是闭关自守,闭门造车。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融合和创新。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就会将那些落后的文化消亡,或是同化,或是纳入自身的体系当中。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也就是在这样的融合中实现了创新。当然,其自身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融入新的内涵,这也正是它生命力的体现。
因此,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发展要适应当今历史发展的趋势,自身就要不断地取其他文化的精华,去除自身文化的糟粕。这样一个丰富的过程,是符合文化发展新规律的,符合社会经济基础的。因此,我们应当倡导提升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
第四,长期稳定性。一个文化形成后,是以一定的形态表现在社会当中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也是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如果说文化是没有一定固定的形态,那么文化的存在就是杂乱无章的,多元性也无从谈起。
音乐文化是世界文化现象中的一种,也具有我们谈到的文化多元性的基本特征。
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它的新格局就变成了:通过相互交流与互动,不一样的音乐文化将会在某种程度和对话上实现融合。可以很肯定的说,文化价值的多元化是实现音乐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和内容。中国的音乐想要在世界音乐的发展当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就需要融合自身文化,不断进行创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树立自身音乐的主体意识。如果没有音乐主体意识和音乐教育体系那么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生存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世纪末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认真反思和回顾的重大课题。
因此,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我们要尊重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文化的差异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继承创新自身的优秀文化,实现文化的大发展。
二
首先,手风琴的音乐风格构成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表现。在流行音乐、民族或民间音乐的表演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手风琴,它是从轻古典音乐和歌剧里的全部曲目改编而成的。流行乐中,也不乏手风琴音乐元素。因此,手风琴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当中都能够被使用。在不同的风格当中,手风琴展现了不同的演奏特色。再加上它的节奏性强,音乐表现力极强,更易于与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合。一台手风琴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伴奏、重奏,融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当中。因此手风琴的音乐风格构成多样,不同地域的文化都能够利用手风琴演奏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而手风琴风格与本民族的音乐结合则进一步实现了音乐发展的创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将各自的民族特色注入到手风琴的演奏之中,形成手风琴的多元化演奏体系。
其次,手风琴的发展历史也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在手风琴的历史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苏联手风琴艺术的发展。毋庸置疑,在很早之前的苏联,手风琴就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最著名的民间乐器。俄罗斯人对手风琴的丰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对手风琴进行了广泛的改良,而这种改良正是建立在自身民族文化之上,又结合了之前各国对手风琴艺术的发展。这种改良本身就是手风琴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例如,苏联生产了专供手风琴乐队使用的倍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手琴等。 而中国的手风琴艺术,从新中国成立也经历了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手风琴爱好者不断增多,专业演奏手风琴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而手风琴的演奏又融入了中国音乐的特有风格。手风琴的广泛流传,既是对外来手风琴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同时也是我们利用手风琴建设自身文化的需要,它既是一种文化本身的融合,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创新的工具。
再次,手风琴音乐类型的变化也是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手风琴的音乐类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选择趋于多元化。因而,手风琴音乐的发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一方面,严肃高雅的音乐还需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手风琴音乐群众性、平民化的道路也要继续走,这是由手风琴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两方面针对具体的手风琴演奏、教学以及结合个人兴趣来说,既可以独立存在个性发展,也可以相互结合互补有无。如此一来,无论是严肃高雅的手风琴音乐还是群众性的手风琴音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手风琴音乐艺术“高可成,低可就”。与此同时,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手风琴音乐艺术的发展趋于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与群众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相结合,将会使整个手风琴音乐艺术蒸蒸日上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最后,从手风琴音乐发展遇到的瓶颈来看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手风琴的发展在证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着自身。它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对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而最近几年,学习手风琴的人数呈减少趋势。这本身也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手风琴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而无法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同时也是文化对手风琴文化的不够重视引起的。如何实现手风琴音乐在新时代的融合创新和进步,将是我们对手风琴音乐文化发展之路探寻的重要话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巩固手风琴音乐经典作品的地位,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作品以及巴赫、斯卡拉蒂、拉莫等名家的作品。同时还要加强手风琴音乐的创新,将手风琴音乐与其他音乐相融合,或是与其他具体文化形式相结合,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所接受。
三
通过上面具体的分析,我们对手风琴音乐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手风琴乐器难以实现自身的突破,它自诞生以来在结构和音响方面都以传统为主,缺乏新元素的加入。尽管它依然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吸引着它的爱好者,但是它却未能跟进当代音乐的发展节奏。无论是手风琴表演艺术家还是从事手风琴文化生产的经营者,大都墨守成规,对手风琴的革新未能作出应有的设计和规划。
现代手风琴已经采用了全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文化多元化不断演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手法,也不能用传统的思维习惯去看待手风琴音乐的发展,那将会阻碍我们对手风琴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
目前,在中国手风琴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原创作品很少,因而展现的作品内容过于陈旧,不符合当前大众的心理期待和艺术审美需求。在手风琴演奏技术技巧方面则更是单一,很难完整展现手风琴的整体音乐魅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扩大手风琴的影响,同时也要求艺术家不断对手风琴的演奏、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利用文化交流融合的规律,重视挖掘本民族文化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融入到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当中,既能利用音乐促进文化的繁荣,又能利用文化保持手风琴音乐的生命力。随着手风琴音乐市场的年轻化,想要引起更多青年人的兴趣和关注,我们可以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创作相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使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交融。我们应当使手风琴音乐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对大众文化发展的需求,艺术在人民群众当中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生命力。同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充分结合本民族文化,才能够发展中国手风琴音乐在世界音乐当中的地位,也能够借助手风琴音乐传达中国的特色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从而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四
文化多元性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性。手风琴的音乐构成自然受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从而促进手风琴音乐的风格多样和融合发展。面对手风琴发展的现状,中国的手风琴音乐在传播和创作上应加大力度,若想使手风琴音乐在中国延续和发展去,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音乐谱系之中争得一席之地,就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破固有的创作模式,推陈出新,使中国手风琴音乐体系更加完善,以手风琴音乐的创新实现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咸宁:《中国手风琴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电影评介》,2008年第14期。
[2] 单建鑫、任志宏:《手风琴艺术现状考量》,《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3期。
[3] 高洁、褚然:《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概论》,《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1期。
[4] 高洁:《20世纪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思考》,《人民音乐》(评论版),2008年第4期。
[5] 张冰冰:《中国手风琴艺术在传入期的发展概况》,《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刘晓静,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