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MPV环比同比双增长的趋势下,蒙派克作为这一细分市场的后来者,不但为市场注入了欧美技术路线的新产品,更支撑着整个福田企业转型的重要战略规划。
蒙派克最早在福田内部代号为“G项目”,在上市之前的品牌策划中确定了最终的车型名称。作为一款大尺寸的MPV,福田希望在细分市场上有所收获。据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造型设计中心的张永涛介绍,蒙派克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在最初的阶段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这样的车型在国内到底有哪些需求。
“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需求有很多特点,因为没有把握好,所以很多国外的企业和合资公司都在这些方面吃过亏。”据他介绍,一汽-大众于2005年引进国内的开迪就曾经给了他们很多的启示,“那是一款非常好的车,可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消费者不认可呢?因为它看起来不够高档。”作为蒙派克的缔造者,北汽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亮表示,当时福田把这款车定义为企业单位和发达地区的商务用车。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些用户最为关注的就是车的外观和安全性。
整整一年的时间,蒙派克的造型设计方案都在反复评审筛选。
张永涛展示了当时用过的部分设计草图,每个草图按照英文字母编号排列,从A到J,“将近十个方案摆在眼前,有的时候可能我们对任何一个都不满意。”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达到所期望的效果,不仅公司总经理王金玉亲自跟踪每一次评审,就连最终的1∶1油泥模型也因不够完美而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反复调整。“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当初确定的造型放在今天来看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据张永涛的介绍,蒙派克定位于国内的中端产品,当时在参考国外车型设计经验中会选择高一档次的产品作为竞争标杆。特别是内饰部分,因为要兼顾商务特性,他们在色彩搭配和功能选择上非常注重先进高档与功能实用的平衡。“我们同样可以做成很梦幻的高科技化驾驶室,也可以提供真皮材质和高端音响等超越级别的配置,但是我们认为客户恐怕不会愿意为这些并不实用的配置多花几万块钱,因此最终选择了最适合用户需求的路线开展设计。”
不过,实地测评现场最佳造型组专家评委宋慰祖并不完全接受蒙派克的外观,他说:“我觉得与流线造型的车头相比,比较平直的尾部造型也能稍微处理一下就好了。”听到记者带来的这个反馈,张永涛表示,“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主要的设计亮点集中在车头,因为MPV整体车身造型的限制,实际上车身两侧就是车头的风格延续,最终在车尾结束,主次分明、前后呼应是设计之初确立的基本准则。”
对于MPV的安全性来说,除了安全气囊和碰撞试验等被动保护装置之外,良好的操控和扎实的底盘也很关键。张志亮在最初为蒙派克确定产品技术方案的时候发现,当时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日韩的技术路线,但他坚持认为这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了,所以选择了欧洲的技术路线,“在欧洲,只有奔驰MPV采用了前置后驱、四轮独立悬挂的技术,这是十分先进的。”
按张志亮的介绍,当时对于福田来说,车身研发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的限制来自于整车性能开发。“把车做的好看一点,这个是我们的优势,单纯追求加速能力也不是很难,最难的是车辆驾驶中的操控性、舒适性和稳定性。”于是,他们请来了英国莲花公司作为顾问,共同开发蒙派克的底盘。而悬挂的调校也由欧洲和美国的专家前来助阵。
作为MPV细分市场的后来者,蒙派克追逐的脚步并不轻松。2007年上市后开局不利,首年仅达到不及1000辆的销售成绩。究其原因,张志亮这样分析,“那个时候国内的整个MPV市场都不是很大,排除GL8等高端产品,2007年国内MPV的销量也不到两万辆。”另外,他也表示之前虽然通过商用车积累了很多研发经验,但是在前期研究和品质标准上,与MPV还存在一些偏差。
虽然经过几次产品升级与优化,但是蒙派克的市场表现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翻身。为了寻找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市场反馈,张志亮曾经亲自到4S店进行走访调查。“我遇到过一对做生意的夫妇,他们已经去看过三次了,对外观非常满意,可最终就是下不了决心购买。”其实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包括评测现场的很多评委,大家对于福田这家商用车制造企业推出的MPV,可能一时还不太习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1年前11月,全国MPV累计销售45.3万辆,同比增长14.29%。也许因为品牌影响力和乘用车制造工艺还略欠火候,在与韩系和日系风格产品的竞争中,坚持欧洲路线的蒙派克显得比较孤单。但是,张志亮对于蒙派克的未来信心十足,“新形象的树立是需要时间的”,据他介绍,采用了更高工艺水准的全新制造工厂已经在密云投入使用,2011年蒙派克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冲击销量,而在于调整,包括整车性能全面提升、制造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只要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品质,就一定会有收获。”能够感受到在细分市场中紧追不放的福田虽然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但是他们追逐的步伐依然执着。
蒙派克最早在福田内部代号为“G项目”,在上市之前的品牌策划中确定了最终的车型名称。作为一款大尺寸的MPV,福田希望在细分市场上有所收获。据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造型设计中心的张永涛介绍,蒙派克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在最初的阶段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这样的车型在国内到底有哪些需求。
“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需求有很多特点,因为没有把握好,所以很多国外的企业和合资公司都在这些方面吃过亏。”据他介绍,一汽-大众于2005年引进国内的开迪就曾经给了他们很多的启示,“那是一款非常好的车,可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消费者不认可呢?因为它看起来不够高档。”作为蒙派克的缔造者,北汽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亮表示,当时福田把这款车定义为企业单位和发达地区的商务用车。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些用户最为关注的就是车的外观和安全性。
整整一年的时间,蒙派克的造型设计方案都在反复评审筛选。
张永涛展示了当时用过的部分设计草图,每个草图按照英文字母编号排列,从A到J,“将近十个方案摆在眼前,有的时候可能我们对任何一个都不满意。”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达到所期望的效果,不仅公司总经理王金玉亲自跟踪每一次评审,就连最终的1∶1油泥模型也因不够完美而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反复调整。“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当初确定的造型放在今天来看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据张永涛的介绍,蒙派克定位于国内的中端产品,当时在参考国外车型设计经验中会选择高一档次的产品作为竞争标杆。特别是内饰部分,因为要兼顾商务特性,他们在色彩搭配和功能选择上非常注重先进高档与功能实用的平衡。“我们同样可以做成很梦幻的高科技化驾驶室,也可以提供真皮材质和高端音响等超越级别的配置,但是我们认为客户恐怕不会愿意为这些并不实用的配置多花几万块钱,因此最终选择了最适合用户需求的路线开展设计。”
不过,实地测评现场最佳造型组专家评委宋慰祖并不完全接受蒙派克的外观,他说:“我觉得与流线造型的车头相比,比较平直的尾部造型也能稍微处理一下就好了。”听到记者带来的这个反馈,张永涛表示,“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主要的设计亮点集中在车头,因为MPV整体车身造型的限制,实际上车身两侧就是车头的风格延续,最终在车尾结束,主次分明、前后呼应是设计之初确立的基本准则。”
对于MPV的安全性来说,除了安全气囊和碰撞试验等被动保护装置之外,良好的操控和扎实的底盘也很关键。张志亮在最初为蒙派克确定产品技术方案的时候发现,当时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日韩的技术路线,但他坚持认为这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了,所以选择了欧洲的技术路线,“在欧洲,只有奔驰MPV采用了前置后驱、四轮独立悬挂的技术,这是十分先进的。”
按张志亮的介绍,当时对于福田来说,车身研发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的限制来自于整车性能开发。“把车做的好看一点,这个是我们的优势,单纯追求加速能力也不是很难,最难的是车辆驾驶中的操控性、舒适性和稳定性。”于是,他们请来了英国莲花公司作为顾问,共同开发蒙派克的底盘。而悬挂的调校也由欧洲和美国的专家前来助阵。
作为MPV细分市场的后来者,蒙派克追逐的脚步并不轻松。2007年上市后开局不利,首年仅达到不及1000辆的销售成绩。究其原因,张志亮这样分析,“那个时候国内的整个MPV市场都不是很大,排除GL8等高端产品,2007年国内MPV的销量也不到两万辆。”另外,他也表示之前虽然通过商用车积累了很多研发经验,但是在前期研究和品质标准上,与MPV还存在一些偏差。
虽然经过几次产品升级与优化,但是蒙派克的市场表现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翻身。为了寻找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市场反馈,张志亮曾经亲自到4S店进行走访调查。“我遇到过一对做生意的夫妇,他们已经去看过三次了,对外观非常满意,可最终就是下不了决心购买。”其实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包括评测现场的很多评委,大家对于福田这家商用车制造企业推出的MPV,可能一时还不太习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1年前11月,全国MPV累计销售45.3万辆,同比增长14.29%。也许因为品牌影响力和乘用车制造工艺还略欠火候,在与韩系和日系风格产品的竞争中,坚持欧洲路线的蒙派克显得比较孤单。但是,张志亮对于蒙派克的未来信心十足,“新形象的树立是需要时间的”,据他介绍,采用了更高工艺水准的全新制造工厂已经在密云投入使用,2011年蒙派克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冲击销量,而在于调整,包括整车性能全面提升、制造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只要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品质,就一定会有收获。”能够感受到在细分市场中紧追不放的福田虽然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但是他们追逐的步伐依然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