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los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发现,在多模态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效果会受到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的素质,教学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要想达到理想的多模态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尽可能做到各方面因素的完美配合。
  【关键词】多模态 大学英语课堂 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有了更高的期待,大学英语不仅仅是学习传统的语言知识,学生更渴望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去了解和该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知识,从而帮助他們去认识生活以外的世界,拓宽视野,提高素质。正是这样的需求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也要随之而提高。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将新的科技和新的教学理念完美结合而形成的一套符合学生和教学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因此,近几年来有关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显著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师问题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去实施多模态的英语教学手段。网络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更新使得这些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将视、听、说、读、写同时容纳与一堂课,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出相应的问题。
  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不同的年龄层次决定了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新科技的接受、应用和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少部分年纪较大的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感到颇为吃力,尤其是学习新技术的过程尤为明显。这一部分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因为适应了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接受多模态教学模式相对迟缓,这部分教师一旦熟练的将现代科技应用于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带动和深远的影响。年轻教师虽然对新的科技技术掌握熟练,但是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在实施多模态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的将多种模态有效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堂课因多种模态混杂而形成的课堂秩序混乱,缺乏节奏感和课堂设计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将多模态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混为一谈,前者强调的是多感官配合学的教学模式;而后者仅仅是将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结合的电化教学模式。研究发现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仅是一位语言使用的高手,更是一位多模态交际的高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积极选择模态的使用,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对模态使用的直接反馈。
  二、学生问题
  当代大学生,受时代和生活环境影响,对于大学课堂和大学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及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但是三本院校的学生又因为受到自身综合能力的限制,在配合教师的多模态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多模态作为一种教学理论,采用了各种符号资源,如视觉、声音、图片、手势、颜色和其他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多感官的合作。多模态课堂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学习氛围。这种竞争的学习氛围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三本院校的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都较弱,单一的模态学习,他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很好理解。但是,一旦使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将视、听、说乃至读、写结合起来,尽管课堂上的多模态形式生动新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明显感到自身能力不足,无法做到视、听的同时给予积极反馈,无法跟上教师在课堂上的节奏,有些甚至无法适应模态与模态间的转化,让本该灵活互动的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最终导致了教与学的脱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多数三本院校无法保证小班教学,目前的课堂教学状态多数是合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都在50人甚至60人以上。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多模态课堂教学的实施。多模态英语课堂是将视、听、说等多种模态有效结合的教学模态;语言学习的特点是反复练习,熟练应用。课堂人数过多,就限制了学生在课堂的练习机会。因此,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师生问答、情景表演、演讲辩论等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接受并输出多模态的话语信息。
  三、硬件设施问题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如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将新的科技应用的到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要求。然而部分院校存在计算机、网络及语音室等教学设施陈旧、落后,数量不足;其功能远远不能满足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要求。各院校应在设施设备上给于大力支持,设立电子布告栏,微信公众平台,博客等公共网络交流平台,让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毫无疑问,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趋利避害,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知识点上,以提高学习效果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爱东.姜敏锋.多模态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
其他文献
【摘要】本人在深化翻转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大学英语中游戏化学习与翻转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能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生,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切实有效的。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 教学设计与实践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经历过传统教育的,对于“学习”的理解莫过于“记笔记、背诵知识点、做作
【Abstract】The advantages of using foreign investment to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ost-country have been proved by successful facts and experien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me emerging indust
/ 吕玮【摘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对话教学的特点,结合案例对小学英语对话活动设计的不当之处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话教学设计旨在语境中的多层次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适当的对话操练,扩大全员参与度;必要的师生示范,可以有效地把语言活动拓展到英语课堂之外。  【关键词】对话教学 口语能力 分析与改进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堂教学改革则是重要突破口,它涉及学生核心素养、良好习惯与人格的培养。大连春田中学英语学科创新地开展课前展示,实现小组互助学习方式,将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同时注重课堂礼仪培养,这与国家立德树人的宏观培养目标相匹配。经过一年的改革创新,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通过丰富多样
【摘要】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我国历来都很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教育,但传统英语教育更看重对学生英语语法、英文阅读、英文写作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学好口语不仅能使学生知道怎样用英语去与他人交流,也能进一步辅助学生阅读、写作等板块的学习。本文主要结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试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解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教学活动 组织与实施  一、初中英语
【摘要】对于应用型院校的师范类英语专业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和从师任教的学科教学实践能力是专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探讨在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师范专业如何将专业能力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教学教学能力。通过解决英语专业师范生“师范性”不强这一老问题,解决当前转型背景下英语专业所面临的“应用性”的新问题。通过探讨培养教技能等有效的措施,建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否让小学生成功学习英语,最大的因素是环境。因为学习语言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有环境的熏陶。然而我们小学生英语学习缺少的就是一个英语环境。所以做为孩子们的英语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同时我们还要和家长联合起来,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孩子们随时随地在英语的环境中熏
Overall situation  English education has existed in China for a very long time. English has been studied in China since eighteenth century fo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asons (Chang, 2006). The status
【Abstract】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rarely study translation theory systematically, 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penetrate translation them into daily teaching. The best way is to make students clearly
【Abstract】Both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the base of studying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Discuss 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from lingu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