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遵循高考这个大方向教学的时候,授课过程逐渐变得清晰,让我们在课堂上不仅重难点突出,更主要的是授课脉络清晰,必考的题反复练,常考的题经常练,偶尔考的题遇到练,难以理解的题个别练,因为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水平,他们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座右铭长大的孩子;他们是追求适合自我发展的新一代,他们需要被我们吸引,方能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 高考 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他们已经可以不完全依赖课堂就可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例如作业帮等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再是完全需要老师的讲解,当然这些方便学习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认真听课,因为没听懂的题也能上网找到答案,这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上需要教师不是仅仅讲出每一道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讲清知识的衔接及灵活应用的技巧,这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以下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例展开分析。
以高中物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中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展开分析,授课的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实际上他们是一些学习能力一般并且学习热情不是很高的孩子,这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地位
为了使高中物理教学更省时有效,我们一定要研读高考指挥棒指示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清楚圆周运动在高考中的地位: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问题一定是圆周运动模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定是圆周运动模型;对于物理做圆周运动在某一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这三大问题几乎在每年高考中都同时出现在一张试卷上,无论是哪个省市的题,有可能是选择题,也有可能是大题,但是基本都涉及这三方面的内容。这就告诉我们学好圆周运动对于赢在高考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在高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往往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既能体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能展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更多诱惑的世界里,同时他们又都崇尚追求个性,喜欢用独特的方式处理问题,学习不是他们的全部,甚至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交友比学习更重要。从家庭来看他们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造就了他们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的行为似乎都是由自己的兴趣爱好所牵引,毅力与执著只属于他们喜爱的空间。他们几乎不会为自己学不会知识而苦恼,相反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落后的成绩。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精力与技能提高授课水平,用生活中的实例丰富课堂,用幽默有趣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转化枯燥的知识,甚至有时还需要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最终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克服自身的惰性而努力学习。
三、分析知识点的落实及模型的构建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是由火车转弯、拱形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及离心运动四部分组成的。除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是学生在电视中看到的外,其余的在生活中都能观察到。例如火车转弯,在近五年的高考中并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但是相关模型还是考过的,由火车车轮的构造引出转弯时的条件,受力分析之后记清模型的使用。在讲解火车转弯的模型时引出圆锥摆及漏斗里的小球运动等模型,让学生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共性,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题型的衔接,更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记住其中的共性与区别即可。由拱形桥问题引出超重与失重的情况,将所学知识与必修1的内容结合起来,体现了物理知识的衔接性。虽然在高考中没有直接考查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但是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中往往都是对某个点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来完成的,与研究汽车过拱形桥的思路相同。因为根据高考的需要,讲解拱形桥问题时我们不是重注方程的本身,而是注重方程的来由。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才是讲解拱形桥问题的根本,由此可以引出水流星等问题,因为分析的方法相同。此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那么在解决航天器中的失重问题就会很轻松,因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个例。离心运动对于学生而言是对比向心力的效果而展开学习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而在高考中近几年几乎没有出现过离心运动的问题。
四、注重讲练结合,强化学生的模型记忆
在授课过程结束后,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意义的习题,在习题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模型构建,将多个问题用几个模型概括,让学生在头脑中学会建模,这样就可以分清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异,既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遵循高考这个大方向教学的时候,授课过程变得清晰化,让我们在课堂上不仅重难点突出,更主要的是授课脉络清晰,必考的题反复练,常考的题经常练,偶尔考的题遇到练,难以理解的题个别练,因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水平,他们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座右铭长大的孩子;他们是追求适合自我发展的新一代,他们需要被我们吸引,方能实现教育目标。我们要不断研读高考真题,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孙艳,刘继鑫,姚淑娟.开展"问题式教学法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中国医学创新,2012(16).
[2]王玉.高三物理复习中PBL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沈阳师范大学,2014.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必修2.
[4]黄开智.中澳物理教材习题的对比研究.物理教师,2014(02).
[5]陈建.谈谈面向教师专业标准的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物理教师,2013(02).
关键词: 高考 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他们已经可以不完全依赖课堂就可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例如作业帮等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再是完全需要老师的讲解,当然这些方便学习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认真听课,因为没听懂的题也能上网找到答案,这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上需要教师不是仅仅讲出每一道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讲清知识的衔接及灵活应用的技巧,这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以下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例展开分析。
以高中物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中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展开分析,授课的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实际上他们是一些学习能力一般并且学习热情不是很高的孩子,这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地位
为了使高中物理教学更省时有效,我们一定要研读高考指挥棒指示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清楚圆周运动在高考中的地位: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问题一定是圆周运动模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定是圆周运动模型;对于物理做圆周运动在某一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这三大问题几乎在每年高考中都同时出现在一张试卷上,无论是哪个省市的题,有可能是选择题,也有可能是大题,但是基本都涉及这三方面的内容。这就告诉我们学好圆周运动对于赢在高考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在高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往往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既能体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能展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更多诱惑的世界里,同时他们又都崇尚追求个性,喜欢用独特的方式处理问题,学习不是他们的全部,甚至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交友比学习更重要。从家庭来看他们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造就了他们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的行为似乎都是由自己的兴趣爱好所牵引,毅力与执著只属于他们喜爱的空间。他们几乎不会为自己学不会知识而苦恼,相反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落后的成绩。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精力与技能提高授课水平,用生活中的实例丰富课堂,用幽默有趣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转化枯燥的知识,甚至有时还需要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最终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克服自身的惰性而努力学习。
三、分析知识点的落实及模型的构建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是由火车转弯、拱形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及离心运动四部分组成的。除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是学生在电视中看到的外,其余的在生活中都能观察到。例如火车转弯,在近五年的高考中并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但是相关模型还是考过的,由火车车轮的构造引出转弯时的条件,受力分析之后记清模型的使用。在讲解火车转弯的模型时引出圆锥摆及漏斗里的小球运动等模型,让学生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共性,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题型的衔接,更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记住其中的共性与区别即可。由拱形桥问题引出超重与失重的情况,将所学知识与必修1的内容结合起来,体现了物理知识的衔接性。虽然在高考中没有直接考查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但是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中往往都是对某个点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来完成的,与研究汽车过拱形桥的思路相同。因为根据高考的需要,讲解拱形桥问题时我们不是重注方程的本身,而是注重方程的来由。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才是讲解拱形桥问题的根本,由此可以引出水流星等问题,因为分析的方法相同。此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那么在解决航天器中的失重问题就会很轻松,因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个例。离心运动对于学生而言是对比向心力的效果而展开学习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而在高考中近几年几乎没有出现过离心运动的问题。
四、注重讲练结合,强化学生的模型记忆
在授课过程结束后,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意义的习题,在习题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模型构建,将多个问题用几个模型概括,让学生在头脑中学会建模,这样就可以分清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异,既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遵循高考这个大方向教学的时候,授课过程变得清晰化,让我们在课堂上不仅重难点突出,更主要的是授课脉络清晰,必考的题反复练,常考的题经常练,偶尔考的题遇到练,难以理解的题个别练,因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水平,他们不再是我们那个年代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座右铭长大的孩子;他们是追求适合自我发展的新一代,他们需要被我们吸引,方能实现教育目标。我们要不断研读高考真题,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孙艳,刘继鑫,姚淑娟.开展"问题式教学法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中国医学创新,2012(16).
[2]王玉.高三物理复习中PBL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沈阳师范大学,2014.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必修2.
[4]黄开智.中澳物理教材习题的对比研究.物理教师,2014(02).
[5]陈建.谈谈面向教师专业标准的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物理教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