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英语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与其他同龄段的中学生相比较而言,往往会由于学业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困扰,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中职英语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中职英语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中职学校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是一项新的事业,它以实现心理学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为目标,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为目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一般的意义上,它可以包括心理咨询与辅导,但是以主动的心理预防为主,治病于未病,防范于未然。心理教育不是讲自己的服务局限于一些具有心理疾病的特殊对象,而是面向所有的人,面向所有普通与正常的人。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职学校教师对中职生的心理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发展来说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现在的中职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中职生的心理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稳定性,具体可表现为:(1)变幻躁动,具有不稳定性;(2)身心失衡,具有不平衡性;(3)渴望独立,具有自主性;(4)充满朝气,具有进取性;(5)文饰内隐,具有闭锁性;(6)逐渐成熟,具有社会性。要让这个时期中职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离不开平时的心理教育。影响中职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校这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中职生的学习生活占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在校教师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就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只是德育教师的任务,而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学科渗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途径。学科教学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在学科教育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指出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的心理教育应该以各门学科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一切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学生心理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在进行学科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形成、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学科学习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心理朝着良性发展。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共同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合心理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英语课堂也是如此。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思考在课堂这如何将需学生掌握的内容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以期达到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双重目标。
  二、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所作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有着积极的情绪。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积极的情绪有十种形式: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根据这些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积极情绪的形式,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活动。
  (一) 充分挖掘英语教材所包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英语是文科课程,它的教材资源本身就直接或间接地蕴涵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优化性格、培养爱国情感等的激发作用,能很好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英语课文是英语教学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认知自己的心理,把握自己的心理,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教学中:(1)利用教材,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4)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5)利用教材,激发社会责任感。
  (二) 努力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魏书生说:“教育不是命令、训诫、指挥,而是濡染、感召、影响……”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人格魅力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道德完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和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有渊博的知识,也需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激励和赞扬学生。
  (2)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的机构、途径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却一直有增无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因为哪怕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对师生关系(传授、对话和争论)起支持辅助作用。
  (3)尽量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促使其体会自我实现的愉悦感,也让学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成败。这样,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体验,其心理素质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1.通过英语语言其自身特有的交际性,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协作的健康心理。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我经常要求学生根据几个对话的内容安排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对话。这个任务必须是两个人或以上共同完成的,评分的标准主要是看整个集体的表现,而不主要看个人的表现。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必须要配合好,同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点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在课堂中学生表演他们对话时,因为对话都融入了他们自己的创意,而且有些学生的创意非常有喜剧成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课堂上通常都充满了愉悦的笑声,让学生们在快乐中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健康心理。
  2.通过不同形式的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健康的竞争心理。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主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上我时不时会给学生一些含有英语成语的句子,在我讲解句子的意思和成语的来历之前,让学生举手竞猜整个句子的意思,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认为的意思时,我都会给予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根据上下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老师给予的都是积极的评价,学生们通常都会很踊跃地参与到竞猜的活动中,当最后猜对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时,那份喜悦感、自豪感和成就感是溢于言表的。在竞猜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都动起来了。竞争的形式还可以有朗诵、话剧比赛等等。
  3.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健康心理。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的情景。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 “Would you like …?”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教授“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在这些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交往。这种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良好的心理习惯,从而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失败的健康心理
  在这方面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就一定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在教育中,应认识到学生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能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逐渐形成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对于失败有正确的归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失败经验,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
  (四)建立长期的观察、考核过程和完整的评估系统
  对于英语这门课程,笔者制定了评价的标准:学生最后的成绩是由“期末成绩 平时的学习态度(老师打分) 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及分数 平时完成作业的分数”的综合情况而定。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事情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重视过程的人往往最后都会有比较好的结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不要认为期末考试考好了就行了,平时的各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基础差点的学生来说,不要认为自己考试成绩差了就一定比别人差,还可以通过平时其它方面的努力争取加分,其实;平时只要有努力了,最后的成绩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这样,学生们都可以明白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成功也通常不是一瞬间的。
  (五)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英语学困生与成绩好的学生一样具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和潜能,但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学好英语的潜能未被开发,甚至被压抑。教师应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努力“拯救”学困生:(1)清除自卑厌学情绪,培养学生自信心理。作为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充满爱心,寓爱于教学中,教师尊重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尊重时,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就会大大提高,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勤学。(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应当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让学生多接触真实的英语。(3)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为了开发英语学困生学好英语的潜能,教师要重视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其在和教师、同学打交道时,在处理自己和英语学习的关系上能不断调整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不断加强英语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励困难生不断进步。只要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三、结语
  总之,利用英语课堂进行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应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素养之一,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要利用英语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这样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新时代培养健康合格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慧婷.英语教学课堂素质教育策略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2]吉红青.中职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职教通讯,2010(2).
  [3]孟晓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4).
  [4]邱龙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
  [5]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吴逊.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J].中学生英语,2010(12).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针对桥梁裂缝问题,重点研究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形成机理和控制措施。在桥梁裂缝形成机理部分,首先总体概述了桥梁裂缝的形成机理,然后从荷载原因、温度原因、收缩原因、基础
摘 要:文化创意、建筑装饰设计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人才培养方式转型,通过对创意设计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推行以项目设计实践为引领,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以项目设计引领教学实践,单项技能融入项目教学,构建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岗位核心能力的新型综合学习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规格从一般操作技能型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意人才的提升。  关键词:项目设计实践;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翠梅,河源理工学校中文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广东 河源/517000)摘要:中职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比较注重课堂上的知识,即课本知识,虽然应试能力比较高,但语文的综合素质偏低。他们在生活中不善于发现语文的魅力,不懂得观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使得课本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发课外资源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开发和利用中职语文教学
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透析间期水负荷过重甚至出现心功能衰竭(心衰)的患者时,经常出现低血压、意识丧失、抽搐等危急情况而影响治疗,为避免这一情况,我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在电子考证辅导教学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