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导演,严寄洲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tj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1日凌晨,执导过《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虎胆》《哥俩好》《万水千山》等经典电影的著名导演严寄洲,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101岁。严寄洲导演遗体告别仪式已于6月25日举行。严寄洲1917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十多年前,笔者为写作《雾里看花王心刚》一文曾采访过严寄洲导演。严导声音洪亮、有问必答,说话直来直去,思维异常清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完全不像一位耄耋老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國影坛的男演员中,王心刚无疑是天王级的偶像,《海鹰》里的中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红色娘子军》里的党代表洪常青……王心刚塑造的众多“银幕英雄”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严寄洲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位故事片导演,也有“不赔钱的导演”之称。《海鹰》是他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精心拍摄的彩色献礼影片,这部片子不仅是王心刚步入表演巅峰期的影片,而且也由此挖掘出一对俊男靓女式的“银幕最佳搭档”——王心刚和王晓棠。
  影片《海鹰》歌颂了新中国第一代军人英雄群像,王心刚扮演的舰长张敏与王晓棠扮演的民兵队长吴玉芬,随着影片的公映,迅速风靡全国,王心刚和王晓棠的名字,也被影迷们牢牢地记在心里,成为当年观众心目中的最佳偶像组合。
  王心刚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可谓是严寄洲的“爱将”或“御用大男主”,但严寄洲回忆当年之所以选择王心刚时却毫无溢美之词,而只是实话实说:“当时选择王心刚扮演舰长张敏,主要是看了他在长影拍的两部片子中的表现,加上他形象英俊,有一种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气质。”
  随着接触的深入,王心刚在创作态度上的严谨、认真,着实感动了严寄洲,“我记得他体验生活时,不仅和鱼雷快艇的艇长同吃同住,细心地观察和揣摩生活原型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代替艇长驾驶。有一次,船一晃动,我忽然发现驾驶快艇的竟然是王心刚……大家都知道,鱼雷快艇是很难驾驭的,足见王心刚的用功和认真。拍摄中,我们经常在海上漂流,后来天气凉了,王心刚常常泡在水里,但他一点怨言都没有。”
  由于初次合作的彼此认可,1962年,严寄洲在执导《哥俩好》时又一次想起了王心刚,“已经定了张良、张勇手分别饰演男一号、男二号,片中的指导员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我希望王心刚来演。他当时已经是大明星了,可他二话没说,和剧组认真地出外景……”
  这令严寄洲非常感动。第二年,严寄洲筹拍《野火春风斗古城》时,第三次邀请王心刚出演。
  “在《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原小说中,杨晓冬是‘一号’角色,改编成电影后,突出了银环,杨晓冬由一个冲在前面的英雄变成了隐蔽的英雄,戏也减了,但王心刚依然尽职尽责,特别是他对人物的诠释非常到位。那会儿,大家都谈‘爱’色变,我不敢在电影中直接描写银环和杨晓冬的爱情,我跟王心刚讲清楚:银环和杨晓冬是互相喜欢、爱慕的,你要记住有这么一条‘线’,但没有台词、没有戏,你要通过人物的眼神、内心动作让观众感觉到他们的爱慕之情,王心刚最后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显示出一个优秀演员的良好素养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当时有很多人说王心刚、王晓棠,是严寄洲的“基本队伍”,严导不否认他对这两位演员的欣赏和喜爱,但他同时表示,王心刚在艺术上的认真,在做人上的老实、低调,使他不得不用、不能不用,“我并没有刻意地用他演某部戏,人家也从没有跟我要过哪一个角色”。
  直来直去、实话实说,是严寄洲导演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十多年过去,他讲话时的语气和声音依然如在耳畔。看得出,无论是对演员,还是对每一部电影作品,乃至对同事、朋友、家人和普通观众,严寄洲都一视同仁地负责到底,有啥说啥。他身上有那么一股劲儿,像军人,更像一位普通人。严寄洲一生执导了25部电影。在自己拍摄的影片上映时,他至少要当三次观众:一次是到高档影院,一次到中档影院,一次到普及型影院去,坐在观众席上静听,观察各个层次观众对影片的反应。有时,他认为观众会有反应的地方,观众却无动于衷,有的地方却意想不到观众反应强烈。他都一一记下来,回去思考原因。他也常去电影发行公司,听取业务人员的意见。他说:“拍电影就像商店里卖东西一样,有好商品,人家就爱买。拍出好电影,观众就爱看。所以只有亲自到电影院,才能知道人家爱不爱看你的电影。”难怪他执导的影片叫好又叫座、都“不赔钱”,因为他是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来为普通观众制造精神食粮。
  斯琴高娃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的演员,她曾对笔者说过还有比她严的人,那人就是严寄洲,真是人如其名,太“严”了。电影《再生之地》讲述的是中国政府改造日本高级战犯的故事,斯琴高娃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川岛真美子。“开拍前的体验生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严导先带我们参观抚顺监狱,之前他已经和监狱打了招呼,一参观完就把我们12个男女演员分别‘关’进监狱,至少‘关’三天。参观那天气温很低,监狱方面就和严导商量能不能不关或少关,严导这才‘开恩’,只让监狱‘关’了我们半天。但要求每个演员第二天哪儿都不许去,必须要交一份观后感。戏中有几盒战犯家属从日本带来的糕点,严导在抚顺找到一个伪满时期开糕点店的朝鲜老人,做了真正的日本糕点,这样才能端上镜头。当时天特冷,穿着厚棉衣都觉得冷飕飕的,有一场戏是我奔出门外,跌倒在雪地上……为了拍出效果我当时大衣都没穿,连拍了三次严导才喊停……”斯琴高娃已经分不清脸上是雪水还是泪水了。这件事,笔者曾向严寄洲导演求证过,记得严导说过一句话挺让我感动的,他说:“有时让演员‘恨’你也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我希望他们拍戏时要‘恨’我,过后都能理解我。”
  “文革”期间,严寄洲曾被打成“黑线人物”“反革命导演”,四次被开除党籍。“文革”结束后,严寄洲再度焕发艺术青春,拍摄过《猎字99号》《再生之地》《陈赓蒙难》《陈赓脱险》等作品。2012年,严寄洲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影坛一严师,深情寄五洲。严导,走好。
  绘就银幕野火春风
  抗日老战士严寄洲,这位从晋绥大地走出来的原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于2018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他携手王晓棠、王心刚、田华、于洋、张良、斯琴高娃等演绎了银幕传奇,执导的《战斗里成长》《五更寒》《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虎胆》《哥俩好》《万水千山》《海鹰》等一大批经典影片,用黑白和彩色的画面,演绎着战争的经典,书写着人间真情,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2017年“第八届中国导演协会年度盛典”颁发给严导“终身成就奖”,当时他没能来现场,可全场的掌声如雷鸣。大屏幕上,嚴寄洲导演白白胖胖,精神不错,喜笑颜开,红光满面。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播出了“向经典致敬——严寄洲”,我们依然只能通过大屏幕看到严导的身影。致敬词却相当感人:“人生百年,不舍戎装,每一部作品都关乎军旗和战场。坚守创新,业界担当,一路走来始终引领时尚。倾全部智慧和深情,留几多经典时光。共和国第一代导演,电影界大国工匠。”
  没想到,严老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严老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不禁回想起两次近距离采访这位军中大导演的一些细节,依然历历在目。虽然相处短暂,却让我真正读懂了老艺术家“德高望重”的含义。
  90岁还想拍电视剧
  严寄洲导演是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的“专业户”,记者也数不清楚有多少次在那儿遇到过他老人家了。每次,严老都把我们媒体人当朋友,很亲切。最难忘的一次是他90岁那年参加《猎字99号》主创人员30年聚会的情景。
  节目组顺利地联系好了已经79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田华老师,但严老会不会来,似乎还没定下来,因为他在医院住院已经三个多月了。没想到录制那天,严老来啦,他腰不弯、背不驼、声如洪钟,丝毫看不出他是刚出院的人。“严老,您好!”大家都对他特别亲切。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里有着长者特有的慈祥,还不厌其烦地给影迷们签字,又亲切地和影迷们合照,非常和气的一老头。
  “高大夫,您喝水。”记者刚把水杯递给严老,可严老却把水杯给了紧随他身边的人,高大夫。高大夫笑着忙把茶杯往严老手里送,说,“谢谢首长,您喝水。”这时我才明白,严老身边的人是干休所专门派来照顾严老的大夫。“他坚持要陪我来录制现场的。”严老笑着跟我们解释。“哈哈,其实我早没事了。80岁时我几乎不去医院,不吃药……”
  电影《猎字99号》是严寄洲导演1978年拍摄的,是继《英雄虎胆》后严老导的第二部惊险片。无论是新颖的大宽银幕,还是众多新老明星的会集,都成了吸引观众的看点。尤其是该片,严导成功地把电子音乐搬上了银幕,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运用电子音乐的影片,为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电影做了一次潇洒的“引领时尚”。
  严导高兴地说,“我现在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最近写了20集电视剧正在筹备……第二本著作也即将出版。”他的眼神充满了自信。严导离休后,拍摄了100部集电视剧,电视连续剧《贺龙》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0岁的他还要拍摄电视剧,那得有多大的精力。不仅如此,90岁的严老仍在为报刊撰写文章,为某些文艺团体修改剧本、指导工作……仍以一位老艺术家的胸怀,关注着电影事业。
  在节目现场,严老一上场就跟大家调侃开了,说,“我年轻,离90岁还有五个月。我老在想自己还年轻,从不认为已经老了。”这话顿时把大家逗乐了。在他的心目里,根本就没有“老”这个字眼。说话这么清晰也很有条理,实在是不像一个“老人”啊!2000年,严导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2001年被评为“全军17位健康老人”。多次被评为“健康老人”的他,的确是我们健康的榜样。他还说,自己出院后仍然要坚持每天出门散步,有两句口诀:脸带微笑,意念青春。笑,不是假笑,是从心里发出来的笑,这样的话心情总是快快乐乐的。他说也从不回忆那些伤心往事,把一生坎坷当笑话似的讲给人们听,这是严老的豁达与宽容。每次来电影频道做节目,上电视之前他都要做一番准备,他告诉记者,回忆当年拍摄的酸甜苦辣,这对大脑的保健非常有好处。年龄对他来说,从来就不是什么障碍。他相信健脑能养生,“脑为神之本,脑强必多寿”。
  改名“严寄洲”后入了党
  严老披露自己拍摄《猎字99号》时是63岁,他说当年自己的心境就是:把63岁当36岁来计算,重新出山,拼命抢时间。他很感触地说,“我关了十年了,没怎么拍片子,生疏得很。这个十年全国人民看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没有戏可看。‘文革’后,国门打开了,电影界掀起看外国参考片的热潮。我也就看了很多的内部参考片,美国片子、香港片子等等。看了以后,我发现里面有优秀的好片子,还有很次的片子,但大部分是一般的片子。我就一心想学外国电影,也想拍出故事性强,有反特的或者地下斗争的片子。可能我从小就喜欢这种形式,我年轻时就特别爱看福尔摩斯的小说,我也爱看带传奇色彩的惊险影片,很过瘾。我拍的第一个惊险片叫《英雄虎胆》,它虽然是惊险片,但我没有走惊险片的老路,没有人为的编造戏剧情节。所以我还想拍一部。四处找本子,突然发现一个摄制组门上写着《战争再继续》,成立了两年了也没有拍摄,我问怎么回事?人家说,‘那本子不行,不拍了。’我拿来一看,《战争再继续》中篇小说,这是反特战线上的故事,正合我意。这个作者是天津公安局的,现在是电视上面的大人物了——周振天。我就跑到天津去找他,回来以后我就重写了一个本子,连名字都改了,叫《猎字99号》,想这样会有人看。”
  说到拍电影,严寄洲还真有一些独家秘方。严老非常重视电影名。比如他接拍《我是一个兵》时,就觉得这个剧名不行,没人看。那些天他脑子里一直在想,早上醒来,恍惚听见喝酒划拳的噪杂声,他听见“全福寿,哥俩好”,太棒了,就叫《哥俩好》用一个演员演两个角色,在新中国的故事片里,严导是第一人。还有,他拍《英雄虎胆》,原名《北仑河畔》,像风光片,严导想了好几天,叫《英雄虎胆》,这个名也起对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王晓棠一人分饰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也同样成功。1980年,严导拍摄《三个失踪的人》,原片名叫《三个共产党人》,描写延安保卫战中,三个失散者在敌后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故事。经严导这么一改名,吸引了观众。严大导演改名改上了瘾,把演员张永寿的名字也给改了。这一改,就改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张勇手”,喻意丰富,叫着也响亮,加之演技出色,张勇手还真红了,成了当年的“偶像派”。   而当记者问起他的名字是不是也是自己改的,他说是,而且这背后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那是1938年,严老在上海“国民救亡团”中的地下党员帮助下,和救亡演剧队的十几个人一起投奔延安。他们从上海杨树浦出发,席地睡在德国客轮的底舱,出租界要检查,他最担心这个,因为他身上有一封介绍信,到了武汉后要交给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他怕被敌人搜去,便找了一张牛皮纸信封,把介绍信夹在牛皮纸信封底下,再贴在小箱子的盖子上。牛皮纸信封上的名字是他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严寄洲”,而不是他的本名,从此他就改名“严寄洲”了。到延安没几个月,严寄洲就加入了党组织。那一年严老才21岁。
  他一直把自己当“幕后工作者”
  录制现场,严老透露了自己的小秘密,说,“我的每部电影里面都有我一个镜头。”大屏幕上,我们一睹严老在《猎字99号》里演的一个角色,外表像中医,拿听诊器的样子又像一名西医,戴着眼镜、帽子,很神秘。主持人潘奕霖当时就称赞他“有点像悬念大师希区柯克”。
  印象最深刻的是严老讲“陈佩斯被抓”和“田华补丁套补丁内衣”的故事。
  当时青年演员陈佩斯在剧中扮演的角色需要留长头发,他去选择外景地,在街头走的时候,当地几名纠察队员尾随其后,见他东张西望的,头发还那么长,觉得很奇怪,就上前拦住他,可他就是不吭声,问急了,老半天才丢出一句话,“我喜欢这个”,这下完了,他就被纠察队带走了。抓去审问时,他才说自己是八一厂的演员,来这拍电影,结果人家赶紧给他派车送回,他还不高兴,说现在到饭点了,要吃了饭才走。严老说完这个故事,乐了,说,“他开始不说的,这就是陈佩斯的性格。”
  严老还披露了田华老师一件衣服的秘密,也很有意思。有一天,严导在家看书,忽然来了一群田华老师的粉丝,那全是追星族大姑娘,她们跑了进来,非要见田华这个大明星不可。严老家跟田华家是邻居,严老一开门,他就被她们包围了,也不知道他是大导演,缠着要他带去找人。严老告诉她们,屋子里没人,那就是出去了。他跟这些人说没用,非得让他跟她们一起等。严老说,那让你们看看田华穿的内衣是不是就可以过瘾啦。严老让她们看到的栏杆外面拉着的绳子挂的一件衣服,很普通,一件没有袖子的毛衣,上面补丁套补丁。看到了吗,那就是你们最喜欢的大明星穿的衣服。她们看傻眼了,都不相信那是田华老师的衣服。“大明星怎么穿这样的衣服?”当时那些粉丝们都不敢相信。
  严老说,“那个时候的电影明星不挣钱,我们每天去拍摄,所有电影人都是这样,自己掏钱出伙食费,穷得要命,所以你们要了解我们过去拍电影有多苦。田华平时也就穿这样的衣服,你看看,看看她是多有名的人。”
  在现场,田华老师说,“严导演说的是真的,有这么回事。你别看它破,那是我在上海拍《白求恩大夫》,为演冯医生,我在南京路上一个百货商店转了好几层才下决心买下的,一件带扣的开领毛衣,那是非常高档的了,用现在的话那是名牌,很贵,那时候一个月才几十块钱的津贴费。那件毛衣我缝缝补补穿了13年,补丁太多了,后来只好把毛衣袖子剪了当补丁了。难怪严导演看到了还以为那衣服是内衣。”
  严老向我们袒露自己这么多年,对名利一向淡泊,一直把自己当“幕后工作者”。他说,“在我的影片中,红了的于洋、王晓棠都是政协委员,而我不是。有没有心理落差?没有,在我看来,当平民百姓最好。这么多年,我基本走遍全国,很破烂的地方我都去过。只是没去过新疆西藏,成为人生的一大遗憾,我吃过树叶子玉米面饼,也吃过山珍海味。什么苦也吃过,什么福也享过,老百姓说话,没白活。”
  郭老夸他:“创业良艰继亦难,坚夫接踵战狂澜”
  录制节目后的两个星期,记者跟电影频道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干休所拜访他时,见到他家里的书真多,好几排大书柜。严老家是书香门第,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家乡小城常熟长大的。严老指着一套《资治通鉴》说,那是他84岁的时候买的,他说是他的“母校”中华书局出的。原来,严老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校对。
  初中毕业那年,严老随家人到了上海居住。为了生存,不久,他考进了上海世界书局印刷厂当“练习生”,也就是学徒工。每月工资12元,刚够一人糊口。他把这区区12远安排得紧紧凑凑,除去饭钱、与朋友合租的“亭子间”房费外,剩余的大部分都看了两毛钱一场的廉价电影。过了两年,抗战开始,仅仅当了两年学徒的他失业了,于是参加了民间抗日组织的“国民救亡团”,撒传单,刷标语,街头宣传,还到难民收容所分发白面饼,从此走上了革命之路。
  翻看严老家的老相册,看到严老的戎装照很威武。严老说,他的军旅生涯中还当过七天连长,虽然档案里没有记录,但却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真正打仗的经历。当时他从抗大毕业后就想上前线打仗。愿望终于实现了。打大同那次,他没有枪,抓了两颗手榴弹,晚上就跟著突击队上去了。他跟着一个老兵班长往前冲,没想到敌人的火力很强,打不上去,一个连伤亡了一半,连长也牺牲了。指导员挂了重彩,抬下去了。连队撤到教堂,他遇上了团长,跟团长说快派一个连长来。团长说:“我上哪儿找连长去,你就是连长。”严老只好服从命令,马上把三个排长找来,商量对策。等到第七天,上面才派了连长来。1947年,严老随部队马上要打呼和浩特。接到情报,敌人的一支骑兵要来偷袭,他们没有警卫部队,就是政治部机关和战斗剧社的一部分人。领导说严老脑子活,点子多,让他当指挥。他觉得自己是演出队的主任,责无旁贷,任务也很明确,就是先把敌人挡住,好掩护大家撤退。敌人骑兵来多少是不知道的,他们战斗剧社只有十多支道具枪。所以大敌当前,严老动了一番脑筋,好好布置了一番。在村头他们打了很多木桩,拉上了铁丝,设想是用铁丝把马绊倒后,他们就射击。严老自己带上日本指挥刀,让每个人到位。他们白白紧张了一夜,敌人骑兵没有来。战斗打响后,严老负责转运伤员。伤员太多,他见火车站有好多平板车皮。车皮很重,启动很难,但一启动,有一两个人就可以推着走了。严老就用那几个车皮,一个车皮上放一二十个伤员,很快就把伤员转运走了……
  问起严老有哪些爱好,没想到他的爱好太多了。比如,他曾在延安当过魔术师,原来他在上海跟表哥学过魔术,能把一个乒乓球变两个,两个乒乓球变四个。他还做过魔术师的服装和道具,把日本呢子大衣剪了,染成黑色,冒充燕尾服。严老说,每年干休所开晚会,他就表演魔术,赢得大家的叫好声。他还幽默地说,“不料到老了,杂技倒成了我的专长了。”
  严老还会设计房子。他爱画画,担任战斗剧社的演出主任时就兼任美术股的股长。舞台布景他也不拘一格。后来,贺老总让他设计一个能坐千人的大礼堂,他两个星期就画出了设计图。他的“发明”还有很多,比如他设计过纺车,还能一个灶能让两锅水开。这种发明欲他一直保持到晚年。严老说,上世纪70年代,他在总政五七干校时当过钳工,学了一手很棒的钳工技术。自己在那设计出了一个点种机,机器一转就能下地点种子。当然更不要说他的电影了,哪一部他都喜欢创新,所以影片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客厅的墙上,我们看到了郭沫若先生送给他的书法——“创业良艰继亦难,坚夫接踵战狂澜。既收水利丰年乐,更树戡天世界观。”那次站在郭老写给他的条幅之前,心里对严老的敬仰之情更甚。
  严老,一路走好!永远缅怀您,老前辈——人民的艺术家严寄洲导演!
其他文献
如果梁启超先生还在世,讲“成功学”这门课时,恐怕所有人都不能望其项背。一方面,他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之大,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比拟。他跟随康有为提倡变法,开启晚清政局的新局面,叉在学术上别开生面,倡导“新史学”,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另一方面,他不仅自身成就斐然,而且其子女个个威才,“一门三院士”的传奇更是令世人称道,其教育方式和理念也一直被各界所推崇。  一般来说,一个人真知灼见的流露无外
期刊
[第四十三辑]43 笑当[张飞] 的 [二流]  如果您问北京话的特点是什么?我想说:它跟北京人一样,透着那么大气、委婉、幽默、洒脱。这四个词儿,是这些年我琢磨(研究)北京话悟出来的。  说到北京话的幽默、洒脱,我小时候,在胡同里听那些老北京人谈天说地的时候就体会到了,但真正领悟北京话的幽默和洒脱,是参加工作以后。  我16岁进北京西郊的一个木制品加工厂烧木炭。烧木炭是又脏又苦又累的活儿。当时正值
期刊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闻名中外,这样的大型建筑就是现在也很难做得如此糟美、细致。那么,如此庞大的一项工程到底是谁来负责设计施工的呢?  第一种说法:蒯祥。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kua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卒于成化十七年,苏州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昊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叉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
期刊
在武汉首义学院,余婷可是个大名人。1991年出生的她,19岁创业,开了一家专门培训艺考生的教育机构,挣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2015年的一天,余婷和她的男朋友张明安看到了一个反映凉山彝族生活的专题片,同一片蓝天下,怎么会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方?两人当即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别怕,从此叔叔阿姨保护你  说走就走,这对90后情侣租了一辆小车,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连数日,他们走访了好几个村子,
期刊
刚刚播出的这期节目中重现了三年来孙世前与淇淇父女二人对话的真实场景,从淇淇3岁开始,孙世前就承诺送她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而这台超级威风的“大圣号”机甲,却因为孙世前对艺术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和难以攻克的制作难关迟迟没有完成。“我今年的愿望是爸爸可以把去年没实现的前年的愿望给我实现了”,淇淇童真的逻辑令在场观众无小捧腹,好在孙世前没有让淇淇再多等一年,在6岁生日这一天,淇淇终于收到这份迟来的梦幻礼物。 
期刊
一百多年前的德意志,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身为一国之君,毕生钟情艺术,兴建了美轮美奂的新天鹅堡,最终却惨遭废黜,直至神秘溺亡。他就是被称为“童话国王”的德国巴伐利亚的君主路德维希二世。他的一生令人唏嘘感叹。  钟情艺术的翩翩王子  1845年8月25日,路德维希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王室,父亲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_二世。此时,德意志尚未统一,正是邦国并立,战火纷争的动荡岁月。数十个大小邦国各自为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修书,与其说是面对无声的铅与纸,不如说是对话有情的人与事。保持这样一份人生定力,就是寻找意义的一次修炼。 修书这种技术,就能保存下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珍贵,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被称为古籍修复师,他们不显山,不露水,每天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流传千年的史书典籍。  你知道吗?书被修复后,可以再活一百年。一块硬盘能有多长的寿命?我用过最长时间的硬盘,是8年,这块硬盘存储了300G左右的照片、视
期刊
青春,除了追星、时尚、爱情以外,上世纪80年代,还有很多关键词,恢复高考、走穴、下海、出国、万元户。  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出国潮膨胀的时期,后来有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它的开场白成为了当下最时髦的一句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英达、李玲玉、郑海霞都有出国的经历。郑海霞出国是代表国家打比赛。李玲玉也出了国。  因为近视选择了出
期刊
当年希特勒在这座宁静美丽的歌德之城的市郊建了一座集中营,即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福尔曼的父亲死在这里(多年后,福尔曼才知道那并非自己的生父)。向东不到两百公里,便是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福尔曼的母亲死在这里。  米洛斯·福尔曼,那个将自由视若生命的导演,刚刚告别了我们。1932年,福尔曼生于捷克小城恰斯拉夫。在捷克的常规旅行路线中,人们多半小会前往这里,但往往会经过—一从布拉格前往七十公里外
期刊
若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最有名的作家,非张恨水莫属。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了无数男女。但他却从不以名作家自居,也不要裝饰自己的金字招牌  1944年5月16日,是张恨水50寿辰,又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小说创作30周年的纪念日。是日,他的许多朋友和一些热心的读者,听说新民报馆要给他举行一个生日会,纷纷赶到报馆,要求参加这个生日会。但这个生日会却因张恨水先生的谦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