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既包含了企业业务上的经济利润创收,还包含了政治方向上的客观保持。基于这两方面的现实考虑,必须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应该说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主要是依靠层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党务活动开开展,因此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为企业发展优势的主要实施途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有效实现党组织建设与企业业务部门的融合、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党务活动与企业发展决策的有效结合。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特殊的领域,国有企业不但承担了重要的经济任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业务领域的安全性以及社會稳定。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国有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但是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应该确实能够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为企业发展优势。因此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热点,许多研究者也创造了许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仔细去研读、分析,就会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呈现出“宏观叙述概括”的弊端,不过是对一些浅层次、肤浅问题的“再叙述”,根本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该立足于问题的根本分析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世致用的功效。
  一、党在国有企业中全面领导的核心概念
  党的领导是近年来政治理论领域一个非常热点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含义就是在大陆地区的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党意志的绝对体现,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内党的领导又有具体的独特内涵。一般来说,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尤其在国有企业领域的核心内涵,主要分为一下两个方面。
  (一)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党委组织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能够充分体现出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有效防止国有企业自由化经济的倾向。国有企业确实要进行经济利润创收,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方向,他们毕竟有强大集权国家财政的支持。他们最核心的任务还是服务于国防,服务于党的政治安全以及对国家政权的控制。而这种方向的把握必须依靠层层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发挥其应有的尊重,从而实现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全面控制。应该说党对军工企业的全面领导不仅表现在广度上,更表现在深度上,这种深度表现为对军工企业生产经营细节的把握,以及对每一个军工企业员工思想状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改造。
  (二)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的具体表现
  我们知道在新形势下,企业中建立党组织这并不是国有企业所特有的,但是民营企业中的党组织与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是层层建立的,而且各级党组织的各个只能部门也是完善的。最重要的是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掌握着一定的业务决策权力、人事决策权力,这样就从根本上凸显了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党领导在军工企业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就是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能够参与各项事物的决策。组织优势则表现为军工企业的党组织是能够形成完整组织体系的,而且确实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为企业发展优势的主要途径
  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国家建设中的经验积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能够在国家各个领域,尤其是生产领域,得以全面的体现。应该说这两种优势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是能够在经济生产领域得以发挥的,那就是能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地转变为企业发展的优势。
  (一)有效实现党组织建设与企业业务部门的融合
  在国有企业中,企业业务部门是企业整体运营的关键,业务部门是国有企业的命脉所在、灵魂所在。但无论是部门以前的组织结构,还是部门的人员,更多侧重于业务能力的钻研。他们在技术上、在自然科学思维上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精英。但是政治觉悟、政治意识方面上,他们恰恰是是薄弱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长期现实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往往又是游离于企业的主要业务之外的。诚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组织部门职责限制产生的因素,其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对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严重忽视。这种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实际领导效果。
  我们知道国有企业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业务利润的创造以及有效地保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想实现两个方面的目标,自然是加强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而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客观现实,我们能够知道一个非常直观有效的途径就是有效地实现党组织和企业业务部门的融合。笔者所谈的党组织和企业业务部门的有效融合绝对不是简单的两者合并,而是在职责、人员以及业务上的有效合作和融合。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部门的领导应该增强业务技术骨干所站的比例,企业业务部门的主管领导应该在同级党组织中兼任重要的领导职务。这样一来,就得使得层层党组织能够深入到企业的深层次领域,自然企业的各种活动也能够深入贯彻党的意志和精神,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
  其实这种党组织对国有企业深层次的渗透也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因为层层党组织与企业业务部门的有效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企合一,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生产效益。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但能够生产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有效地体现出政治的指导方向,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特性。应该说只有实现这样的目标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党的战略构思保持绝对的一致,这样才能够在合理的空间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为我国各项事业服务。因此,有效实现党组织与企业业务部门的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党组织和企业业务部门的有效结合使得军工企业业务部门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有效的提供,这样军工企业不但能够得到有效财政、政策支持,而且还能够实现党组织对企业经营的精细化管理。   (二)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拥有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体系,这一体系不但包含了专业的政工队伍,而且还有着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制度和流程。这是民营企业无法具备的企业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却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国有企业的业务开展从根本上来讲又是为政治服务的,因此一定要凸显出较强的政治性。在一个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政治性的凸显主要依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经济利益创收服务。
  如何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能够与企业实际的业务工作开展紧密联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再存在于形式化、教条化的状态,确实能够为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指导性意见。思想政治教育是苏俄式政党的一种富有的加强党员政治意识、革命意识的有效手段,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曾重视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然共产党做的更有效果,最终实现了政权的获取。原因在于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了党员的纪律和思想觉悟,能够有效地实现党员个人绝对服从集体与党员对领袖意志的绝对执行。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方向虽然与当今的国有企业大环境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中很多宝贵的经验却是值得借鉴的。
  国有企业应该充分依靠党委宣传部门、纪律部门、政工部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通俗化、大众化和生活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时应该一方面培养国有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自豪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之高;另一方面也应该肯定和鼓励国有企业员工,让他们认识到对自己权益追求和维护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并且负责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和领导应该更多关心企业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这样才能够让国有企业员工找到归属感,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党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到企业发展优势的转变。
  (三)党务活动与企业发展决策的有效结合
  党务活动是党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本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党务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效果的发挥以及价值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党组织存在意义的大小或者其在实际中的权力大小。因此,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党务活动的实效性是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为企业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党务活动往往集中在党组织职责相关的活动,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活动的范围是具有伸缩性的。我们去看省市县三级党委,这三级党委往往通过党委常委会对一个地区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这样一来,党委的意志就能够贯彻到该地区大部分实务中得以贯彻。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党的全面领导在某个地区、某个区域的凸显。这种模式在曾经的国企改革中一度被取消和弱化,也就是实现政企分开,從而使企业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这种改变后的模式确实有着一定的内在价值和实效价值,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太适合于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各种特性。这种特性表现在国有企业关系到国假安全和政治的稳定,必须实现绝对的党的全面领导。
  具体的措施就是在国有企业中落实党委常委制度,构建党委常委全面负责的企业决策机制,从而把党组织的党务活动与企业发展决策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国有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未来发展都能够有效地纳入到党务活动中,这样自然也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党务活动的实效性。党务活动对国有企业各个环节决策的负责能够使党在军事发展上的构思和意志很好地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很好地得以贯彻,这样国有企业的每一步发展能够与国家的军事战略发展有效联合起来,这样国有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利润创收上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保证。
  (作者单位:中共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党校)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受到了人们的认识和关注。由于受到经济政策、体制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上市公司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队伍不断壮大。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日益成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
期刊
不同的营销方式对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消费心理形成不同的消费方式,不同的消费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当前,直播带货已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销售方式之一,对消费者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又影响着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和产品使用等消费行为。把握网络直播下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我们优化营销模式提升营销竞争力制定相关营销政策具有极大价值。  近几年来,网络的普遍应用掀起了人们对网络直播的关注
期刊
企业财务流程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甚至市场决策、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本文针对传统财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利用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思想和现代信息互联技术,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的企业财务工作流程,以期优化现有财务流程运行模式,提高业务执行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一、引言  企业财务工作流程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甚至市场决策、政策制定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也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转化为数据,并且通过数据分析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在企业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工作也必须进行相应改革与创新,从而助推企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变大,而且企业
期刊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政策的实施,以推动实体经济进步和发展,促进金融市场创新,缩减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因此,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在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和贯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落实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成为银行必要而又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引言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作为管理的基本思想,在开展各项投融资决策活动时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
期刊
随着“十三五”建设进入尾声,2020年初国家提出了“新基建”概念,七大领域中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四大领域,都体现了国家对发展信息化的强烈要求,高校信息化发展是整个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国信息化发展为依托,分析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能在“十四五”期间有效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发挥高校信息化前沿科技研发优势,提出未来高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建设意见。  一、
期刊
智能化大数据时代潮流下,对海量数据有效管理和快速处理的需求,让人们充分理解到大数据时代已经迅速到来。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在技术、思维和管理方面的变化,对智能化大数据管理行业特别是技能培训档案管理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技能培训档案管理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最大程度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管理的特点,提升技能培训档案管理发展的环境,目的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外,这将会促进发展创新技能培训档案
期刊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金融风险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风险存在许多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严重会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学者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这些风险的出现与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存在明显的联系。与传统的金融风险相比,互联网金融风险更为复杂,具体包含网络技术风险、业务管理风险、法律政策风险、货币政策风险以及洗钱犯罪风险,因此在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必须要着眼于这几点来调整管
期刊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科技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使得传统的营销方式也必然要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伴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K12教育作为教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无法例外。本文从K12教育公司网络营销的现状出发,对网络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K12教育公司的网络营销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改
期刊
财务会计创新发展途径,包括对财务会计进行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层面,内容涵盖了“人、财、物”“产、学、研、用”“传、帮、带”等各个层面,是对财务会计行业和系统提出的宏观和中观创新要求。具体到微观,指的是对财务会计系统和行业进行环境制度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具体指交流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学习环境创新、业务拓展提质增效创新等,涵盖“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