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传统”老在变(一)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皇、耶稣的脑后怎么都有“光环”?


  图1是中国元代的永乐宫道教壁画和明代的佛教水陆画——《罗汉像》(供超度亡魂的“水陆法会”悬挂 ),在神仙和罗汉们的脑后都有一圈光环,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这个光环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好几代人都有看小人书、拍“洋画”的经历,在这些小人书和“洋画”里,画面上但凡出现神仙,甭管是玉皇大帝还是观音菩萨,脑后都有这样的光环,这圈光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表示从神佛的头部闪现出的一道灵光,是神佛们的“身份证明”。





  图2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幅宗教画,描绘的是天使加百列受上帝差遣,去告知圣母玛丽亚,圣灵降临在她的身上,她即将怀孕生子,并且还给孩子起了名字叫“耶稣”。有趣的是,天使和圣母的脑后竟然有同样的一圈光环,表现形式及其含义和中国道教、佛教艺术完全相同。
  这是巧合吗?为什么在欧亚大陆的两端,远隔万里却有相同的光环?
  这绝非巧合,在中国的早期艺术里没有这样的光环,它应该是外来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与佛教艺术的产生及传播有关。


佛祖长了个“希腊鼻”


  图3左侧是洛阳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大卢舍那佛,右侧是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这两座雕像都是拥有世界级声望的艺术杰作,是中国和古希腊艺术的代表。
  米洛的维纳斯中国人都很熟悉,就是缺了两只胳膊的那个维纳斯。维纳斯是古希腊“爱”和“美”的女神,古希腊的名字叫阿芙罗蒂德,维纳斯是古罗马人对她的称呼。这尊雕像于1820年在希腊出土,据专家考证,它只是作于公元前二世纪的复制品,原作约雕造于公元前四世纪,不过没有保存下来。
  大卢舍那佛雕造于唐初高宗时期,是当时的皇后、后来的女皇——武则天拿自己的脂粉钱出资雕造的。
  按照大乘佛教的教理,释迦牟尼以三种不同的身来传法,大卢舍那佛是三身之一,“卢舍那”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继位当了皇帝之后,给自己起了个怪名字——武,这两个字不能念成“悟空”,武则天可不想当“悟空”,她认为自己是佛,“”其实就是“照”,是武则天自己发明的字,意思也是“光明普照”,在武则天的眼里,自己就是“光明普照”的“大卢舍那佛”。主持雕造大佛的人为了奉承这位女皇,就把大佛雕成了女性长者的形象。
  因此,大卢舍那佛和米洛的维纳斯塑造的其实都是女性的形象。
  仔细观察两者的鼻子就会发现,她们的鼻梁和眉弓之间都是平的,这样的鼻子人称“希腊鼻”。
  “希腊鼻”一词便是由古希腊雕塑而得来,现实生活中的人,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鼻梁和眉弓之间的鼻根部都有向内的凹陷,只是人种不同,凹陷深浅有别而已。
  而古希腊人以鼻梁直为美,所以在自己的雕塑中将这个凹陷取消了,从侧面看去,脑门和鼻梁几乎呈一条直线。因此可以说:“希腊鼻”是古希腊人心目中理想化的“美的样板”。



  可是,这样的鼻子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腹地,出现在龙门石窟大卢舍那佛的脸上呢?
  这其实是受到了古希腊艺术的影响,而这一影响的媒介来自于印度西北部的古国——犍陀罗。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亚洲的中、西部地区对于人类文明的融合,可谓举足轻重。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横跨这一地区,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罗盘、马镫、船尾舵等发明就是通过这里传到欧洲的。这些发明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国家有了这些发明,才有了出版物的普及、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文艺复兴、殖民主义、工业革命、船坚炮利……
  犍陀罗便位于这块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它曾经被古希腊人所统治,这段历史是从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开始的。



  古希腊由众多语言文化相同的城邦组成,亚历山大大帝原是古希腊北方小国马其顿的国王,不但征服了整个希腊,还率领大军远征亚洲,一直打到了印度。每征服一地,亞历山大大帝就建立起希腊式的城市,让自己手下有才干的将领来统治,他把带来的大批希腊人安置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和当地人通婚。这些希腊人把希腊的文化也传播了过来,并与当地原有的文化相结合,造就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希腊化时期”。
  希腊化时期自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逝世以后算起,历时30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时期不但地中海周围的广大地区都受希腊文化影响,而且还向东方传播,犍陀罗便是在这一时期被希腊人统治,并将古印度、古希腊两种文化融为一体。
  这一融不要紧,融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佛国世界。
  (摘自《艺术通》,读库 出品)



  姬炤华,画家,图画书作家,曾担任新京报“中国年度好书”终审评委、新阅读研究所“中国童书榜”评委、父母必读与红泥巴“中国年度童书排行榜”评委;信谊图画书奖评委。从1997年开始为孩子创作。童话故事《青蛙与天鹅》荣获2006年冰心文学奖;插画作品《童话庄子》获台湾读书人2005年最佳童书;绘本《天啊!错啦!》入选台湾新闻局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中国年度童书排行榜。
其他文献
白纸灯谜  猜谜晚会快要结束了,那些悬挂着使人眼花缭乱的一条条谜语,都被人們一一猜中,最后只剩下三张没有写字的白纸条。  工作人员说:“这三张白纸条,是猜一句成语,看谁猜中!”  人们立刻围过来,冥思苦想,可谁也答不上来。过了好一会儿,突然一个人走上去,伸手撕下这三张白纸条,转身到领奖处领奖品去了。工作人员笑着说:“他猜中了。”  请问这个谜底哪一条成语?李白饮茶  一天,唐朝大诗人李白骑着一头小
期刊
知识就是力量,做个有知识又幽默的学霸总是不会错的。  某次,在郑州参会的动物考古学家一行在饭店吃饭,点的羊腿中赫然发现猪骨,愤而与店家对质,就猪骨形态尺寸及家养还是野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食品安全与质检工作做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略显呆萌的故事可能戳中了大家的笑点,不过“知识就是力量”这话真不假,當学霸的体验就是可以完美避开被欺骗。昆虫学版  去年在锦州吃烧烤,吃出来半片双翅目某蝇的前翅,叫
期刊
玛米妮是我们全班同学亲爱的奶奶!  以前,她是她们乡村学校里的老师,那里离我们这儿有五千米远。  再以前,在她当老师之前,她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玛米妮一辈子都没搬过家!  如今,玛米妮退休了,也就是说,她再也不用工作了,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啦!  玛米妮说,刚退休时她很无聊。她想念孩子们,想念学校,想念工作。现在,玛米妮在图书馆有了新工作,真是太好了!  有一天,玛米妮带着一个小盒子来到了我们班。她
期刊
1.填写出下列“之最”的成语。(成语必须是“一”字开头)  例:最长的腿脚——(一步登天)  最快的流水——( )  最短的季节——( )  最大的巴掌——( )  最宽的视野——( )  最终的话语——( )  最贵的稿酬——( )  最吝啬的人——( )  最无能的人——( )  最穷困的人——( )  最愚蠢的人——( )  最懒惰的人——( )  最概括的人——( ) 2.下面的谜语是一个
期刊
周末余下的时间以及周一乘车去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在为应对克莱尔的复仇做准备。克莱尔很聪明,又有很多朋友,我知道,她一定会想办法报复我。  像克莱尔这样一个朋友众多、口齿伶俐的女孩如果想在欧内斯特·劳森小学报复一个像我这样独来独往、举止粗鲁的女孩,结果显然易见。这取决于克莱尔有多聪明、多残忍,以及她认为我应该为此承受多少痛苦。我猜,我要承受的痛苦和羞辱可能会持续一个星期。也许,它会持续一生之久。  我
期刊
思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新教材。新教材对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强调“整本书读写教学”和“儿童阅读指导”的专业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思辨式阅读专栏”即由此诞生。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因此,每一期“思辨式阅读专栏”,我们都会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三本
期刊
老李带着我和老多到六郎庄“算账”。我们在庄里三绕两绕来到了长枣树的小院,也没招呼,推门就进去了。  我和老多紧紧随在后面。撩开门帘进了屋,屋里光线很暗,一个老头儿盘腿坐在炕桌前。老李叫了声表叔。一会儿进来个老太太,老李叫表婶。  表婶把我拉到窗户亮处,看我脑门儿的伤,包已经平复了,可我巴不得它再肿起来。表婶没说什么,到炕前的灶台点火烧水……几根柴填进灶眼,风箱拉得呼哧呼哧响……  本想着老李会讲述
期刊
大侦探布里克森在街上溜达时遇上了同乡拉平。拉平牵着一条普通的牧羊犬。为了还赌债,拉平想将此狗高价卖给布里克森。  “老兄,我这条狗的名字叫麦克,它可非同一般啊!”拉平说。  “噢?有什么不一般的呢?”布里克森问道。  拉平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在我家的农场旁边,有一条沿着山崖修建的坡度很大的铁路。一天,有块大石头滚到铁轨上,此时一列火车正飞驰而来。我想爬上山崖发警告信号,可一着急扭伤了脚摔倒在崖下
期刊
为啥薯片袋子里有那么多空气?  虽然你有一种被奸商欺骗了的感觉,但为了避免你打开袋子时发现一包碎渣,充气的确是有必要的,而且,袋子里充的是氮气而不是空气。  薯片袋子里的氮气究竟占去了多少体积?直觉告诉你应该超过一半。为了搞清楚具体的数字,家住纽约布鲁克林的艺术家哈格里夫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他先用排水法测出了一袋原味乐事薯片的总体积,然后把里面的薯片倒出来,真空包装后又测了一次。答案是:气体大概占
期刊
冬雪顽皮地来了,  谁也不知道,  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风中跳舞,  和落叶比赛去了。  冬雪悄悄地來了,  谁也不知道,  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雨中唱歌,  和小精灵约会去了。  冬雪闪着洁白的光来了,  谁都知道了,  只因为他点亮了夜空,  晶莹闪烁,  和大地亲吻去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