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苗族传统祭仪音乐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苗族从明代起陆续从广西等地迁居海南,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将之划归苗族,但若从其语言系属看则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勉语金门方言,学界据此认为其族源与广西山子瑶和云南蓝靛瑶等瑶族支系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根据笔者对上述多省民族地区民歌进行田野考察和采用转换生成音乐分析法进行民歌演唱套路分析的结果,可知在两个民族传统祭仪民歌之间同样存在着诸多近似的音乐和词曲关系特征,就此可以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去证明在以上三地苗族和瑶族之间的确存在着异地同源的音乐文化关系.并且,这种立足于音乐和艺术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结论,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对海南苗族与国内其他多省区瑶族的族群及文化来源进行整体性考察研究和跨学科比较研究.
其他文献
户外建构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动手建构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手部精细动作、空间感以及坚持不懈的品格也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本文是为赵宴会专著《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所作“序”.笔者借此探讨了音乐学研究中多视角、多学科、多向度综合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歌剧是人类歌剧艺术的东方一脉,是中国歌剧家根据百年以来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发展状况,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深厚土壤,吸纳西方戏剧和歌剧艺术的有益经验,经
期刊
黄翔鹏先生提出的“同均三宫”,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既是历史理论的深化认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理论归纳.历史上,均调相通,均宫相等,宫调合称,20世纪后宫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