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按:这篇文章是台湾万卷楼创办的《国文天地》杂志邀我写的,因为今年是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举办第十届,作为面向两岸出版界的专业杂志《书香两岸》理所当然地要对交易会进行回顾,所以他们亦邀我写篇文章,我遂将给《国文天地》写的这篇文章同样奉献给《书香两岸》读者。
从2005年7月第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图交会)至今,图交会已举办了十届。这十届办得怎样?图交会有否生存价值?有发展前途吗?这些问题相信两岸政界、业界、读者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作为图交会见证人,自然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审时度势,图交会顺应了两岸交流的大趋势
图交会于2005年举办,当时看来是一件破天荒、开创性的大事。两岸、世界有关研究中国问题的媒体都予以了报道。其实,图交会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反映了两岸政界、业界和读者的愿望,是两岸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两岸分隔了五十多年,这五十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岸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历史长河看,两岸的对立说到底是家庭内部的问题,五十年的变迁,使许多问题成为过去式,两岸交流、合作、和平发展成为历史的主旋律。非常巧合的是图交会新闻发布会召开的当天,正是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战到访大陆的那天,许多人都认为是特意安排,其实完全是巧合。但巧合不巧,当时两岸合作交流的呼声此起彼伏,政策方面虽未松绑,但民间交往,包括出版业的地下交流已非常火热,业界难以忘怀的是福州第十三届全国书市设立了台湾展区。当时,两岸都缺乏心理准备,存在太多的困扰,特别是政策瓶颈。因为此前两岸都把对方的出版物,特别是社科类出版物当成反动意识形态,而且,台湾业界参加全国书市又涉及到对“一个中国”的认可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处理起来都非常棘手。但最后在两岸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大目标大环境下都得到了解决。
这次活动,台湾业界踊跃参加,大陆也给予台湾图书很高的自由度,只要不伤害两岸的根本利益,各类图书都予以放行。这在当时是两岸乃至华文界的最大新闻。这一事件也充分说明,两岸出版交流已成为两岸发展的必然。厦门外图、中国版协、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湾出版事业协会,以及当时的大陆图书联谊会正是顺应了历史的需求,做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应该做的事。
十年磨一剑,图交会成为两岸最好的出版交流平台
图交会刚举办时,我们曾经这样认为,如果能成功举办两届,算不了什么,因为大家有可能图新鲜,毕竟两岸合办如此规模的展会尚属首次,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有吸引力;如果能连续成功举办四次,才说明图交会有存在的价值;如果连续成功举办六次,说明图交会是个品牌,可长期运作。现在图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次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好,证明图交会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得到了两岸政界、业界和读者的认可。图交会之所以成功,除了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外,更重要的是两岸书业界同仁,特别是各主、承办方艰苦努力,认真打造这一交流平台的结果,也是主、承办方与时俱进、不断解决问题的结果。现在回想起来,前两届图交会遇到的问题最多,关键是两岸出版交流如何能够在适应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冲破传统的观念束缚,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两岸业界和政界多次沟通,这些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使图交会不但成功在两岸举办,而且也成为两岸业界交流和两岸政界开展文化交流的平台。
图交会办起来后,两岸业界都想直接参与。大陆方面主要是民营书业,台湾方面,四个协会都表示要主办,双方为此争论得很厉害,甚至一度影响到图交会继续举办。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恰恰说明图交会有魅力,有价值。于是我们改变模式,大陆方面吸收民营书协参加,台湾方面四个协会轮流主办,使图交会更具行业性,成为两岸书业界人人关注的行业盛会,双方争执的问题迎刃而解。
“图交会”,顾名思义,核心是两岸业界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做交易,为了把这个交易平台打造好,交易会每年都想了很多办法,为业界创造商机。比如,图交会先后设置了订货平台、现货采购平台、版权交易平台、新书发布平台、作者签收平台、图书馆配平台、出版高层论坛、图书馆藏论坛、大学生演讲比赛等,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承诺展品包销等,这些都有效地减轻了书业界的困难,激发了业界参加图交会的热情。两岸展会与其他展会不同,由于两岸之间的长期对立,互不来往,相互之间不熟悉,不熟悉就很难做成交易,另一方面,出版界对意识形态领域又相对生疏。为了创造商机、增进了解,除展会安排众多论坛外,我们还预先让参展方提要求,图交会帮大家安排合作洽谈、参观,并帮助两岸业界对接项目,提高了图交会的效力。这比单纯卖几本书、谈几个版权交易更有意义,也是出版业与图交会不离不弃的重要原因。
除了为业界创造商机外,图交会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政界和业界搭起一个联系平台,每届图交会我们都有意邀请两岸主管出版的政府官员参加,并且在会后整理业界对两岸出版交流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在两岸出版交流方面的决策提供政策依据。这也从另一方面支持和保障了图交会和两岸出版交流顺利进行。
功在千秋,图交会必将载入两岸发展史册
谈到图交会的成绩,许多人会本能地注意图交会成交的一些数字。的确,图交会创造了两岸出版交易的辉煌,交流人数最多,交流金额最高,交易书籍量最大,成交版权最多,交流内容最丰富,展示场馆最大,成交项目最多。其实,这只是图交会的有形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图交会的无形部分。两岸由于长期处于政治、军事对立状况,近五十年来,出版交流没有大的突破,是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使两岸出版交流有了一个专属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两岸的业者和读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对方的出版物,这不仅给出版界带来了商机,更重要的是通过两岸出版交流,成功实现了两岸文化互补,增加了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感情,增强了共识。两岸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岸交流使中华文化得以完整体现,这对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弘扬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比什么都宝贵的东西。
与时俱进,图交会应有更好的创意
图交会虽然是一个成功的盛会,但毫不客气地说,还有许多不尽人意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图交会坚守十届不易,但要持续办下去,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成为两岸无可替代的出版交流平台,还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创造性地工作。
首先,应进一步更新观念。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感情,增强两岸共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更好地服务两岸,贡献世界,踏实办好每一届图交会。
其次,要进一步革新办会的模式,让图交会成为业界的合作项目,成立项目合作公司,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再次,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书业界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和丰富图交会内容,如把两岸图书交易会变成大中华出版交易会,把数字出版、多媒体传播、出版产业链,以及两岸出版理论,包括政策解套等问题研讨引入图交会,使图交会成为一个开放、务实、说实话、做实事、讲实效、聚人气的展会。
最后,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和其他民间资源,让业界获得更好的效益,其中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图交会能持续办好的最关键的一点。
图交会是两岸业界共同创办的,要持续办得更好,还得借业界的力量和智慧,只有两岸业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站得高、看得远、顾大局、识大体,把图交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图交会才更具坚实的基础,更显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越办越精彩,越办越有人气。
从2005年7月第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图交会)至今,图交会已举办了十届。这十届办得怎样?图交会有否生存价值?有发展前途吗?这些问题相信两岸政界、业界、读者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作为图交会见证人,自然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审时度势,图交会顺应了两岸交流的大趋势
图交会于2005年举办,当时看来是一件破天荒、开创性的大事。两岸、世界有关研究中国问题的媒体都予以了报道。其实,图交会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反映了两岸政界、业界和读者的愿望,是两岸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两岸分隔了五十多年,这五十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岸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历史长河看,两岸的对立说到底是家庭内部的问题,五十年的变迁,使许多问题成为过去式,两岸交流、合作、和平发展成为历史的主旋律。非常巧合的是图交会新闻发布会召开的当天,正是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战到访大陆的那天,许多人都认为是特意安排,其实完全是巧合。但巧合不巧,当时两岸合作交流的呼声此起彼伏,政策方面虽未松绑,但民间交往,包括出版业的地下交流已非常火热,业界难以忘怀的是福州第十三届全国书市设立了台湾展区。当时,两岸都缺乏心理准备,存在太多的困扰,特别是政策瓶颈。因为此前两岸都把对方的出版物,特别是社科类出版物当成反动意识形态,而且,台湾业界参加全国书市又涉及到对“一个中国”的认可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处理起来都非常棘手。但最后在两岸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大目标大环境下都得到了解决。
这次活动,台湾业界踊跃参加,大陆也给予台湾图书很高的自由度,只要不伤害两岸的根本利益,各类图书都予以放行。这在当时是两岸乃至华文界的最大新闻。这一事件也充分说明,两岸出版交流已成为两岸发展的必然。厦门外图、中国版协、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湾出版事业协会,以及当时的大陆图书联谊会正是顺应了历史的需求,做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应该做的事。
十年磨一剑,图交会成为两岸最好的出版交流平台
图交会刚举办时,我们曾经这样认为,如果能成功举办两届,算不了什么,因为大家有可能图新鲜,毕竟两岸合办如此规模的展会尚属首次,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有吸引力;如果能连续成功举办四次,才说明图交会有存在的价值;如果连续成功举办六次,说明图交会是个品牌,可长期运作。现在图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次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好,证明图交会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得到了两岸政界、业界和读者的认可。图交会之所以成功,除了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外,更重要的是两岸书业界同仁,特别是各主、承办方艰苦努力,认真打造这一交流平台的结果,也是主、承办方与时俱进、不断解决问题的结果。现在回想起来,前两届图交会遇到的问题最多,关键是两岸出版交流如何能够在适应现行政策的前提下,冲破传统的观念束缚,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两岸业界和政界多次沟通,这些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使图交会不但成功在两岸举办,而且也成为两岸业界交流和两岸政界开展文化交流的平台。
图交会办起来后,两岸业界都想直接参与。大陆方面主要是民营书业,台湾方面,四个协会都表示要主办,双方为此争论得很厉害,甚至一度影响到图交会继续举办。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恰恰说明图交会有魅力,有价值。于是我们改变模式,大陆方面吸收民营书协参加,台湾方面四个协会轮流主办,使图交会更具行业性,成为两岸书业界人人关注的行业盛会,双方争执的问题迎刃而解。
“图交会”,顾名思义,核心是两岸业界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做交易,为了把这个交易平台打造好,交易会每年都想了很多办法,为业界创造商机。比如,图交会先后设置了订货平台、现货采购平台、版权交易平台、新书发布平台、作者签收平台、图书馆配平台、出版高层论坛、图书馆藏论坛、大学生演讲比赛等,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承诺展品包销等,这些都有效地减轻了书业界的困难,激发了业界参加图交会的热情。两岸展会与其他展会不同,由于两岸之间的长期对立,互不来往,相互之间不熟悉,不熟悉就很难做成交易,另一方面,出版界对意识形态领域又相对生疏。为了创造商机、增进了解,除展会安排众多论坛外,我们还预先让参展方提要求,图交会帮大家安排合作洽谈、参观,并帮助两岸业界对接项目,提高了图交会的效力。这比单纯卖几本书、谈几个版权交易更有意义,也是出版业与图交会不离不弃的重要原因。
除了为业界创造商机外,图交会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政界和业界搭起一个联系平台,每届图交会我们都有意邀请两岸主管出版的政府官员参加,并且在会后整理业界对两岸出版交流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在两岸出版交流方面的决策提供政策依据。这也从另一方面支持和保障了图交会和两岸出版交流顺利进行。
功在千秋,图交会必将载入两岸发展史册
谈到图交会的成绩,许多人会本能地注意图交会成交的一些数字。的确,图交会创造了两岸出版交易的辉煌,交流人数最多,交流金额最高,交易书籍量最大,成交版权最多,交流内容最丰富,展示场馆最大,成交项目最多。其实,这只是图交会的有形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图交会的无形部分。两岸由于长期处于政治、军事对立状况,近五十年来,出版交流没有大的突破,是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使两岸出版交流有了一个专属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两岸的业者和读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对方的出版物,这不仅给出版界带来了商机,更重要的是通过两岸出版交流,成功实现了两岸文化互补,增加了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感情,增强了共识。两岸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岸交流使中华文化得以完整体现,这对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弘扬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比什么都宝贵的东西。
与时俱进,图交会应有更好的创意
图交会虽然是一个成功的盛会,但毫不客气地说,还有许多不尽人意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图交会坚守十届不易,但要持续办下去,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成为两岸无可替代的出版交流平台,还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自己,创造性地工作。
首先,应进一步更新观念。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感情,增强两岸共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更好地服务两岸,贡献世界,踏实办好每一届图交会。
其次,要进一步革新办会的模式,让图交会成为业界的合作项目,成立项目合作公司,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再次,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书业界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和丰富图交会内容,如把两岸图书交易会变成大中华出版交易会,把数字出版、多媒体传播、出版产业链,以及两岸出版理论,包括政策解套等问题研讨引入图交会,使图交会成为一个开放、务实、说实话、做实事、讲实效、聚人气的展会。
最后,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和其他民间资源,让业界获得更好的效益,其中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图交会能持续办好的最关键的一点。
图交会是两岸业界共同创办的,要持续办得更好,还得借业界的力量和智慧,只有两岸业界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站得高、看得远、顾大局、识大体,把图交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图交会才更具坚实的基础,更显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越办越精彩,越办越有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