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u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正确认识抗震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加大了对建筑抗震设计要点的控制力度,从而优化和完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研究抗震设计在建筑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房屋结构设计;住房安全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简单化原则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形式越简单,计算简图越明确,地震作用传递途径也越直接。与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相比,简单的建筑工程结构体系可增加力学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平衡项目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避免结构设计过于复杂度高所引发的设计不全面问题。同时,建筑形体的规则性还可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负面影响,弱化地震作用过程中的力学传递效果,优化建筑的抗震性能。
  1.2抵抗性原则
  为有效加强建筑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在结构体系设计中全方位考虑地震作用。为此,设计人员在工程结构设计期间,要建立相对科学和完善的抗震体系模型,确保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结构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性,抵御地震灾害的负面作用,也可充分展现模型的预防性作用和优势。上述工作也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为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合理设置抗震能力,且抗震性能设置不宜过大,需保障其自身结构体系力学的平衡性效果。
  1.3合理性原则
  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有效抵御地震作用时造成的冲击力,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从结构的整体特点入手,将在地震作用下可能首先发生位移或形变的建筑部位找出来,并对导致这一部位出现形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设计不合理之处,进而对现有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然后再次重复同一的实验,直至整个布局受力平衡且无明显变形或形变位置为止。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遵循合理性原则,可对建筑结构形态、连接部位特征以及受力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合理调整结构性能参数,科学选择材料设备,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的影响,减少坍塌问题的产生。
  2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1科学选址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建筑选址尤为关键,虽然突发的地震灾害可能使建筑物轰然倒塌,但科学合理的地理位置也可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结构可能产生明显的移位现象。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质的土体上,位移的程度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建筑结构设置于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土体上,不仅不利于完善建筑结构的性能,而且也会加大建筑物坍塌的风险。为此,在建设项目选址的过程中,要以可有效控制地震作用影响的地区为首选,并全方位考量附近地形和地貌概况,将工程建设在平坦开阔的区域,注重建筑物周边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进而承受不同的荷载组合。若无法避开不利地质区域,设计人员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根据建筑的抗震能力,采取有效的地基基础设计和加大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负面影响。
  2.2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在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设置多道抗震防线,采取该设计模式可控制地震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在抗震体系中应用延性优势较为明显的构件,这也是建筑结构抗震的第一道防线。或者也可设置多种其他的建筑构件,形成第二和第三道防线。发生地震灾害时,如第一道防线受损,则可充分利用其他防线的作用和功能承受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冲击,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多到抗震防线的设置也能够消减地震作用力对建筑结构的威胁,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的威胁,保证建筑在地震灾害中的稳定性,降低危险系数,减少对居民及周边环境的连带影响。
  2.3合理布局,控制地震能量
  采取减少地震作用的方法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严格控制地震灾害产生的能量,在建设土木工程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认真分析建筑物位移动作的影响因素,且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因素的合理预测与定量分析,以期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减弱地震震动产生的能量。同样重要的是,发生地震时,为严格控制建筑物可能出现的破损和变形问题,需认真分析和设计建筑底部位置的塑性变形,这种方法在地质硬度较高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结构间的关系及力传导方向等进行思考和分析,合理利用结构间的协作关系,实现对地震能量的消减和把控,降低地震能量波集中传导对局部建筑结构带来的影响和威胁,保证建筑的质量。在力传导分析中,要做好应力均衡划分的思考,避免局部应力过大带来的威胁,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
  2.4加强结构抗震设计
  2.4.1防震缝设计
  以預防地震为基本原则组织抗震结构设计,对于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可以在特定位置设置防震缝,合理利用防震缝分解建筑内部结构,使建筑内部结构成为独立于其他结构的重要单元。缝隙两侧也需预留结构宽度,保证防震缝两侧建筑完全分离。
  2.4.2抗震墙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如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则建筑物抗震墙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墙体受到地震作用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如问题较为严重也会引发建筑倒塌的情况。所以,抗震墙设计也成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墙体设计需要高度满足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采取精细化设计方式。墙体横向设计期间,始终坚持均匀设计原则,确保发生地震灾害时,墙体不易产生横向位移。在墙体纵向设计阶段,为抵御严重的地震灾害,要规避墙体竖向裂缝,这里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通常情况下,建筑刚度与墙体的数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墙体的数量无法满足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则建筑结构的刚度过小,进而造成建筑位移过大,降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所以,抗震墙设计和布置在抗震设计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
  2.4.3构件设计
  现代房屋建筑建设中,工程质量与结构稳定性关系密切。轻质高强的工程受地震作用的影响较小,也可减少地震灾害所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为维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要求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结构的自重。在规范施工的前提下,减轻结构重量,采用低质高强的材料能更好的维护房屋整体结构稳定性,增强其抵御地震的能力。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地震灾害发生频率显著上升,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期间,务必高度重视结构抗震设计,分析和总结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过往经验,将总结的经验教训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中,且做好建筑的防震缝设计、抗震墙体设计以及构件设计,以此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优化房屋抗震性能,加快现代建筑行业的前进脚步。
  参考文献
  [1]周皓,沈阳.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2):15-16.
  [2]王贤权.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2):196-197.
  [3]陈胜勇.绿色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1(02):37-38.
  [4]罗长生.分析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1):66-67.
  [5]崔建坤.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2):72-7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当下各种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建筑结构整体上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化,建筑的施工难度和整体工期在加长,所以消耗的人、财、物力在加大。在此背景下,要想保障建筑施工更加顺利地进行,就应该加强对建设进度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施工的科学性和整体上的施工效率,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定时定期地完成。  关键词: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重要性  1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当下的建筑来说进行进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包括土钉墙、土层锚杆、护坡桩以及喷锚支护、桩锚支护、自立式支护等组合支护方式。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具体要求,对支护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深基坑支护工作受到了行业内部的广泛关注。对于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来说,不断提升
期刊
摘要:地域文化指一个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地域文化与城市自然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且直接影响城市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城市发展  引言  融入地域特色的建筑裝饰艺术是当下建筑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建筑空间形态的布局、围合界面的装饰手法以及具体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如何改革和创新,将教学与培养建筑专业人才的目标相结合,是本研究的课题。建筑学原理是建筑学理论的基础课,在该专业的后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旧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教学与设计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在具体的教学操作实践中交流教学成果,目的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
期刊
摘要:由于施工现场工作的性质,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经常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建设单位仍然需要注意安全管理问题。应尽可能控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以实现施工业务的稳定运行。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建筑公司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理念。对建筑工人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单位应合理调查潜在安全隐患。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策略  引言  建筑安全一直是建
期刊
摘要: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总体对奶制品、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畜牧生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并推动畜牧业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但受畜牧生产养殖自身特性的影响,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而畜牧生产环境污染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畜牧生产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生物链断裂,生
期刊
摘要:在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旅游行业的投资规模正在不断增加,民众精神需求的增长是决定旅游业发展旺盛的主要条件,随着旅游业发展,各地区都在积极建设完整了旅游生态产业链,旨在通过旅游业带动周边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国内旅游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地区间的差异性也不断突显,旅游业形成了不均衡的发展局面。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演进特点,希望对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
期刊
摘要: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实践中,为了优化地基结构性能,高效地完成基础施工作业,需要考虑切实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案,确保相应的处理计划有效性,全面提高工程建设中的基础结构稳定性,为房屋建筑后续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体现出地基处理技术潜在的应用价值。基于此,对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建筑行业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5G技术的不断普及下,各行各业都开始针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创新,而建筑工程中也在积极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较好地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引言  经济和技术的快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装配式建筑物的数量也在逐步在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不仅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工程管理的控制,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良好建设。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引言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构件可以预先在工厂完成预制,运输至施工现场只需要对预制构件加以吊装与拼装即可。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十分凸显,但在施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