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所调查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与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以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现状调查;模式对策
作者简介:吕罗伊莎(1976-),女,山东济南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讲师。(四川 雅安 625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175-03
近年,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备受关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建设强大的校内就业服务体系,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的主要问题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笔者针对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论文问卷发放总数为893份,回收问卷858份,回收率96%。此外,笔者还深入个别访谈就业资深人士及学生近60人,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录入及整理,对“201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相关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及结果分析。
1.所调查的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招聘会成功获得就业的人数为652人,其中男生443人,女生209人,已经上交就业协议书就业率占总人数的75.99%。调查说明本院学生的就业状况良好,但女生就业率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就业难的现实。尚未签协议的同学中,其中男生125人,女生76人,总计206人。在未就业的同学之中,需要学校推荐工作的同学总计57人,不需要学校推荐工作自己找工作的人数19人,家里已经帮助学生找好工作的但还未交就业协议的人数为31人,参加专升本的学生32人,应征入伍的3人。这说明毕业生未就业的人数不足24%,隐性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从表1统计结果可见,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选择的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选择形势不容乐观的人数为399人,所占比重为46.5 %;选择形势一般的人数为285人,所占比重为33.2%;选择形势严峻的人数为103人,所占比重为12%;选择形势很好的人数为71人,所占比重为8.2%;由此可见,本院毕业生认为现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认识到就业机会的重要性。
3.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作用最大的人调查统计
表2显示父母以及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对其的影响及作用最为关键。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其就业影响作用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老师、名人、同学、亲戚。生活中父母的行为时常影响着他们,而在学校老师对其影响较大,从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种现代人格,即追求成功。
4.毕业生期望工作单位所在区域统计
从图1统计结果可见,本院毕业生期望他们工作所在区域,选择的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选择长沙市或长沙地区的人数为225人,所占比重为26.2%;选择沿海地区的人数为216人,所占比重为25.1%;选择湖南省内的人数为198人,所占比重为23.1%;选择南方城市的人数为119人,所占比重为13.9%;选择北方城市的人数为77人,所占比重为89.7%;选择西部地区城市的人数为23人,所占比重为2.7%。由此可见,毕业生对就业地域有所选择,希望去省会或发达城市工作,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去西部地区。
5.在选择单位时的首要因素调查统计
图2显示本院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选择单位的首要因素各不相同,选择看重福利待遇的人数为281人;选择个人发展机会的人数为257人;选择为专业对口105人;选择工作稳定性的人数为98人;选择工作生活环境的人数为92人;选择其他的人数为25人。综述所示,毕业生把薪酬福利待遇的高低放在首位,个人发展机会位居第二,其他依次是专业对口、工作的稳定性、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其他。
6.在就业选择上你将优先考虑下列哪些因素的调查统计
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毕业生选择看重企业知名度属性人数为345人,所占比重为40.20%;选择看重企业地理位置人数为289人,所占比重为33.79%;选择专业是否对口人数为176人,所占比重为20.51%;选择工作环境强度的人数为326人,所占比重为37.99%;选择发展空间的人数为163人,所占比重为18.99%;选择薪酬待遇的人数为356人,所占比重为41.49%;选择看重工作是否稳定的人数为265人,所占比重为30.88%;选择其他的人数为93人,所占比重为10.83%。祥见表3。
由此可见,毕业生针对就业选择你将优先考虑哪些的调查的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对薪酬待遇最为关注,其次对企业的知名度及单位属性也很看重,第三则是对工作环境强度要求选择轻松。这也真实反映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要求。
7.你认为学院目前提供的就业培训或指导的作用如何
由图3中可知,本院毕业生在认为学院目前提供的就业培训或指导的作用如何的选择中,学生选择作用很大的人数仅为36人;选择作用不大的人数为237人;选择无作用的人数是499人;选择有作用的人数为86人;综述所示,学生普遍认为目前的学校的就业培训或指导的作用不是太大,这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培训与指导。
5.您对“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用人形式是否了解的调查结果
图4针对“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用人形式是否了解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了解或者听说这种用人形式人数仅为156人;选择不了解用人形式的人数为702人;说明本院毕业生对目前新形势下的用工形式不太了解,这也是今后就业工作中需要培训的一个方面。
9.以及你是否愿意进入“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制企业调查结果
从图5统计结果可见,毕业生对是否愿意进入“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制企业调查结果如下:选择愿意的人数为103人,所占比重为12%;选择不愿意的人数为569人,所占比重为66%;选择看情况的人数为186人,所占比重为22%。由此可以看出,毕业学生对于工作的稳定性还是比较看重,不愿意去人才派遣制的企业。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衡量高职院校办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其毕业生是否有较高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否受到社会欢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困境有以下几方面:
1.没有适合职业院校特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系分级管理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刚刚建立而尚未实现有效运转,还没有探索出来与学院相适应相匹配的全程化、全员化的工作模式,无法开展个性化服务,就业指导工作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举行现场招聘、举办专门讲座等方面,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2.缺乏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及指导教材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研究还停留在初浅阶段,就业指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素质较高的就业指导老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就业指导者急需具有较高理论基础与丰富就业实践经验,同时,缺乏适合高职学院就业指导的教材。就业工作要为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能,而且还应帮助毕业生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合理引导创业能力及潜能开发与创新。
3.社会对高职生的观念认同普遍存在偏差
部分用人单位急需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毕业生,但却将高职生排除在外,人为地加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同时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岗位匹配、高职毕业生需求待遇等因素对高职学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据对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之后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高职生就业后的再失业和职位异动率比例较高。
4.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高就的就业心理
高职毕业生还普遍存在着不良的就业心理。许多高职学生对自身无法合理定位,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综合能力不够、缺乏实践经验,找工作存在盲目性,达不到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的标准,无法胜任难度较大的工作,也不适应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趋势。高职学院在培养学生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学生的就业观还受到家长、个人投资回报期望问题,迫切找寻工作待遇好、环境好、发展前景好的地方就业。
5.高职毕业生缺乏核心就业竞争力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电工技能、综合能力等。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学院内部生存力和发展力的一种体现,其竞争力水平和内在各项要素的组合也直接反映出职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具有战胜竞争对手、实现自身价值、工作岗位匹配的能力。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多数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仍居高不下。高职毕业生面临学历、经验及各种技能证书的就业瓶颈。此外,学生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及问题,高职院校应在工作总体思路中明确拓宽毕业生就业通道,完善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
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及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针对就业岗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订单式培养方式,努力培养应用性人才。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课程结构安排在学校内部进行调整,采用“2.5+0.5”的模式(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企业实训)、企业参与的方式(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实训课程)。毕业生能较快融入职业环境,减少企业岗前培训的资金投入。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放到企业中进行,企业借此熟悉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高职教育要锁定“两强”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逐步将多证书培养制度化,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
2.就业指导理念人本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变“就业安置”为“就业辅导”,强调毕业生就业主体地位,尊重毕业生个性发展,培养毕业生主动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注重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做好择业心理教育,使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职业目标。就业工作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各种职能机构的良性运作。高职院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就业指导中心,院(系)部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由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就业干事、辅导员组成,具体承担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形成院系两级协作就业体系,既保证院级统筹,宏观调控,又直接面向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划和考核,实现微观管理。
3.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及指导形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邀请职业辅导专家做就业形势政策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服务、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学生整体就业素质;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建立校友就业联盟。拓宽就业渠道,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在基层,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业能力及创业精神,应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及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社会学、法律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化、职业化师资队伍。
4.就业指导服务全程化
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因此就业工作必须从大一年级开始引导,对学生进行一个详细、具体、全面的职业规划,向各个年级的学生介绍就业的最新政策、就业动态,而并不仅仅只局限于毕业生。逐步构建“入学初引导教育、学期后渗透教育、实习时跟踪教育、毕业前强化教育”的全程化服务体系。通过提前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使每个学生明白国家的就业政策,使学生树立危机感与忧患意识,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起努力学习、尽早就业的良好心态,确立奋斗目标和职业理想。启发学生从性格、能力、专长、价值观、认识自我等帮助学生在就业和人生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传授学生求职简历、面试复试、社交仪态、角色体验等求职技巧。
5. 就业指导责任全员化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全员化、长期性的工程,它的顺利实施需要包括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学校就业指导专干、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教师、心理咨询人员、行政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社会各界等等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责任,同时,要充分调动校内外所有关心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所有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就业指导理念的人本化,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多样化、全员化、全民化,学生职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则会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玉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35-36.
[2]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1998,(2).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现状调查;模式对策
作者简介:吕罗伊莎(1976-),女,山东济南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讲师。(四川 雅安 625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175-03
近年,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备受关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建设强大的校内就业服务体系,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的主要问题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笔者针对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论文问卷发放总数为893份,回收问卷858份,回收率96%。此外,笔者还深入个别访谈就业资深人士及学生近60人,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录入及整理,对“201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相关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及结果分析。
1.所调查的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招聘会成功获得就业的人数为652人,其中男生443人,女生209人,已经上交就业协议书就业率占总人数的75.99%。调查说明本院学生的就业状况良好,但女生就业率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就业难的现实。尚未签协议的同学中,其中男生125人,女生76人,总计206人。在未就业的同学之中,需要学校推荐工作的同学总计57人,不需要学校推荐工作自己找工作的人数19人,家里已经帮助学生找好工作的但还未交就业协议的人数为31人,参加专升本的学生32人,应征入伍的3人。这说明毕业生未就业的人数不足24%,隐性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从表1统计结果可见,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选择的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选择形势不容乐观的人数为399人,所占比重为46.5 %;选择形势一般的人数为285人,所占比重为33.2%;选择形势严峻的人数为103人,所占比重为12%;选择形势很好的人数为71人,所占比重为8.2%;由此可见,本院毕业生认为现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认识到就业机会的重要性。
3.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作用最大的人调查统计
表2显示父母以及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对其的影响及作用最为关键。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其就业影响作用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老师、名人、同学、亲戚。生活中父母的行为时常影响着他们,而在学校老师对其影响较大,从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种现代人格,即追求成功。
4.毕业生期望工作单位所在区域统计
从图1统计结果可见,本院毕业生期望他们工作所在区域,选择的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选择长沙市或长沙地区的人数为225人,所占比重为26.2%;选择沿海地区的人数为216人,所占比重为25.1%;选择湖南省内的人数为198人,所占比重为23.1%;选择南方城市的人数为119人,所占比重为13.9%;选择北方城市的人数为77人,所占比重为89.7%;选择西部地区城市的人数为23人,所占比重为2.7%。由此可见,毕业生对就业地域有所选择,希望去省会或发达城市工作,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去西部地区。
5.在选择单位时的首要因素调查统计
图2显示本院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选择单位的首要因素各不相同,选择看重福利待遇的人数为281人;选择个人发展机会的人数为257人;选择为专业对口105人;选择工作稳定性的人数为98人;选择工作生活环境的人数为92人;选择其他的人数为25人。综述所示,毕业生把薪酬福利待遇的高低放在首位,个人发展机会位居第二,其他依次是专业对口、工作的稳定性、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其他。
6.在就业选择上你将优先考虑下列哪些因素的调查统计
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毕业生选择看重企业知名度属性人数为345人,所占比重为40.20%;选择看重企业地理位置人数为289人,所占比重为33.79%;选择专业是否对口人数为176人,所占比重为20.51%;选择工作环境强度的人数为326人,所占比重为37.99%;选择发展空间的人数为163人,所占比重为18.99%;选择薪酬待遇的人数为356人,所占比重为41.49%;选择看重工作是否稳定的人数为265人,所占比重为30.88%;选择其他的人数为93人,所占比重为10.83%。祥见表3。
由此可见,毕业生针对就业选择你将优先考虑哪些的调查的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对薪酬待遇最为关注,其次对企业的知名度及单位属性也很看重,第三则是对工作环境强度要求选择轻松。这也真实反映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要求。
7.你认为学院目前提供的就业培训或指导的作用如何
由图3中可知,本院毕业生在认为学院目前提供的就业培训或指导的作用如何的选择中,学生选择作用很大的人数仅为36人;选择作用不大的人数为237人;选择无作用的人数是499人;选择有作用的人数为86人;综述所示,学生普遍认为目前的学校的就业培训或指导的作用不是太大,这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培训与指导。
5.您对“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用人形式是否了解的调查结果
图4针对“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用人形式是否了解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了解或者听说这种用人形式人数仅为156人;选择不了解用人形式的人数为702人;说明本院毕业生对目前新形势下的用工形式不太了解,这也是今后就业工作中需要培训的一个方面。
9.以及你是否愿意进入“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制企业调查结果
从图5统计结果可见,毕业生对是否愿意进入“人事代理”或“人才派遣”制企业调查结果如下:选择愿意的人数为103人,所占比重为12%;选择不愿意的人数为569人,所占比重为66%;选择看情况的人数为186人,所占比重为22%。由此可以看出,毕业学生对于工作的稳定性还是比较看重,不愿意去人才派遣制的企业。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衡量高职院校办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其毕业生是否有较高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否受到社会欢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困境有以下几方面:
1.没有适合职业院校特征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系分级管理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刚刚建立而尚未实现有效运转,还没有探索出来与学院相适应相匹配的全程化、全员化的工作模式,无法开展个性化服务,就业指导工作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举行现场招聘、举办专门讲座等方面,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2.缺乏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及指导教材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研究还停留在初浅阶段,就业指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素质较高的就业指导老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就业指导者急需具有较高理论基础与丰富就业实践经验,同时,缺乏适合高职学院就业指导的教材。就业工作要为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能,而且还应帮助毕业生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合理引导创业能力及潜能开发与创新。
3.社会对高职生的观念认同普遍存在偏差
部分用人单位急需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毕业生,但却将高职生排除在外,人为地加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同时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岗位匹配、高职毕业生需求待遇等因素对高职学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据对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之后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高职生就业后的再失业和职位异动率比例较高。
4.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高就的就业心理
高职毕业生还普遍存在着不良的就业心理。许多高职学生对自身无法合理定位,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综合能力不够、缺乏实践经验,找工作存在盲目性,达不到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的标准,无法胜任难度较大的工作,也不适应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趋势。高职学院在培养学生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学生的就业观还受到家长、个人投资回报期望问题,迫切找寻工作待遇好、环境好、发展前景好的地方就业。
5.高职毕业生缺乏核心就业竞争力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电工技能、综合能力等。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学院内部生存力和发展力的一种体现,其竞争力水平和内在各项要素的组合也直接反映出职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具有战胜竞争对手、实现自身价值、工作岗位匹配的能力。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多数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仍居高不下。高职毕业生面临学历、经验及各种技能证书的就业瓶颈。此外,学生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及问题,高职院校应在工作总体思路中明确拓宽毕业生就业通道,完善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
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及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针对就业岗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订单式培养方式,努力培养应用性人才。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课程结构安排在学校内部进行调整,采用“2.5+0.5”的模式(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企业实训)、企业参与的方式(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实训课程)。毕业生能较快融入职业环境,减少企业岗前培训的资金投入。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放到企业中进行,企业借此熟悉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高职教育要锁定“两强”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逐步将多证书培养制度化,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
2.就业指导理念人本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变“就业安置”为“就业辅导”,强调毕业生就业主体地位,尊重毕业生个性发展,培养毕业生主动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注重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做好择业心理教育,使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职业目标。就业工作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各种职能机构的良性运作。高职院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就业指导中心,院(系)部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由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就业干事、辅导员组成,具体承担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形成院系两级协作就业体系,既保证院级统筹,宏观调控,又直接面向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划和考核,实现微观管理。
3.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及指导形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邀请职业辅导专家做就业形势政策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服务、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学生整体就业素质;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建立校友就业联盟。拓宽就业渠道,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在基层,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业能力及创业精神,应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及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社会学、法律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化、职业化师资队伍。
4.就业指导服务全程化
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因此就业工作必须从大一年级开始引导,对学生进行一个详细、具体、全面的职业规划,向各个年级的学生介绍就业的最新政策、就业动态,而并不仅仅只局限于毕业生。逐步构建“入学初引导教育、学期后渗透教育、实习时跟踪教育、毕业前强化教育”的全程化服务体系。通过提前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使每个学生明白国家的就业政策,使学生树立危机感与忧患意识,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起努力学习、尽早就业的良好心态,确立奋斗目标和职业理想。启发学生从性格、能力、专长、价值观、认识自我等帮助学生在就业和人生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传授学生求职简历、面试复试、社交仪态、角色体验等求职技巧。
5. 就业指导责任全员化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全员化、长期性的工程,它的顺利实施需要包括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学校就业指导专干、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教师、心理咨询人员、行政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社会各界等等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责任,同时,要充分调动校内外所有关心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所有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就业指导理念的人本化,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多样化、全员化、全民化,学生职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则会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玉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35-36.
[2]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1998,(2).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