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独尊 显明无助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辩式教学,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学科育人模式。它是由陕西省特级教师周宏老师在对一线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新的教学主张,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育人模式,它有两重含义,第一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中学历史教育的简称。第二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教学操作模式的名称。经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复实践,摸索,提炼,审辩式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具体包含三个环节十个要点。其中三个环节分别是指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检测评价环节;十个要点分别指各个环节中的关键要素。如图所示: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从课标看,核心指向“育人”,目的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达到历史学科育人的目标,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快理解并学会运用五大核心素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面对各种新情况与新问题,一线教师都在努力适应、解决。以下是笔者结合人教版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的教学,浅谈审辩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及思考。
  一、知识铺路,学习的载体
  知识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依托于对知识内容的不断加工。针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知识点,教师提问:教材导入框介绍,因为宰相胡惟庸权倾朝野,骄恣擅权,恣意妄为,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胡惟庸擅权,朱元璋只要诛杀胡惟庸,他完全可以重新选拔一个忠心为君为国的李惟庸、张惟庸来辅佐自己,为何要废除宰相制度呢?首先引导学习对宰相制度知识的回忆梳理。知识铺路,引导学生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开始梳理,到汉、隋唐、宋、元至明初,以时空观的脉络来强化宰相制度这一历史解释,指出宰相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在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知识不再仅仅是记忆的对象,更是提供给学生用来操作、加工、提升能力的素材。
  二、追问激疑,学习的助力
  中学历史教育不是要使学生发展成为特定历史结论的记忆载体,而是要通过对具体史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对世界的方法。朱元璋后来不仅解决了具体的人,还要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对皇权的威胁。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根据处理政务的需要,明成祖又设立了内阁,内阁设立后内阁职权有哪些?地位如何?明神宗时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内阁是不是成了变相的宰相?进一步追问学生,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与欲望,引发深层次思考,认知冲突在追问中呈现,在追问中深化学习的兴趣,将书上的结论性的知识转变成学生成长的素材,在追问中感知前人决策的艰难,追问也成为理性面对自身生活的入口。
  三、搜证求解,学习的过程
  面对认知冲突,积极地搜求证据,并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建立在基于证据的论证之上,这是拥有审辩式思维者的行为表现,更是民主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为了解决对内阁知识相关追问的解答,引导学生积极地搜索证据。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拓展内阁建立发展的相关资料:①奠基一一明太祖试设殿阁大学士(洪武十五一十八年,1382——1385年)三殿:武英殿、华盖殿、文华殿。两阁:文渊阁、东阁。殿阁大学士侍左右,备顾问,协助理政。尝试三年,发现大学士辅政能力。明成祖朱棣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备顾问、咨询,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明成祖有乃父之风,善独断,内阁权力有限。②发展一一明宣宗给予阁臣票拟权(宣德年间),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即“建议权”)。票拟权的获得是内阁制度的一个里程碑。如果票拟不合帝意,内阁再议,为“改票”。明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形式变化,由皇帝日朝理政、六部执行为主,逐渐变为“内阁票拟一一皇帝或皇帝授权太监批红一一六部执行”为主。明代内阁票拟,体现了儒家“君逸臣劳”的理想模式。③顶峰一一明神宗时,阁权一度压倒部权(万历年间),页17“历史纵横”,张居正既是帝师,又是内阁首辅(连续10年),权倾一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凹学生在从课本结合所给史料进行积极的搜证,通过史料实证,明了内阁从无到有,到地位日益提高的过程。收集证据,基于证据论证也是学术研究的起点。这样的课堂实践为学生提供理性看待世界的机会,为全面、优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缘据立论,学习的归属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部观念以结论体系形式存在,思想观念决定行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在不断的追问与确认过程中,才能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引导学生“通过追问获取基于证据的结论”这一方式,是落实“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一课程理念的绝佳途径。
  内阁地位虽高,根据史实引导学生分析,内阁也有如下的特点:①内阁不是法定的、制度上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六部。法定的决策者:皇帝。内阁只是法定的内侍机构、秘书咨询机构,有票拟权(建议权),不决策,不执行。②阁权完全受皇权控制,依据:a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b阁权的大小由皇帝意旨而定;c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最后决定权、否决权在皇帝。③内阁无权对六部发号施令。
  所以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明朝通过一破一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透过皇权的独尊,显明官僚体系、民众话语的无助。
  缘据立论是审辩式思维的核心,检视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联强度,做出有依据的判断,是学生审辩式思维结果的呈现方式。论从史出,本质上是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对未来挑战的基本思想方法。学生对这一思想方法的遷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整个民族的理性程度。
  审辩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所坚持的“知识铺路、追问激疑、搜证求解、缘据立论”是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操作性表述。审辩式教学将历史知识的教学作为基础,就是要求学生们将历史还原到其特定的时空。知识是基础,是载体,是追问的起点。追问、搜集证据、基于证据的论证,建立在对史料的认知、分析之上。凡有历史结论则必有史料支撑,这样的认识为学生打开了追问的门户,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明白所有结论都是对史实基于一定立场的解释,当证据发生变化时,修正结论便是合理且必需的选择。这样的教学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不明白的事物进行理性探究的人格倾向。通过审辩式教学,全面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符合当前教学改革需求的有效范例。周宏老师提出的审辩式教学,涉及到了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优选途径,这样的课堂实践与探索值得我们关注并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何为“融生”?即融合共生,融生命、融生活和融生态。特级教师陈洪义认为“‘融生’就是运用各种具有生命、生活与生态的史料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历史,并在历史感悟中引发与进行历史真相与历史问题的探究,最终达到情景体验与思维深入相互交融”。[1]具体的融生理念蕴含了三个元素,一是融生命,即历史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二是融生活,即历史教育融入生活当中,生活即教育;三是融生态,即把生态教育融入历史教育
“概念史”是将概念作为特定研究领域的历史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揭示该时代的基本特征”[1]。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昆廷·斯金纳、考泽莱克等人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的范式,概念史研究的是“概念”,关注的却是“历史”,“它试图通过对历史上某些特色或重要概念的研究,来丰富和增进对于特定时期整体历史的认知”。[2]  一、在概念史视角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左一)担任嘉宾主持,与祝中昊、吴丽云、任国才、庄品四位专家就润州旅游发展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润州处于镇江主城区,同时润州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润州正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要结合其历史特色,同时又要从现代旅游发展角度,实现各种“旅游 ”,旅游 农业、工业、科技、教育、体育等方面,实现现代旅游的体系发展。  在此,我提三点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 唐任伍  北师大中国民生发展课题组在连续追踪中国民生发展的基础上,2020年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发布第四部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在我们和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布这一报告,特别具有意义。  2020年的民生发展报告主要有几个亮点:  第一,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中央对2020年中国民生发展取得成就的一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因为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1]。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论带史”的现象,存在伪“学生生成”现象。本文拟重构美国“三次序材料教学法”次序,探讨“史料实证”素养落地的思考。  一、“史料实证”重在“证”的过程  早在五大核心素养正式公布之前
课堂教学不是技巧的呈现,而是生命的相遇。相遇是平等的相待,是用同理心去对待。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读者与历史中的人和事的对话,同时也是阅读者的自我对话,更是一次生命的相遇。只有对生命怀有敬意,才能更多体悟历史中的人和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饱满;这种敬意更需要通过阅读来保持和丰富。教学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阅读,积累,再阅读,再积累,反复循环,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是勤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反思的过程;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时,对安康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采取“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强调“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安康市自2011年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以来,全市累计搬迁群众26.73万户、93.78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5.16
在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试中,文言文延续了“变中求稳”的基本思路。我们有必要掌握它趋于稳固的特点,为新一年的高考备考服务。  一、选文特点  今年的文言文阅读仍然采取了与2014年、2015年相同的题材——人物传记,选取的历史人物均出自正史。全国Ⅰ卷的《曾公亮传》出自《宋史》,全国Ⅱ卷的《陈登云传》、Ⅲ卷的《傅珪传》都出自《明史》。整体来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可读性强,符合大纲对高中生
语文相比其他部分学科,广东省一直以来的备考布局与全国卷的导向并没有冲突,甚至没有太大的分歧。语文教学一纲多本已经很多年,更容易适应全国卷。就2016年高考考生的反馈来看,除了作文出乎预料,其他考项都是平时复习备考可以覆盖到的,所以,未来一届的考生们更应该消除困惑,按部就班,从容应考。  平时同学们比较头疼的是写作,现代文阅读似乎拿来就能做,但实际上做了却没有把握。其实,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水平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第25题,以《步辇图》入题,通过品读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掘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来考查学生在艺术审美与史料实证之间的适切性和综合性,立意新颖,形式活泼,体现了“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的课标要求。试题如下: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